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爲什麼老古話說“驚蟄吃了梨,一年都精神”?

爲什麼老古話說“驚蟄吃了梨,一年都精神”?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1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正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老古話說“驚蟄吃了梨,一年都精神”,這其中是有深刻的道理的,在“驚蟄”這天吃了梨,既能“驅離”了疾病,又止住了咳嗽,就代表身體健康了。

山西一些民間地方,一直有在驚蟄這一天吃梨的習俗。相傳,這個習俗是明清時期,一位山西的富商遺留下來的。

在明朝洪武年間,有一位姓渠的晉商,居住在上黨的長子縣。他經常將當地盛產潞麻和梨子販到祁縣,然後換取粗布和紅棗。一來二去,這位商人發了家。

到了清朝雍正年間,這位晉商的第十四代孫渠百川要“走西口”。臨出發的那一天,正好又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的“驚蟄”。於是渠百川的父親送給兒子一個梨,讓他當場吃下去。

同時,渠百川的父親還提醒渠百川,渠家的祖先是靠着販梨才起家的,所以祖先的創業之路十分艱辛。希望他能夠勿忘先輩的志向,努力奮發,光耀門楣。

後來,渠百川果然不忘祖先的志向,成爲了當地的鉅富。於是渠百川家鄉的人們,就紛紛效仿他在“驚蟄”這一天吃梨,並主動賦予了“驚蟄吃梨”這一習俗,各種美好的寓意。

“驚蟄吃梨”習俗的由來

爲什麼老古話說“驚蟄吃了梨,一年都精神”?

關於“驚蟄”吃梨這一習俗的由來,其實還有一些別的說法。不過其他的這些說法,大多還是與“梨”字的諧音“離”字有極大的關聯。

古代的民間一般都認爲,在“驚蟄”這一天如果打雷的話,那麼雷聲就會驚走地下那些蟄伏了一個冬季的毒蟲。因此在這一天,民間就有驅蟲的習俗。

而“梨”字的諧音是“離”字,民間認爲“離”字有“驅離毒蟲”的好彩頭。所以民間會出現驚蟄這一天吃梨的習俗,其實就是爲了討這樣一個好彩頭而已。

還有一種關於“驚蟄吃梨”的說法,是和養生有關的。這種說法認爲:春天氣候乾燥,容易引發咳嗽,吃一點梨肉可以潤肺止咳。

這種說法看上去比晉商的傳說,更像是“驚蟄吃了梨,一年都精神”這句諺語的源頭。但是總的來說,以上的說法看上去都像是穿鑿附會,沒有太大的說服力。

另外,關於“驚蟄”吃梨的習俗,其實還有一點讓人感到迷惑的地方。明明梨子成熟的季節是在秋天,那麼爲什麼“驚蟄吃梨”是在春天呢?

我們都知道,梨子是在春天開花,到秋天七八月成熟,只有小部分梨子會在六月成熟。而“驚蟄”是每年陽曆的三月五號前後,這個時間已經是春季了。

古人雖然也有辦法把秋天成熟的梨子,保存到來年的三月再吃,但是那口感和營養價值,肯定都要大打折扣。而且普通的百姓,也沒有這個條件進行保存。

梨子即便在秋季當時就吃了,也不過就是一個潤燥止咳的功效而已,放到來年再吃,又怎麼可能讓人“一年都精神”呢?所以這句諺語,其實是存在誇張成分的。

其實,山西人之所以在“驚蟄”吃梨,除了是爲了養生,以及借“梨”字的諧音討一些好的彩頭以外,主要還是因爲當地自隋唐時期起,就一直盛產梨子。

根據《本草綱目》記載:山西從南到北,梨多名優,均耐貯存。山西的祁縣,現在已經成了中國酥梨之鄉,年年都在舉辦“梨花節”。祁縣產的酥梨,同樣在全國聞名。

山西梨子的品類繁多,產量又大。收穫之後有賣不掉的,自然就要“巧立名目”,想盡辦法自己“消化”掉了。所以當地人不只在“驚蟄”這一天吃梨,平時早上起牀,或者飯後也吃一個梨。

那麼,這個時候問題又來了。古代沒有如今使用的保鮮劑,梨子一類的水果是無法長時間保鮮的,山西人又是怎麼把秋梨保存到來年春天再吃的呢?

爲什麼老古話說“驚蟄吃了梨,一年都精神”? 第2張

東北由於天氣寒冷,倒是可以把秋梨做成“凍梨”,保存到來年的春天。山西也屬於北方,冬季氣溫低時也有零下十幾度,難道古代的山西人,吃的也是黑乎乎的“凍梨”嗎?

從目前的資料來看,沒有資料顯示,古代山西人和東北人一樣,吃的是凍梨。至於古人爲何說:“驚蟄吃了梨,一年都精神”,看上去和以上理由都毫不相關。

之所以這麼說,這大約是因爲北方的天氣比較乾燥,春季又是流感高發的季節,吃梨恰好可以起到一定的潤肺止咳的功效,所以就流傳出了這樣一個習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