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李靖是什麼人物 李靖的女兒

李靖是什麼人物 李靖的女兒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4.0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藥師,唐朝著名軍事家,封衛國公,世稱李衛公。

個人簡介

李靖儀表魁偉,文才武略,熟知兵法。初仕隋朝,拜馬邑郡丞。晉陽起兵後,效力唐朝。從平王世充和竇建德,南平蕭銑和輔公祏,北滅東突厥,西破吐谷渾,爲唐王朝的建立及發展立下赫赫戰功。

歷任檢校中書令、兵部尚書、尚書右僕射,冊封衛國公,世稱“李衛公”,成爲“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貞觀二十三年(649年),李靖病逝,終年七十九,獲贈司徒公、幷州都督,諡號“景武”,陪葬於昭陵。唐玄宗時,配享武成王廟,位列“武廟十哲”。李靖的治軍作戰經驗,進一步豐富了古代軍事思想和兵法理論。著有《六軍鏡》等多部兵書,多已失傳。後人輯有《唐太宗李衛公問對》,在北宋時期列入《武經七書》,爲古代兵學的代表作。

李靖是什麼人物 李靖的女兒

 生平

早年

隋煬帝時代,李靖16歲就擔任長安功曹(掌管人事,相當於縣府人事主任),不久雍州舉行科舉考試,他考中及第,被任命爲汲縣、安陽、三原三縣縣令,考績連續被評爲最優,深獲尚書左僕射(左相)楊素,吏部尚書牛弘的賞識。大業末年,李靖被派往北方前線,調任馬邑郡丞,在李淵帳下和突厥作戰。與李淵相處後,李靖發現他有“四方之志”,即擁兵自立的意思。於是李靖把自己僞裝成囚徒,前往江都,準備向隋煬帝密告。結果走到長安的時候,因兵荒馬亂不能前行,滯留在那裏。李淵自太原起兵後,迅速攻下長安,李靖被俘。臨斬前,李靖大叫:“您興起義兵,本是爲了天下,除去暴亂,怎麼不欲完成大事,而以私人恩怨斬殺壯士呢?”李世民勸父親赦免李靖。被李世民召入幕府,充做三衛。

投效李唐

隋末蕭銑趁亂割據在江陵一帶,領土廣大,南到交趾,北到漢水,西達三峽,東及九江。武德四年(621年),李孝恭向唐高祖獻上平滅蕭銑的十策,唐高祖採納,任命李孝恭爲夔州總管,李靖爲行軍總管,大造戰艦,訓練水軍。唐軍自夔州(今四川奉節東)順江東下,以廬江王李瑗出襄州(今湖北襄陽),黔州刺史田世康出辰州(今湖南沅陵),黃州總管周法明出夏口(今漢口),李孝恭接受李靖乘水漲敵懈、迅速進軍江陵的建議,親率戰艦二千多艘戰船順江而下,直搗腹心,攻克荊門(今湖北宜都西北)、宜都(今屬湖北),進抵夷陵(今湖北宜昌),蕭銑部將文士弘率精兵數萬屯清江(今清江入長江口),前來救援。

九月唐高祖下令大舉進攻蕭樑。下詔發巴、蜀兵,以趙郡王孝恭爲荊湘道行軍總管,統十二總管,自夔州順流東下;以廬江王李瑗爲荊郢道行軍元帥,出襄州道,黔州刺史田世康出辰州道,黃州總管周法明出夏口道,擊蕭銑。(見《通鑑》)趙郡王孝恭帥戰艦二千餘艘東下,蕭銑以江水方漲,殊不爲備;孝恭等拔其荊門、宜都二鎮,進至夷陵。銑將文士弘將精兵數萬屯清江,癸巳,孝恭擊走之,獲戰艦三百餘艘,殺溺死者萬計;追奔至百里洲,士弘收兵復戰,又敗之,進入北江。

貞觀元年(627年),官拜刑部尚書,賜封四百戶。貞觀二年(628年),同時兼任檢校中書令。貞觀三年(629年),轉任兵部尚書。

夜襲陰山

唐初,東突厥爲最大邊害。貞觀三年(629年)以李靖爲總指揮“定襄道行軍大總管”,分六路進攻突厥,次年寒冒雪抵達朔州。貞觀四年(630年)正月,李靖率三千精騎趁黑夜攻下頡利可汗的牙帳所在地定襄,頡利北撤鐵山,李靖趁勝追擊,以一萬精兵趁夜襲擊陰山,斬義成公主,俘虜頡利可汗,東突厥自此平定。太宗說:“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名書竹帛。卿以三千輕騎,深入虜庭,克復定襄、威振北狄,實古今未有。”封李靖爲代國公。此戰實爲李靖軍事生涯成就最高的戰役。

