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出師表原文 出師表翻譯

出師表原文 出師表翻譯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出師表》出自於《三國志·諸葛亮傳》卷三十五,是三國時期(227年)蜀漢丞相諸葛亮在決定北上伐魏、奪取長安之前給後主劉禪上書的表文。

在《出師表》中,諸葛亮主要對當前蜀漢的政治和經濟以及軍事情況進行全面的分析,對先帝的恩德給予追憶,對於劉備和諸葛亮的關係進行陳述,闡明出師的主要原因,對於當前的人事問題進行適當的安排,全文中貫穿了對於劉嬋的規誡。通過《出師表》,既可以看出來諸葛亮的忠貞,也可以看出來他對劉後主的擔憂。文章的結構非常完整,利用了明晰的表意,是章表文學當中屬於精英文化,是我國非常著名的散文名篇。

出師表原文 出師表翻譯

  《出師表》

 一、蜀漢當時的政治背景

蜀漢的證券由諸葛亮執掌之後,對蜀國和東吳的關係進行修復,並且親自率兵南征,將西南邊境的各種叛亂進行評定。南征爲全力北伐奠定了基礎,在建興五年,諸葛亮親自率兵北伐,向後主上書《出師表》。

諸葛亮親自來到前線對戰爭進行指揮,因此國家的運轉無法直接的控制,諸葛亮對朝廷做出如下的安排:

派遣張裔對丞相府的工作進行主持,在出徵期間,張裔實際上就是代理丞相,以諸葛亮的規定的政策原則爲基礎,對國家的日常事務進行處理。張裔在建興八年趨勢,丞相一職由蔣琬接替,諸葛亮歷次進行北伐,蔣琬不僅對朝廷的政務進行主持,對於後勤的工作也處理的非常好,對於前線是一種良好的支援,得到諸葛亮的深深的信任。

宮中的主要館員就是侍郎、侍中,雖然官位不是很大,但是發揮着很大的作用。在之前需要由宦官進行擔任。諸葛亮是一個比較精明的政治家,善於吸收歷史的經驗,對當時的形式進行深度,加以防備宮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諸葛亮不以宦官,主要派遣士人對宮中的政令進行掌管,在根本上,杜絕宦官之禍的發生。

宮中的關鍵人物就是董允,宮中的主要的事務就是以府中的意圖和決定爲基礎,對詔令進行發佈,需要經過皇帝的批准,而董允的主要任務就是對主君進行規勸和制約,協調丞相府的行動,給予密切的配合,避免出現陽奉陰違的活動,需要形成有力的勢力,可以制約丞相府的權力。在當時的蜀漢政局當中,董允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出師表原文 出師表翻譯 第2張

  諸葛亮

二、《出師表》的思想格局

(一)興復漢室。

在《出師表》當中,可以看出來諸葛亮興復漢室的夢想。在《出師表》當中,諸葛亮列舉了對於蜀漢政權忠貞又非常重要的任務,“侍郎、侍中郭攸之、費褘、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不僅是對他人進行評價,也將諸葛亮自己的心跡進行表明,我國在進入封建社會之後,忠君思想就已經牢牢的結合了愛國情操。劉備臨終之時,將劉嬋託付給諸葛亮,說:“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自取。”劉備的平生的志願就是“獎率三軍,被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因此諸葛亮有義務爲劉備完成平生的志願。

 (二)昭彰德威。

劉備在臨死之前面對劉嬋說出這樣的話:“汝與丞相從一事,事之如父。”而劉嬋和諸葛亮實際上是君臣的關係,他們倆之間父子和君臣之間的關係是非常複雜的,因此需要採取有效的辦法將這種複雜的關係進行融洽的處理。諸葛亮恪守君臣的關係,也沒有喪失長輩的職責,在《出師表》當中,諸葛亮對劉嬋進行發自肺腑的諄諄教導,但是並沒有應用比較狂傲的語言,對於劉嬋卻產生威脅的感覺。諸葛亮不僅說出“報先帝而忠陛下”的話,也說出了“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

諸葛亮非常重視法治。在《出師表》當中,諸葛亮強調“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如果北伐沒有取得效果,就要“治臣之罪”。諸葛亮非常主張法治,強調將法治落實到實際之處,諸葛亮執法不會受到來自大夫的約束,提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這樣一來,受法者就會產生死而不怨的感覺。這樣可以看出來諸葛亮是以德治本,利用法威治標,結合德威並用,使儒法思想實現合二爲一。

出師表原文 出師表翻譯 第3張

  劉備

 (三)統一的願望和積極進取的精神。

諸葛亮五次北伐都已失敗告終,但是他值得肯定得是統一的願望和積極進取的精神。在諸葛亮提出的隆中對策當中,他就提出了興復漢室的計劃,具有一定的遠見,天下三分和諸葛亮的積極努力具有十分密切的關係,但是針對其客觀實際,並且完全的按照諸葛亮的隆中對策發展。227年,諸葛亮上書《出師表》,開始着重準備北伐,但是蜀國的軍力已經大不如前,諸葛亮也是深知這一點,諸葛亮說“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城危機存亡之秋也。”諸葛亮相信依靠人的因素就可以將環境因素進行戰勝,這是一種發揮主觀能動性的精神。在這種精神的影響下,諸葛亮在各個方面做出積極的努力,使蜀漢得以存在。和吳國結盟,對於北伐具有積極的影響。針對政理內修的方面,主張興修水利,大力發展生產,對耕織給予獎勵,對益州的貴族實力進行限制,對兵器進行改革。諸葛亮將統一作爲自己的責任,諸葛亮認爲“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置於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見也”,諸葛亮依靠這種精神,對自己形成鼓勵,親自率領大軍北伐,雖然最終的結果是出師未捷,但是他的一生可以用“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來概述,文天祥曾經對其稱頌道“至今出師表,讀之淚沾胸”。

 結束語

通過以上綜合的論述,對《出師表》的思想格局及蜀漢政治背景進行全面的論述,可以對諸葛亮自身的政治理想有一個更加全面的瞭解,可以更加深入的瞭解《出師表》的思想感情,從中明確諸葛亮對劉嬋的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