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曹操離稱帝只有一步之遙,爲何卻把機會讓給兒子曹丕?

曹操離稱帝只有一步之遙,爲何卻把機會讓給兒子曹丕?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曹操生前大權在握,想建國稱帝易如反掌,爲何把此重任留給了曹丕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曹操雖然被奉爲曹魏皇朝的太祖武皇帝,但是他一輩子也沒有登基當皇帝。他至死也只是漢朝的丞相、魏王。雖然曹操離稱帝只有一步之遙,但是,曹操終其一生,也沒有邁過這一步。他曾經對勸進的夏侯惇說,“‘施於有政,是亦爲政’。若天命在吾,吾爲周文王矣。”這就給了那些擁立的人們一個明確的信號,曹操不稱帝,他把稱帝的機會讓給他的兒子,在他死後,讓他的兒子去邁出這一步。

曹操的一生,讓人衆說紛紜。攻擊他的人,比如說劉備諸葛亮,就說他胸懷不臣之心,挾天子以令諸侯,名爲漢相,實爲漢賊。而曹操自己則解釋,自己始終身爲漢臣,以匡扶漢室爲志。這中間的糾葛,也難說個清楚。

但是,在當年曹操奉迎漢獻帝的時候,確實對漢獻帝是雪中送炭。當時的漢獻帝顛沛流離,難得溫飽。那些割據勢力,或者把他當作玩物,或者把他當作棄物。當時袁紹的部下勸他收留漢獻帝,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時候,袁紹居然以不想受到約束爲理由拒絕了。袁紹想要稱帝的野心已經按捺不住,對漢獻帝的態度就是任其自生自滅。

曹操離稱帝只有一步之遙,爲何卻把機會讓給兒子曹丕?

而在這個時候,是曹操奉迎了漢獻帝。曹操的口號是奉天子以討不臣,在此後的征戰中,曹操始終打着漢室正統的旗號,取得了大義的名義。有人說,曹操借了漢獻帝的威望,我們可以說,當年的漢獻帝哪裏來的威望可言?沒有曹操的東征西討,哪裏有漢室那麼多年的延續。漢室的威望,是和曹操的勝利相關聯的。

當然,取得了大義的名分,也爲曹操的成功之路奠定了基礎。在大義的名分下,很多人才紛紛沒有負擔的脫離自己的主公,投入都曹操的麾下。還有一些心存漢室的人才,比如荀彧這樣的人,爲曹操出謀劃策,盡忠盡力。這都給曹操的事業帶來了良好的影響。

但是,隨着事業的發展,曹操也面臨着人生的抉擇。就如他在帶有自述性質的《讓縣自明本志令》裏說的那樣,隨着自己勢力的壯大,使得自己已經到了騎虎難下的地步。在這篇文章裏,曹操坦白地說道:

然欲孤便爾委捐所典兵衆,以還執事,歸就武平侯國,實不可也。何者?誠恐己離兵爲人所禍也。既爲子孫計,又己敗則國家傾危,是以不得慕虛名而處實禍,此所不得爲也。

就是說,如果自己交出權力,那麼自己和自己的子孫肯定會遭到禍殃,而自己創造的國家局面也會遭到破壞。因此,曹操只能按照自己的道路走下去,再也沒有回頭路了。明眼人一看,曹魏篡漢的結局是不可避免的了。

曹操離稱帝只有一步之遙,爲何卻把機會讓給兒子曹丕? 第2張

如果說,曹操沒有稱帝之心,那是不對的。曹操的很多舉動,都顯露出了他的野心。比如爲了吻合當時“代漢者塗高也”的讖語,他堅持魏的國號。在進封國公,加九錫的問題上,跟隨他多年,爲他立下汗馬功勞的親家荀彧,只是表達了反對意見,就遭到他的毒手。要說他沒有篡漢之心,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曹操最終也沒有篡漢稱帝。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候,很多人都勸他稱帝。其中孫權就曾經上書稱臣,勸曹操稱帝,曹操把他的書信給大家看,說:“這個小子是想讓我坐在爐火上被烤啊。”我們從這個細節就能感覺到,曹操不是不想稱帝,而是他心裏感覺時機不成熟,不能稱帝。

這主要是由幾個方面的原因。第一個原因是曹操集團內部的問題。長期以來,曹操以匡扶漢室爲名,打着奉天子以討不臣的旗號,使得他佔有了大義的名分。可是,這也給他篡位的道路帶來了困擾。

