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古代剩男剩女怎麼過 宋代已有了解決的辦法

古代剩男剩女怎麼過 宋代已有了解決的辦法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9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講究“不孝有三無後爲大”的古代,因爲價值觀、貧窮、出身、戰爭、制度、生理等原因,製造了無數難以被後人觀照的剩男剩女羣體,古稱“獨”,與“鰥寡孤”並列。“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真實歷史中的孔子並不古板,二十歲娶了丌官氏,知食色性也,編輯《詩經》時將歌唱男女結合的《關睢》置首,其目的或勸剩男剩女不要迷戀可以放縱的青春。

古代剩男剩女怎麼過 宋代已有了解決的辦法

可惜事與願違,《詩經·周南·漢廣》記:“漢有遊女,不可求思”。有人認爲“遊女”就是剩女——不接受男子的婚求而有自己思想的孤獨女人。這些披古風悠然隨舟飄蕩於清清漢水的女子,或許追求與自然融爲一體自由自在,甘願爲無所歸依的剩女。真實歷史比《詩經》更骨感。在講究“不孝有三,無後爲大”的古代,因爲價值觀、貧窮、出身、戰爭、制度、生理等原因,製造了無數難以被後人觀照的剩男剩女羣體,古稱“獨”,與“鰥寡孤”並列。男的通常叫“單身公”、“單身佬”、“逸夫”、“喇唬”、“光棍”、“打光棍”;女的叫“姑婆”、“老姑婆”、“自梳女”和“不落家女”等等。1949年以後公開出版物稱“大齡青年”,以示不歧視。

大禹,剩男剩女勵志的榜樣

多大年齡未婚就進入剩男剩女之列?周代有“男子三十,女子二十”結婚一說,而且一位傳說中人物就是如此——大禹。《吳越春秋》載:“禹三十未娶,行至塗山,恐時之暮,失其制度”。這位年屆三十當時最忙碌的公務員,在走羣衆路線時來到了塗山參加一個批評與自我批評會後,深刻認識到結婚的重要性,遂娶塗山氏結束童子身。大禹的確是剩男剩女勵志的榜樣,但從古代人均年齡較低來看,男人到三十結婚不太可能,一般而言,過了二十不婚便是剩男。

古代剩男剩女怎麼過 宋代已有了解決的辦法 第2張

孔子認爲“男子二十而冠,有爲人父之端,女子十五而嫁,有造人之道”。歷朝歷代亦有適婚年齡規定。越王勾踐有令,“男子二十不娶,女子十七不嫁,要罪其父母。”晉武帝泰始九年(273年)令: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長吏配之。北周武帝有詔:自今以後,男年十五,女十三以上……所在軍民以時嫁婚。大唐詩人李頎《古意》記載,“遼東小婦年十五”,李白的《長幹行》有稱,“十四爲君婦”,後來玄宗有敕“男年十五,女年十三,聽婚嫁”。大宋時代,司馬光在《書儀》中稱,“婚齡男十六以上,女十四以上”。元明清之後,大抵如司馬光所言由此可見,中國古代男子二十歲以上,女子十六歲以上未婚就成了“大齡青年”。

梅妻鶴子,剩男的某格高

在“不孝有三,無後爲大”的中國傳統社會,不認同這個主流價值觀的剩男剩女需要勇氣。中國第一個因爲信仰(爲了長生不老)成爲剩男的,也許是東漢道教的創始人張道陵。佛學傳入後,漢人世界第一歸依佛門的剩男是北魏時期朱士行(法名八戒),他也是第一個西行取經的出家人,千百年後在吳承恩的筆下,他從“朱八戒”成了蠢笨、慵懶的“豬八戒”。第一個女尼是東晉彭城(今徐州)仲令議,她的父親官至武威太守,她在洛陽聽了來自罽賓國(今克什米爾)高僧智山講佛後潛心爲佛,並於公元357年受戒。五胡亂華時的後趙有女尼在都城鄴修行,前燕時多至200女尼。在儒家統治的世俗社會這些剩男剩女不入流,但北宋的林逋把這個世界的逼格提升了好幾千米。

這位處士隱居杭州孤山,不娶無子,而植梅放鶴,稱“梅妻鶴子”。他的《山園小梅》詩中名句“疏影橫斜水清淺

香浮動月黃昏”,是梅花的傳神寫照,爲千古絕唱。南宋孤山修建皇家寺廟,獨留下他的墳墓。據馮至先生考證,杜甫也是剩男,他在三十歲後才娶了老婆。剩男時期杜甫的肉體與靈魂都盛着大唐磅礴氣韻與家族貴族底蘊,沒有一絲漢人以孝、隱的形式博取名譽的功利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