首頁 > 史學文史 > 徽州磚雕的用料極爲考究,那麼它是如何製作的?

徽州磚雕的用料極爲考究,那麼它是如何製作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8.6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徽州磚雕的用料極爲考究,那麼它是如何製作的呢?徽州磚雕一般採用經特殊技藝燒製、擲地有聲、色澤純清的青磚爲材料,先細磨成坯,在上面勾勒出畫面的部位,鑿出物象的深淺,確定畫面的遠近層次,然後再根據各個部位的輪廓進行精心刻劃,局部“出細”,使事先設計好的圖案—一凸現出來。

磚雕在績溪、歙縣、黟縣、婺源、休寧、屯溪諸地隨處可見。古老民居、飼堂、廟宇等建築物上鑲嵌的磚雕,雖經歲月的磨礪,風雨的剝蝕,它們依然是玲玲剔透,耐人尋味。徽州磚雕一般分爲窯前雕和窯後雕兩大類,窯前雕是刻好土坯燒成磚,而窯後雕則是在磚成品上雕刻。

特製的青灰磚與徽州磚雕製作過程,一直是受到人們關注的:製作磚雕的原料是精選坯土,它與砌築牆體普通粘土磚有所不同,是特製的。

據考:經過精選無砂磧的泥土,注入泥池,和清水攪拌成泥稀漿糊狀,稍後待泥渣子沉澱,上面泥漿湖放入到另一個較點泥池過濾。

徽州磚雕的用料極爲考究,那麼它是如何製作的?

再經過沉澱後,排掉上面的清水,等一兩天,使其略幹一點即用牛把它踩成千斤泥,反反覆覆直到踩成泥筋,如同揉麪粉爲麪筋,把泥巴揉熟子。纔可以做成磚坯,待磚坯晾乾後,可直接進行窯前雕刻,作品雕刻成型後,經過處理方可入窖燒製,燒窖要掌握火候,否則容易變形、顏色不勻、甚至爆裂。

成功後封窖時,用水浸燒,磚色以青灰爲最佳。窯後雕刻,對材料要求較高,磚色太清或色過深質地便硬,出窖成磚抗烈度一般爲650至860度較理想,不能太脆太嫩,太脆刀刻易進,太嫩入刀易碎,軟硬適度方合格,成磚型後,使用前把青灰磚放在水中光滑石上細磨,製成平整如鏡的水磨磚。這種磚質地細膩純淨,沒有砂或含粗粒的雜質,否則會影響磚雕精細刻畫。

窯前雕刻

窯前雕刻是在未燒製的磚坯上先進行圖案雕刻,雕作品細膩,層次表現更爲豐富。在雕刻成型後進窯燒製,徽州磚雕、天津磚雕、臨夏磚雕、清徐磚雕等均有采用此法,因精細雕刻後燒製難度大,容易變形、爆裂、顏色不穩定,對進窯燒製要求較高,故此法僅存於傳統小窯周邊。

磚雕刻第一道工序是“打坯”,既創作的選題立意、構思到構圖過程。一般是由富有經驗的老藝人主刀,鑿出畫面的輪廓,鑿出物銷的深淺確定畫面近是無景的層次,位置,要求藝人須熟知傳統題材和情節,畫面安排方法,又能隨機應變,設計新疑畫面,做到胸有成竹,遊刃有餘。

第二道工序“出細”,即是精雕細刻,把打坯階段完成的輪郭再作具體刻畫,使人物,樓臺、樹木、花果,一一突出來,通常這道工序是由助手來完成。後是修飾、粘補,排拼和做榫。修整是統觀全局,掌握整體,強調重點細部精雕。粘補斷裂或局部改動,補合,做榫是爲了安裝作裝備。

徽州磚雕當然是在燒成磚坯,水磨光後再精雕細琢而成。如額枋、方框、元寶、雀替,角緣紋樣等主要部件,這是毫無疑問的。

徽州磚雕的實際運用範圍正日益擴大,除古民居,古園林和一切古建築修復或仿古建築外,現代建築裝配磚雕藝術也大放異彩。

徽州磚雕的用料極爲考究,那麼它是如何製作的? 第2張

學習傳統,開發利用傳統,是繼承和發展民族遺產的重要途徑,明清徽州磚雕工藝是好,但那是古人辛勤勞動、藝術創造的結晶,後人的責任是繼承和發展,承前續後需要明確目的,識別民族遺產的精華與,有選擇地進行,如果是茫無頭緒,倉促上陣,將會被徽州古代磚雕遺產的燦爛光芒照得眼花繚亂,在這汪洋大海中迷失航向,人們不能拜倒在古人,前人的腳下,跌進傳統的深淵而無力自拔,喪失應有的創造力。在磚雕的民族遺產面前,若忘掉自我,忘卻應有“發展”的信念,就無所謂稱之抄襲和複製。

因此人們在學習和繼承徽州磚雕民間藝術與自的藝術創造揉合到一起,用自已獨特的藝術風絡實現“繼承”,使民族的民間的徽州雕藝術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