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北伐勞民傷財,諸葛亮爲何還要屢次北伐呢?

北伐勞民傷財,諸葛亮爲何還要屢次北伐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後期,蜀國佔據蜀地,這裏依靠天險易守難攻,爲何諸葛亮還要多次北伐魏國呢?

公元221年7月,在關羽大意失荊州,殺害張飛的部將投奔東吳後,劉備決定對吳國發動一場復仇之戰。可惜的是,一輩子都沒衝動的劉備,這第一次衝動就收穫了慘痛的夷陵之敗。在完成白帝城託孤後,諸葛亮揹負了匡扶漢室的重任。

但是,就當時的蜀漢來說,失去荊州這個戰略要地後,不管是人口還是土地都被大大壓縮。以益州這一州之地,對抗天下有其八的魏國,無疑於以卵擊石。在軍隊數量、將領素質乃至後勤保障都遠遜於對方的前提下,諸葛亮爲什麼要執意北伐呢?難道智聖的他,也不明白這會耗損蜀國的國力嗎?

在劉備去世後,益州的本地士族更傾向於過穩定日子,也即不想再打了,大家一起窩在巴蜀之地過土皇帝的瀟灑日子。但是,諸葛亮非常清楚,如果不對曹魏用兵的話,蜀漢的人才不僅跟不上,也無法獲得戰火的歷練。除了魏延、廖化等,以趙雲爲代表的元老已經沒多少壽命了。等到老的去世,年輕的沒成長的時候,怎麼抵禦魏國的入侵呢?

北伐勞民傷財,諸葛亮爲何還要屢次北伐呢?

從整個三國格局來說,曹操有生之年沒有完成統一天下的目標,孫劉兩家之間的抱團,成爲重要影響因素。如果諸葛亮不在西邊騷擾司馬懿,那邊東吳那邊的壓力必然增大。如果吳國被消滅的話,三足鼎立的格局何在。脣齒相依的道理,諸葛亮非常清楚,也在用實際行動向孫權表達大家一起抗擊曹魏的態度。

北伐勞民傷財,諸葛亮爲何還要屢次北伐呢? 第2張

諸葛亮的北伐,雖然打着恢復漢室,打下中原的旗號。但是諸葛亮應該明白,只要魏國不犯大錯,蜀漢很難完成蛇吞象。由此,這也是他不同意魏延的奇襲方案的原因,在絕對的實力面前,奇襲即便成功,所發揮的效果也是非常有限的。而諸葛亮乃至姜維對於魏國西北地區的長期攻擊騷擾,就是迫使司馬懿無法集中兵力反打蜀國。一旦諸葛亮的北伐威脅消除了,那麼魏國就可以集結重兵,一步一步去蠶食弱小的蜀國。這就像是兩個武林高手之間的較量,攻擊就是最好的防守。

諸葛亮氣勢洶洶的北伐,可是在給蜀漢乃至東吳信心。告訴你們,我諸葛亮不會窩在巴蜀之地等死,我也有着清晰的戰略規劃和戰術方針。由此,己方人員有信心,有助於保持內部的團結與穩定。還可以給曹魏不小的壓力,至少在心理上打擊對方。

此外,蜀漢多去分擔魏國的壓力,東吳那邊的壓力自然小一點。萬一哪一天,東吳運氣比較好,一下子打進了曹魏腹地,諸葛亮這邊也好順勢北進,從而讓曹魏首位不能兼顧。套用一句現在的話,諸葛亮雖然知道北伐只有1%的可能成功,但他依然願意付出100%的努力,這也是諸葛亮人格的閃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