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一門爭死”事件是怎麼回事?可以說是“孔融讓梨”的升級版

“一門爭死”事件是怎麼回事?可以說是“孔融讓梨”的升級版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國千百年來流傳着不少道德教育故事,“孔融讓梨”的故事也是其中之一。

“孔融讓梨”是東漢末年文學家孔融的真實故事,《三字經》中有“融四歲,能讓梨”,《世說新語箋疏》中記載:融四歲,與兄食梨,輒引小者。人問其故。答曰:“小兒,法當取小者。”說的是永壽三年(157年),孔融四歲時,和哥哥們一起吃梨,他總是選擇最小的那顆。有大人問他爲什麼這麼做,孔融回答:“我年紀小,理應拿最小的,大梨讓給哥哥們吃。”

“一門爭死”事件是怎麼回事?可以說是“孔融讓梨”的升級版

古人非常重視道德教育,但孔融年僅四歲就懂的遵守公序良俗,令整個家族都十分驚訝,也爲之讚歎不已。孔融作爲孔子的二十世孫,確確實實繼承了賢良的品德,他與哥哥們慢慢長大後謙讓的不止是梨,他們還謙讓了生命。

東漢末年,宦官把持朝政,導致政事腐敗。名士張儉剛正不阿,向皇帝揭發當權宦官與他家人的罪行,反遭誣陷,被官府追捕,張儉被迫四處逃亡。這一日他來到孔家尋求孔褒的幫助。孔褒是孔宙的第三子,孔融的哥哥,也是張儉的好友。不巧的是,孔褒當時外出不在,年僅十六歲的孔融見張儉神色慌張、欲言又止的樣子,知道他有難言之隱,就收留了他。

“一門爭死”事件是怎麼回事?可以說是“孔融讓梨”的升級版 第2張

就這樣張儉在孔家躲了好幾天,在風聲沒那麼緊之後找機會逃走了。但在張儉走後,孔融一家卻因爲窩藏罪犯被告發,官兵們沒能抓住張儉,就將孔褒與孔融逮捕入獄。但官兵不知道究竟是誰擅自藏匿並協助張儉逃跑的。孔融說人是他留下的,孔褒卻說張儉是自己的朋友,留藏罪犯的是自己,與弟弟孔融無關,而他們的母親竟然也說罪責在自己身上,年上的人應該承擔家事。一門都爭着赴死,地方官拿不定主意,最後由朝廷判定孔褒的罪名,將他處斬。這就是“一門爭死”事件,孔融雖然沒能救下哥哥,卻因爲凜然爭死救兄在當時聞名。

孔融幼年時讓大梨給哥哥吃,孔褒作爲吃了大梨的哥哥,爲弟弟讓出了生命,他們兄弟二人這種友愛互助的精神也一直流傳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