平定輔公祏

唐滅輔公祏之戰武德六年(623年)七月,原投降唐朝的農民起義軍將領杜伏威、輔公祏二人不和,輔公祏乘杜伏威入朝之際,竊據丹陽(今江蘇南京),舉兵反唐。李淵命李孝恭爲帥,李靖爲副帥,率李勣等七總管東下討伐。輔公祏派大將馮惠亮率三萬水師駐守當塗(今安徽當塗),陳正道率二萬步騎駐守青林,從梁山用鐵索橫亙長江,以阻斷水路。並築造建月城,綿延十餘里,以爲犄角之勢。李孝恭召集諸將議軍事,諸將都說:“馮惠亮、陳正通都掌握了強大的兵力,是想守險不戰,因此構城築壘而固守,倉猝之間是不能攻取的。不如直指丹陽,掩襲輔公祏的巢穴,丹陽一旦攻破,馮惠亮等人自然不戰而降。”李孝恭想採納諸將的意見。

李靖透闢地分析了敵方形勢,認爲“輔公祏的精銳兵力,雖然集中在水、陸二軍,然而他自己統帥的軍隊,也都是驍勇的士卒。馮惠亮等駐守的城柵尚且不能攻取,輔公祏已經固守的石頭城,難道是可以輕易攻取的嗎?如果我軍直奔丹陽,旬月之間都不能攻下而滯留在那裏,前面的輔公祏沒有平定,後邊的馮惠亮也是一大隱患,這樣我們就會腹背受敵,恐怕不是萬全之計。馮惠亮、陳正通都是身經百戰的賊將,決不會害怕野戰,只因爲輔公祏立下計謀,命令他們持重防守,只想不出戰拖延時間使我軍疲勞。現在如果我們進攻馮惠亮、陳正通的城柵,就可以打他個出其不意,消滅敵賊的機會,只在此一舉。”

李孝恭贊同李靖的意見。李靖於是率黃君漢等將領先攻打馮惠亮,苦戰擊破馮惠亮,叛軍被殺傷和溺死者萬餘人,馮惠亮敗走。李靖率輕兵先至丹陽,輔公祏大懼,派遣將領左遊仙領兵守會稽作爲援助,輔公祏擁兵東走,去往遊仙,到了吳郡,輔公祏、馮惠亮、陳正通相次被擒獲,江南悉平。李淵爲了嘉獎李靖的軍功,賜物千段,並賜奴婢一百口,良馬一百匹。設立東南道行臺,授任他爲行臺兵部尚書。李淵十分欽佩他的軍事才幹,極口讚歎說:“李靖乃蕭銑、輔公祏的膏肓之病,古代名將韓信、白起、衛青、霍去病,沒有一個能比得上李靖!

 晚年

貞觀八年(634年),西北吐谷渾王慕容伏允犯境,李靖主動請纓,太宗即任命李靖爲“西海道行軍大總管”,統帥唐帝國與西域諸國(如突厥、契苾)聯軍征討吐谷渾。慕容伏允火燒荒野,盡毀草原,以爲唐軍不會追擊,李靖採納侯君集之議,分兵兩道追殲,親率李大亮等部由北道切斷其通往祁連山的退路,並迂迴至其首府伏俟城(今青海湖西),李道宗等部由南道追截南逃的吐谷渾軍。南道唐軍歷經無人之境二千餘里,於烏海(今青海苦海)大破伏允部。貞觀九年(635年),李靖在積石山(今青海阿尼瑪卿山)追至且末(今屬新疆),大敗吐谷渾軍,伏允部下不堪唐軍追擊,殺伏允,伏允之子大寧王慕容順斬天柱王,率部降唐,其國土遂盡歸唐朝。貞觀十一年(637年),改封爲衛國公。

貞觀二十一年(647年),李靖應唐太宗召,商議討伐高句麗,並自請率兵,唯太宗以其年老而未許。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卒,享壽七十九,諡號爲景武,陪葬昭陵。李靖墓“制如衛(青)、霍(去病)故事,起冢象鐵山、積石山,以旌奇功。”遠看作三丘,中間爲圓錐形,兩旁平面作長方形,東斷西連,與李勣墓三丘平面作倒“品”字形不同。

 家庭

曾祖

李懽,北魏河秦二州刺史、杜縣公

 祖父

李崇義,北周廣和復硤殷五州刺史、永康威公

 父母

李詮,隋朝開府儀同三司、趙郡太守、定襄道總管、永康襄公

河南韓氏,北周使持節、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都督中徐虞洛四州諸軍事、中州刺史、新義威公韓雄之女

