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夷陵之戰蜀漢元氣大傷,爲何諸葛亮還要北伐呢?

夷陵之戰蜀漢元氣大傷,爲何諸葛亮還要北伐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時期,魏、蜀、吳三足鼎立,其中魏國最強,吳國次之,蜀國最弱,尤其是劉備發動對東吳的夷陵之戰後,蜀國精銳損失殆盡,五虎上將已經去了關羽、張飛、馬超、黃忠,只剩下一個趙雲,還年事已高。文將也沒有多少可用之才,也就蔣琬、費禕可以拿得出手。但即便這樣,諸葛亮在準備了幾年、平定蠻夷之後,還是毅然決定北伐。很多人會有疑問,蜀國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守着蜀國不是比北伐更好嗎?爲何諸葛亮偏偏要損耗國力堅持北伐呢?

理由一:蜀國形勢所迫,不得不北伐

當時的蜀國,表面看起來風平浪靜,其實暗中風起雲涌。劉備集團是益州的“外來人口”,劉備和諸葛亮當年也是設計佔下益州,因此劉備帶來的“荊州派”和當地的“益州派”矛盾重重,互相不服。比如當時以李嚴爲代表的益州士族就對以諸葛亮爲代表的荊州派意見很大,以至於後來矛盾公開化,李嚴直接在糧草上面卡諸葛亮的脖子,導致諸葛亮北伐失敗,回來也直接處理了李嚴。

夷陵之戰蜀漢元氣大傷,爲何諸葛亮還要北伐呢?

解決內部矛盾最好的辦法就是尋找一個更爲強大的外部矛盾,這樣可以轉嫁國內矛盾,而這個外部矛盾最好的選擇就是魏國。通過渲染魏國對於蜀國的威脅,可以凝聚起蜀國的民心,團結蜀國的力量來一直對外,暫時掩蓋國內的矛盾。如果諸葛亮不進行北伐,估計蜀國會內鬥不止,更加消耗蜀國的國力。

夷陵之戰蜀漢元氣大傷,爲何諸葛亮還要北伐呢? 第2張

理由二:實現劉備的理想和自己年輕時的抱負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多次提到先帝遺願、先帝創業等,比如“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劉備的理想是興復漢室,從劉備三顧茅廬的時候就和諸葛亮談過,而且蜀漢建國的時候國號就是“漢”,既然是光復漢室,就不能只偏安在西南一角,而是要主動北伐,統一全國,纔算是實現理想。

諸葛亮也是漢未朝廷官宦之家,對朝廷抱有很大的成見。今天不知他父親是怎樣死的,但從諸葛兄弟一個服務東吳一個服務蜀國就知道諸葛家是決心同朝廷決裂的,諸葛亮一次次北伐也是年少時就有的抱負,所以固執堅持,又有誰能說他不對呢?

理由三:劍走偏鋒,爭取最後的希望

諸葛亮是個聰明人,蜀漢的國力他能不清楚嗎?但是正因爲蜀國最弱,所以最後的結果只能是兩個:守成被滅,主動進攻被滅。但是以攻代守,或許能有機會戰勝魏國,爲蜀漢爭取最後的一絲希望。歷史上有很多以弱勝強的例子,當年曹操不也是憑着幾萬兵馬滅掉袁紹的幾十萬大軍,才統一北方的嗎?說不定蜀漢也能有這樣的運氣!

而且當時蜀漢也不是沒有機會,北方經過連年戰亂,實力也有所削弱,況且曹魏北方還有遊牧民族的襲擾,邊境並不安定。諸葛亮在北伐中也多次打敗魏國軍隊,這更增加了諸葛亮北伐的決心和信心,所以諸葛亮一直堅持北伐,試圖抓住拯救蜀漢的最後機會。

因爲這些因素,諸葛亮就算是知道蜀漢實力最爲弱小,卻也不得不打起精神,硬着頭皮硬要北伐。對於諸葛亮北伐的執着,您認爲還有哪些原因呢?歡迎留言探討。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