如果曹操貿然實行篡位的舉動,那麼他的手下,那些以匡扶漢室爲目標的人將會對他失望。或者離他而去,或者揭竿而起。不妥善處理這個問題,曹操是不會去實行篡位之舉的。

曹操在長期以來,不露聲色地對這些反對勢力進行了剪除。很多忠於漢室的名門望族或者死於非命,或者退出了政治舞臺。這也爲曹操下一步篡位掃清了道路。

第二個原因是外部原因。在當時,天下並不是曹操一家獨大的情況。當時外界還有劉備和孫權的強大的割據勢力。尤其是劉備,他打着匡扶漢室的旗號,勢力發展很快。如果曹操稱帝,那麼,不但給了劉備以口實,還成爲天下忠心漢室的人們的共同目標。

在襄樊之戰的時候,曹操的許都,已經宛城一帶就發生了反抗曹操的暴動。因此,孫權勸曹操稱帝是包藏禍心的。老謀深算的曹操怎麼可能上當,成爲天下的衆矢之的。曹操必須將奉天子以討不臣的這個旗號運用到底,直到給敵對勢力以沉重打擊,到構不成對自己威脅的程度,才能拋棄這個旗號。

曹操離稱帝只有一步之遙,爲何卻把機會讓給兒子曹丕? 第3張

當劉備自立爲漢中王的時候,曹操對此咬牙切齒,要親自率軍討伐。但是,劉備雖然以稱王的舉動給了曹操一記耳光,可是也落下了禍根。這使得孫權得以用討不臣的名義,洗脫了自己敗盟的惡名。

第三個原因是曹操自身的原因。這個原因一個因素是曹操的心理因素。曹操出身漢朝的官宦人家,他祖上世代都是漢臣。爲漢朝盡忠的觀念,早就根深蒂固地刻在他的腦海裏。在他的前半生裏,他都是以匡扶漢室爲己任的。

不論是討伐董卓,還是奉迎漢獻帝,四處征討,削平羣雄,他都是以奉天子以討不臣的名義進行的。他可以坦然面對別人對他“名爲漢相,其實漢賊”的惡語中傷。

但是,如果他篡奪漢室的江山稱帝,那麼他征戰半生的名譽就毀於一旦。在漢朝那個重視名節的時代,帶來的惡名是曹操無法忍受的。這是曹操無法承擔的心理因素。

而另一個因素則是曹操的身體因素。曹操一生,一面在擴大自己的勢力,一面也在爲篡位做準備。他慢慢剪除異己,削平羣雄。到了襄樊之戰後,篡位的時機才漸漸成熟。

在這個時候,內部他消滅了大批異己,又藉着鎮壓造反之機,將那些心存漢室的人員一掃而空。在外部,劉備經過荊州的慘敗,失去了北伐的能力,對自己的威脅減輕。孫權和劉備反目成仇,只有向自己卑躬屈膝,苟且投降。曹操營造多年的時機到來了。

曹操離稱帝只有一步之遙,爲何卻把機會讓給兒子曹丕? 第4張

可是,這個時候,曹操的生命也走到了盡頭。他曾經在這個時候問過夏侯惇稱帝的問題,夏侯惇的意見是再等等,看看情況再說。誰知道這一等曹操就病死了,事後夏侯惇追悔莫及。

因此,曹操的身體狀況也是他沒能稱帝的一個因素。在關羽死後不久,曹操就死了,他根本就沒有稱帝的時間了。

如果曹操不顧各方面的情況,強行讓漢獻帝退位,自己稱帝的話,上面的那些不利因素都會爆發出來。不但劉備、孫權會聯合起來發動對曹操的進攻,而且喊着“漢賊不兩立”的口號,擁有強大軍事實力的劉備集團的進攻是必然要到來的。曹操還要對付內部那些心存漢室的人員的反對。在內外交困之下,曹操會陷入很大的困境。

即便是曹操能夠評借自己卓越的軍事天才打退敵人的進攻,他也會遭受意想不到的重大損失。這樣,會使天下統一的事業延緩許多年。將來歷史的走向可能會發生意想不到的變化。

結語:

曹操雖然在生前作爲漢朝的丞相,掌握了漢朝的大權。但是,他依然沒有篡漢稱帝。這是因爲,曹操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他審時度勢,並不爲眼前的虛榮所迷惑。

在他生前,內有效忠漢室的臣子,外有打着匡扶漢室旗號的強大敵人。再加上他心理和身體的因素,使得他並不輕易觸碰那個底線。他默默地爲子孫後代打算,給兒子做好篡漢的準備。最終,他實現了自己的計劃,自己作爲周文王的角色,將漢室江山交給了曹丕,讓他完成了篡漢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