 兄弟姐妹

李端,隋朝大將軍、永康公

李敳,唐朝利州總管府司馬

李客師,唐朝右武衛將軍、丹陽郡公

李正明,唐朝左驍衛、右屯衛、左衛將軍、蘭夔原靈四州都督、金紫光祿大夫、上柱國、永康公

後代

長子:李德謇,延州刺史、太府少卿,襲爵衛國公。

次子:李德獎。

李友謙,李德謇子,秦州司馬,襲爵衛國公。

李伯瑤

李處葉,清陽縣令。其女李芳嫁左衛翊衛裴某。

李齊賢,李友謙子,太子家令寺丞,襲爵衛國公。

李浚(729年—793年),李齊賢子,嘉州刺史,襲爵衛國公。有子四人,李士方、李直方、李知方、李式方

李湜

李汗

李沅,兼殿中侍御史。

李彥芳,唐文宗李昂大和(太和)年間,官至鳳翔司錄參軍。

評價

李靖才兼文武,出將入相,爲唐朝的統一與鞏固立下了赫赫戰功。同時,他將治軍、作戰又積累了一套成功的經驗,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的軍事思想和理論。他寫有《李靖六軍鏡》等多部兵書,大都已經失傳,後人編輯了《唐太宗李衛公問對》,在北宋時期列入《武經七書》,是古代兵學的代表著作。

歷代評說

韓擒虎:可與論孫、吳之術者,惟斯人矣。(《舊唐書》引)

牛弘:王佐才也!(《舊唐書》引)

楊素:卿終當坐此!(《舊唐書》引)

李淵:李靖是蕭銑、輔公祏膏肓,古之名將韓、白、衛、霍,豈能及也!(《舊唐書》引)

李世民:①靖以騎三千,喋血虜庭,遂取定襄,古未有輩,足澡吾渭水之恥矣!(《新唐書》引)②器識恢宏,風度衝邈,早申期遇,夙投忠款,宣力運始,效績邊隅,南定荊揚,北清沙塞,皇威遠暢,功業有成。(《加李靖特進制》)③李靖、李勣二人,古之韓、白、衛、霍豈能及也!(《貞觀政要》引)④得李靖爲帥,快哉。(《辯跡論》引)

王珪:兼資文武,出將入相,臣不如李靖。(《舊唐書》引)

長孫無忌:李靖南定荊吳,北平突厥。(《唐會要》引)

魏元忠:李靖破突厥,侯君集滅高昌,蘇定方開西域,李勣平遼東,雖奉國威靈,亦其才力所致。(《上高宗封事》)

柳芳:太宗定禍亂而房、杜不言功,王、魏善諫諍而房、杜讓其賢,英、衛善將兵而房、杜行其道,理致太平,善歸人主。爲唐宗臣,宜哉!(《資治通鑑》引)

常袞:武德貞觀之間,有若魏徵、王珪、李靖、李勣、房玄齡、杜如晦等,扶翼大運,勤勞王家,尊主庇人,匪躬致命,鹹有一德,格於皇天,緬然長懷,風烈猶在。(《大曆五年大赦天下制》)

劉禹錫:①靖時告老且病矣,樑公虛其心以起之,靖忘老與病,一舉虜其君,郡縣其地而還。夫非伐國之難能,起靖之難能也。靖非不克之爲慮,居功之爲慮也。(《辯跡論》)②太宗朝李靖、高宗朝劉仁軌,皆自宰臣,乞骸致政。其後知猶可用,復起於家。進退之間,曲盡情禮。君臣之際,良史美談。(《爲裴相公讓官第三表》)

杜牧:周有齊太公,秦有王翦,兩漢有韓信、趙充國、耿恭、虞詡、段熲,魏有司馬懿,吳有周瑜,蜀有諸葛武侯,晉有羊祜、杜公元凱,樑有韋睿,元魏有崔浩,周有韋孝寬,隋有楊素,國朝有李靖、李勣、裴行儉、郭元振。如此人者,當此一時,其所出計畫,皆考古校今,奇祕長遠,策先定於內,功後成於外。(《注孫子序》)

李絳:昔太宗之理天下也,房玄齡、杜如晦輔相聖德,魏徵、王珪規諫闕失,有溫彥博、戴胄以彌縫政事,有李靖、李勣訓整戎旅,故夷狄畏服,寰宇大安。(《陳時務疏》)

劉昫:①近代稱爲名將者,英、衛二公,誠煙閣之最。英公振彭、黥之跡,自拔草莽,常能以義籓身,與物無忤,遂得功名始終。賢哉,垂命之誡!敬業不蹈貽謀,至於覆族,悲夫!衛公將家子,綽有渭陽之風。臨戎出師,凜然威斷。位重能避,功成益謙。銘之鼎鍾,何慚耿、鄧。美哉!(《舊唐書》)②功以懋賞,震主則危。辭祿避位,除猜破疑。功定華夷,志懷忠義。白首平戎,賢哉英、衛。(《舊唐書》)

