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離帝位一步之遙的曹操,爲何始終沒有下手呢?

離帝位一步之遙的曹操,爲何始終沒有下手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9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曹操隨時都能當皇帝,爲什麼他不敢稱帝?今天小編就爲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要說三國中最讓人崇拜的人物,我覺得不是戰神呂布,也不是關二爺,更不是劉備。最讓人佩服的,我覺得是曹操。這一點,我和魯迅先生看法一致,魯迅說: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我雖不是曹操一黨,但無論如何,總是非常佩服他。

曹操出生在宦官世家,曹操的爺爺曹騰,侍奉過四代皇帝,在東漢末年很有名望,官至費亭侯。曹操的父親隨後繼承了曹騰的爵位,最後官也不小。到了曹操這一代,還是同樣,曹操之後當的官,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當然這是後話。

20歲的曹操被舉薦爲孝廉,當了一個小官,開始在洛陽嶄露頭角。這時候的東漢政府,正是最黑暗的時期,政治混沌。這樣的環境肯定不是年輕氣盛的曹操所能待得住的地方。這期間的曹操時而退隱,時而當官。189年,董卓進洛陽專政,190年曹操參加討伐董卓的聯盟。董卓之亂,給了曹操崛起的機會。

192年,董卓雖死,黃巾又起。曹操和鮑信聯合征討黃巾軍,曹操大勝,獲降卒三十餘萬,人口百萬。曹操取其精銳,打造了一支軍隊。196年,曹操迎漢獻帝,開始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後的曹操征戰四方,所向披靡,位極人臣。這時,離帝位只有一步之遙的曹操,爲何始終沒有稱帝呢?原因有三。

離帝位一步之遙的曹操,爲何始終沒有下手呢?

一、篡位名聲不好

自西漢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儒家文化在中原發展的越來越壯大,影響力也越來越大。東漢末年,雖然漢室衰微,羣雄逐鹿,但綱常倫理、忠孝禮義還存在於人們心中。曹操雖然很想衝破儒家文化的束縛,但他畢竟深受其影響,始終不敢去碰篡位這條底線。

曹操是一個很注重名聲的人,舉個例子,每次漢獻帝給他官做,他都要上書辭謝三次再上任。曹操也多次強調自己毫無篡位之心,一心輔政,忠心耿耿。在對手林立的時代,如果曹操動了漢獻帝,恐怕對手都會指責他爲亂臣賊子。愛面子的曹操背不起亂臣賊子的罵名,自然也就只能老老實實做大臣,爲後世鋪路了。

二、槍打出頭鳥,篡位會給對手拔槍的機會

赤壁之戰後,三國鼎立的局面基本上形成了。赤壁之戰也告訴曹操,他短時間內是無法對付孫劉聯軍的。如果這時候稱帝,曹操無疑變成了出頭鳥,成爲衆矢之的。倘若被劉備、孫權打着討伐逆賊的大旗舉兵攻之,曹操不一定能招架得住。

雖然朝中沒有對手,但朝外的敵人虎視眈眈。在羽翼尚未豐滿的情況下貿然稱帝,自己苦心經營的“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優勢就會蕩然無存。對尚未絕對強大的曹操,漢獻帝還是個大寶貝疙瘩,腦回路清晰的曹操是不會逞一時之快把漢獻帝踢開的。

離帝位一步之遙的曹操,爲何始終沒有下手呢? 第2張

三、皇帝只是虛名

曹操當時的權力和天子相比,就差一頂帽子了。朝中政策他定,官員任命他定,漢獻帝只是曹操的傳話筒罷了。一切實權握在手,當不當皇帝對曹操來說並不是很重要。要是篡了位當上皇帝,反而麻煩更多,可能實權都沒有了,偷雞不成蝕把米的買賣,精明的曹操肯定不會幹。

歷史葉子有言:精明的曹操不想讓自己揹負亂臣賊子的罵名,再加上當時已經手握實權,用經濟學來解釋就是“稱帝”這一行爲風險大於收益,打拼了一輩子才換來現在的成果,逐漸年邁的曹操已經經不起任何失敗。因此在時機並未成熟的時候,曹操是不會冒天下之大不韙來滿足自己當皇帝的慾望的。他能做的,只有壯大自己的勢力,爲子孫後代的稱帝做好鋪墊工作。曹操死後,曹丕稱帝,便說明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