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古代打更都是在深夜打更 古人就不怕吵醒老百姓嗎

古代打更都是在深夜打更 古人就不怕吵醒老百姓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3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古代打更的讀者,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古代爲何要深夜打更,不怕吵醒老百姓嗎?

大家都知道古代有打更人,他們夜間敲梆定點報時。可是晚上百姓都睡着了,報時有什麼意義呢?其實這不是多此一舉,因爲不打更後果很嚴重!那麼打更人真正的作用是什麼呢?

打更人傳承延續兩千餘年,某些遠離人煙的山間古鎮,依舊保留着夜晚打更的傳統。更夫兩兩成組,一人提鑼一人持梆,在熟悉的街巷中穿梭喊唱:“天乾物燥小心火燭。”

古代打更都是在深夜打更 古人就不怕吵醒老百姓嗎

嘶啞卻低昂的聲音,迴響在寂靜安寧的古鎮,打落更打二更……直至五更臨近,更夫鳴鑼敲梆響起最後一通,晨曦才逐漸驅散夜色,迎來古鎮的溫暖霞光,一夜又美好平安地度過。

打更人自先秦便有,只是此時名稱甚爲有趣,被喚作“雞人”。葉鈔《釋文》解釋爲宮中管更漏之人,他們原是供奉雞牲的禮官,後因熟悉雞鳴規律,能夠據此判斷時間,職責便向報時轉變。

李商隱《馬嵬》便有,“無復雞人報曉籌。”彼時雞人專屬宮廷所有,直至元明時期,民間逐漸出現巡夜報時者,雞人由此變爲打更人。

戌時明月初懸,街巷行人稀疏,打更人則開始巡夜報時,每個時辰打一更,直至寅時結束,也就是晚上七點到凌晨三點。一共五更每次報時連打三趟,每一更的節奏快慢皆有規律,城中居民可依據更聲判斷時辰。

可能有人要問了,大晚上的睡都睡了,何必要打更人報時間?其實他們還有更重要的職責,沒有打更人後果很嚴重!

古代打更都是在深夜打更 古人就不怕吵醒老百姓嗎 第2張

沒有鐘錶的古代,看時間是個麻煩事。白天可以觀日晷計時,晚上只能看滴漏和燃香,這兩種工具看時間極爲繁瑣,居民自然依賴更夫報時。

古人習慣早起早睡,京官上早朝,凌晨三點便要在宮門前等候,待五點天色微明宮門打開,官員趨步而入。爲了更好的報時,唐宋時期建造了鼓樓,小的城鎮自然沒有這等建築,只有打更人的鑼梆。

京都之外雖無早朝,但民間的僧侶、學子,均要起牀上早課,小販、商鋪也需開門做生意。若無更夫提醒報時,容易錯過美好的清晨,所以打更人最後一通梆子聲,會伴隨着“早睡早起鍛鍊身體”的喊唱。

於是悠揚鐘聲、朗朗書聲,還有街道喧鬧的叫賣聲,便接替更聲飄散在人間,開啓美好的一天。除卻報時之外,打更人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便是防範火災。

古代房屋皆是木製建築,且鱗次櫛比十分密集,晚上若是走水而無人發現,往往會燒燬數條街道。房屋毀壞倒是其次,睡夢中的居民被大火吞噬,纔是令人悲痛的事。

宋朝便發生了十幾次大火災,最嚴重的一起臨安火災,有五萬多所房屋被燒燬,百姓財產損失不計其數。

古代打更都是在深夜打更 古人就不怕吵醒老百姓嗎 第3張

重鎮大城尚有完備的消防措施,而偏遠小城無此防範,房屋又是更爲易燃的茅草竹木。哪怕只是一點小火,在寂靜無聲的夜晚,也容易造成家毀人亡的大災。

所以打更人有巡查火災的職責,這對古代來說十分重要!除了報時、放火之外,打更人還有着其他重要作用。另外可能有朋友要問,怎麼才能成爲打更人,誰給他們發工資呢?

除了報時和巡查火災,打更人還負責夜間防盜。古代受限於制度和科技,治安遠不如現在,像時遷這樣的樑上君子,每個州縣都有很多,鄉鎮亦有偷雞摸狗之輩。

打更人雖非士兵官差,對於小偷小摸卻有震懾作用,若是發現了偷盜之事,也能及時預警。我們看來擾人睡眠的更聲,或許落在古人耳中會令其心安,至少在黑暗的夜晚,有人默默守護着他們。

宮廷的打更人待遇較好,至少是吃皇糧的。諸如漢代的雞鳴衛;宋朝有鐘鼓院衙門。民間的打更人無甚地位,基本都是無人贍養的老者,或者是有輕微殘疾的人。

古代打更都是在深夜打更 古人就不怕吵醒老百姓嗎 第4張

官府憐其老弱無依,便讓他們擔任夜晚打更,聊以維持生計。打更人的作息與大衆顛倒,而且要徹夜守着滴漏報時,他們拿着微薄的工資,卻負着天大的責任!想和保安大爺般偷懶睡覺,那是萬萬不行的。

清朝有位打更人擅離職守,結果當夜發生了大火災。官府問責之時,地位低下的打更人背了大鍋,被處以死刑,所以一般人都不願當更夫。

隨着鐘錶傳入中國,加之消防治安逐漸加強,延續兩千多年的打更人,慢慢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各位若有機會尋訪山間古鎮,可能還會聽到那嘶啞低昂,夾在在月色蟲鳴之間:天乾物燥小心火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