宋祁:唐興,其名將曰英、衛,皆擢罪亡之餘,遂能依乘風雲,勒功帝籍。蓋君臣之際,固有以感之,獨推期運,非也。若靖闔門稱疾,畏遠權逼,功大而主不疑,雖古哲人,何以尚茲?勣之節,見於黎陽,故太宗勤勤於託孤,誠有爲也。至以老臣輔少主,會房帷易奪,天子畏大臣,依違不專,委誠取決,惟議是聽。勣乃私己畏禍,從而導之,武氏奮而唐之宗屬幾殲焉。及其孫,因民不忍,舉兵覆宗,至掘冢而暴其骨。嗚呼,不幾一言而喪邦乎?惜其不通學術,昧夫臨大節不可奪之誼,反與許、李同科,可不戒哉!世言靖精風角、鳥佔、雲祲、孤虛之術,爲善用兵。是不然,特以臨機果,料敵明,根於忠智而已。俗人傅著怪詭禨祥,皆不足信。故列靖所設施如此。(《新唐書》)

趙匡胤:唐李靖、郭子儀,皆出儒生,立大功。(《續資治通鑑》引)

何去非:唐之善於兵者,無若李靖。(《何博士備論》)

蘇洵:漢之衛、霍、趙充國,唐之李靖、李勣,賢將也。漢之韓信、黥布、彭越,唐之薛萬徹、侯君集、盛彥師,纔將也。

 後世地位

貞觀十七年(643年)二月二十八日,唐太宗命人畫二十四功臣圖於凌煙閣,李靖名列其中,位於第八名。

神龍元年(705年)七月,唐廷追封前代功臣二十五家,李靖便在名單之上,“所食實封,並依舊給”。

開元十九年(731年),唐玄宗爲表彰並祭祀歷代名將,設置武成王廟。武成王廟以周朝開國丞相、軍師呂尚(即姜子牙)爲主祭,以漢朝留侯張良爲配享,並以歷代名將十人從之,“唐尚書右僕射衛國公李靖”便是其中之一,同時代被列入“武廟十哲”的只有英國公李勣而已。

天寶六載(747年)正月十二日,李靖與太尉長孫無忌、司空杜如晦一同配享太宗廟廷。

建中元年(780年)九月五日,唐德宗評定前代功臣,李靖等二十四人被定爲第一等。

十二月,朝廷敕:“國初以來將相功臣。名跡崇高。功效明著者。宜差次分爲二等”(分上等和次等)。經過評定,李靖等三十四人被定爲功臣上等。

據傳,李靖死後經常顯靈,爲百姓救危解厄,百姓因而爲其建廟供奉,於是到晚唐時期,李靖漸漸被神化。後晉天福二年(937年)八月,後晉高祖石敬瑭下詔,追封李靖爲靈顯王。

開寶三年(970年)十月,宋太祖下詔,爲李靖等“前代功臣烈士”專門設置守冢人。

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爲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李靖。

在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李靖亦位列其中。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明太祖取古今功臣三十七人配享歷代帝王廟,其中就有李靖。

至清代,李靖的塑像還被請到太廟中,成爲四十一位陪臣之一,與歷代帝王共享皇家祭祀。

後世紀念

李靖故居位於三原縣城北5公里的魯橋鎮東里堡村,爲李靖的府第。又稱“李氏園”、“唐園”、“半耕園”、“楊虎城花園”等。

李靖故居佔地48畝,園內主要建築有讀書堂、妙香亭、觀稼樓、掛雲樓、溢清閣、八角亭、假山、魚池、石舫、蓮花池、關中八景縮影等,而且佈局合理,風格別緻。有仿《紅樓夢》大觀園之佈局,取蘇杭園林之奇巧,兼具中國古代園林“南秀北雄”之特點。

1992年4月20日,李靖故居被陝西省政府公佈爲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藝作品中的李靖

唐傳奇《虯髯客傳》(杜光庭著),以隋朝末年天下將亂,羣雄競起爲背景,塑造了三名富有俠義豪爽個性的主角:李靖、紅拂女(本姓張,嫁與李靖爲妻)、虯髯客,合稱“風塵三俠”。《大唐雙龍傳》中,李靖是兩位主角的啓蒙老師,傳授“血戰十式”刀法。

 著作

《唐太宗李衛公問對》

《李衛公兵法》

《李靖六軍鏡》

 李靖碑

《李靖碑》,全稱《大唐故尚書右僕射特進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贈司徒幷州都督衛景武公之碑並序》,亦稱《衛景武公碑》。許敬宗撰,王知敬正書。此碑爲昭陵陪葬碑之一。今在陝西醴泉縣昭陵。唐顯慶三年(658年)五月刻。共39行,每行82字。王知敬,河內人,善隸草,宋趙明誠《金石錄》稱“其書有虞書之舒放,歐書之謹嚴,褚書姿媚,備美三家,婀娜剛健”,是初唐碑版書中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