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曾國藩臨終向李鴻章託付後事 稱左宗棠爲“海內第一人物”

曾國藩臨終向李鴻章託付後事 稱左宗棠爲“海內第一人物”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8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曾國藩臨終向李鴻章託付後事 稱左宗棠爲“海內第一人物”

“狡兔窟,走狗烹”歷史上經常上演這一幕。1864年7月19日曾國藩率軍攻入天京,宣告太平天國的失敗。達到事業頂峯的曾國藩原以爲會得到清廷的加功封賞,而實際上卻是接二連三的警告。

此時擺在曾國藩面前的無非有三條路:一是起兵反清問鼎中原;二是保持實力,維持現狀;三是裁撤湘軍,自剪羽翼,以明心志。

曾國藩最終採取的策略,連保存實力的意圖都沒有,而是大刀闊斧地自剪羽翼,以他的本意,原想將湘軍全部裁減掉,後經人勸諫提醒,才保留了約兩萬人的嫡系精英,一則北方捻軍正盛,湘軍還有可用武之地;二是隻有以實力作後盾,才能保住自己的利益地位不受侵犯,身家性命免遭傷害。

然而天津教案和捻軍都讓曾國藩背上了“惡名”。同治十年(1871年)身爲兩江總督的曾國藩意識到自己已經不久於人世,想要交代點後事,於是趕緊寫信給李鴻章。想到李鴻章,他心裏寬慰多了,親倖自己有這麼個可接班的學生。

他這半生開創的事業終於有了接班人:湘軍裁撤了、腐敗了,李鴻章的淮軍成了支持清朝的頂樑柱;自己打不過捻軍,由李鴻章戰勝了;天津教案自己弄的議論紛紛,而李鴻章卻將此案完滿了結;洋務事業自己僅僅開了個頭,而李鴻章正在大舉進行。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學生勝於老師,這正體現老師識才育才的本事,若是學生總是不如老師,一代不如一代,事業還怎麼進行呢?爲此曾國藩總是藉此自慰,心裏也真是這麼想的。他也佩服李鴻章,雖然對李鴻章過分熱衷功名利祿有些看法,但也總是寬容的。

曾國藩臨終向李鴻章託付後事 稱左宗棠爲“海內第一人物” 第2張

李鴻章接到恩師的信,尤其讀到“此次晤面後或將永訣,當以大事相托”時,深恐老師或有不測,不能見上最後一面,將成終身憾事,便不顧年關已近,百事叢雜,冒着嚴寒,由保定趕到江寧。

曾國藩見到李鴻章以後,看到身後事業後繼有人,有些興奮的向這個得意門生講起往事,歸納自己人生的教訓,最終向李鴻章交代了兩點,讓他切記。

其一,他非常後悔當年迫於朝廷壓力主動裁撤湘軍。他自認自己顧慮太多,湘軍攻戰十餘年,金陵克捷後,竟解散了親手建立的軍隊,自毀長城,寒了將士們的心,等於實際上的自殺。湘軍衆將飄如秋葉,而自己也成了剪翼之鳥,以致“剿捻”無功,備受挫辱。

幸虧李鴻章所建的淮軍,攻滅了捻軍,成就大事。他讓李鴻章切記自己的教訓,當今八旗、綠營不可用,保太后皇上之安,衛神州華夏之固,全仗淮軍。今後,淮軍有被議論的那一天,千萬不要像老師這樣,畏首畏尾,只可加強,不可削弱。亂世之中,手裏的軍隊切不可放鬆,於國於家都是如此。

曾國藩臨終向李鴻章託付後事 稱左宗棠爲“海內第一人物” 第3張

其二,也正是他安身立命的前提,就是要以身作則,身正心正。他讓李鴻章切記,即數十年辦事之難,難在人心不正,世風不淳,而要正人心,淳世風,實賴一二人默運於淵深微莫之中,使其後來者爲之應和。

他說自己與李鴻章的關係正是這樣,自己先正身,同時培養後人,把這些人作爲“種子”,期待這些後人開花結果,承先啓後。所以曾國藩希望李鴻章要早些下手,多多培養種子。

李鴻章對老師的這番話心領神會,爲了讓老師對身後事放心,忙問他:“今日之天下,哪些人可作爲以後培植的種子?”曾國藩思考良久,認爲此時再不說以後永無機會,於是說道:“海內第一號人物當屬左宗棠”。

李鴻章聽了很疑惑,曾、左之間七八年間互不聞問,外人都說他們有矛盾,恩師爲何竟說左宗棠是第一號人物?

曾國藩說,左宗棠與他爭論的都是國家大事,不是個人私情,左宗棠“知人之明,謀國之忠”正是他的長處。左宗棠之後當數彭玉麟,他光明磊落,嫉惡如仇,淡泊名利,是天下的其男子。其次是郭嵩燾,其人之才,天下難有其匹者,將來會有發展。再往下數如劉長佑、沈葆楨等人皆可用。

師生之間非常融洽的相處了幾天之後,由於春節臨近,李鴻章辭別曾國藩趕回了直隸。同李鴻章長談之後,也許是興奮過度,曾國藩舊病復發,一連幾天不能開口說話。

同治十一年(1872年)二月初四,一代名臣曾國藩去世,消息傳出後,朝野震驚。清廷追贈曾國藩爲“太傅”,恩賜諡號“文正”,照大學士賜卹,同時賞銀三千兩治喪;死後入祀昭忠、賢良二祠,並於湖南湘江、江寧金陵建立專祠;生平政績宣付國史館;一等侯爵即着子曾紀澤承襲。

曾國藩的死是一個標誌,那個頗有尊嚴、文雅、自閉、自給、自享、道德至上、鄙視物質、潔身自好的時代,在曾國藩之後已經一去不復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