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寡人”在古代是什麼意思?皇帝爲什麼要自稱寡人?

“寡人”在古代是什麼意思?皇帝爲什麼要自稱寡人?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說起“寡人”這個稱呼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對於自我稱呼,現代人都習慣“我”比較多,古人稱呼自己的名稱則就多了點,比如“吾、鄙人、不才、在下、愚下、愚夫、老朽、餘、愚兄”等。當然這只是普通人的,但九五之尊的皇帝又是怎麼稱呼自己呢?天子可是天之子,稱呼自然不能和平頭百姓一樣,要顯示出帝皇般的威嚴、尊貴以及獨一無二。從電視劇裏面的聽到最多的是“朕”,其次是“寡人、孤。”

“寡人”在古代是什麼意思?皇帝爲什麼要自稱寡人?

“朕”這個稱呼還沒有什麼獨特的地方,但稱呼自己是“寡人、孤”有點奇怪了,“孤、寡人”從字面意義來說不就是孤家寡人,孤獨的意思嘛!皇帝可是真龍天子,衆星捧月,羣臣簇擁,後宮佳麗三千,怎麼會孤獨,成爲寡人了呢?

在古代,“寡人“並不是和現在的意思一樣,“寡人”在古代的意思爲“寡德之人”,大概意思就是才疏德淺的意思,這是古人的自謙用詞。但在先秦時期,並不是君主專屬,諸侯王、士大夫等,均可以自稱爲“寡人”。《左傳》中記載:“請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雖死亦無悔焉。”那時候,不光是男人可以自稱“寡人”。女人也可以,《詩經》中曾經記載,衛莊公夫人莊姜就曾自稱過寡人。

但是到了唐朝,這種現象明顯減少了,逐漸變成只有皇帝可以自稱寡人。“孤”在先秦時期一般爲諸侯王所用,三國時期,各個諸侯王也自稱孤,可見“孤”的專屬性強些,沒有“寡人”那麼複雜。

“寡人”在古代是什麼意思?皇帝爲什麼要自稱寡人? 第2張

至於“朕”是秦始皇統一天下後給自己的自稱,除了他自己所有人都不能稱“朕”。“朕”在先秦時期是一個很平常的自稱,沒有什麼特別,不分尊卑貴賤,所有人都可以自稱“朕”。據《爾雅·釋詁》記載:“朕,身也。”“朕”是第一人稱。自秦統一以後,秦始皇自認爲功過三皇五帝,規定只有他一個人可以稱“朕”,自此歷代統一皇朝帝皇都自稱“朕”,朝代更迭,諸侯分割時代,諸侯王大多自稱“寡人、孤”,尤其是五代十國和三國時期,孫權、劉備、曹操都自稱“孤”。“朕”的地位似乎比“孤、寡人”的高,只有統一王朝,稱帝了的諸侯王才自稱“朕”。

當然,秦漢時期的皇帝也會自稱“寡人、孤”,到了唐朝以後,統一皇朝皇帝基本只稱呼“朕”了。然而,也有例外,朱元璋就自稱“咱”。

那麼古代皇帝爲什麼要自稱“孤、寡人、朕”呢?

古代皇帝號稱自己是龍之子,龍的傳人,地位是至高無上的,位於權力的頂峯,俯首衆生,俗話說,優秀的人都是孤獨的,無敵是多麼寂寞。皇帝已經站在最高權力中心,天下人都是你的棋子,所謂高處不勝寒,從皇子到成爲皇帝這個過程,多多少少都要經歷一些競爭,甚至六親不認,手足相殘,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之變,對自己的大哥,弟弟痛下殺手,逼自己的老爹讓位,更有甚者,連自己的兒女都可以放棄,武則天爲了奪得權力,有殺害了自己女兒的嫌疑。

幾千年下來,帝皇家族最不缺的就是爲權力內鬥,女的爲後宮之位,男的爲帝皇之位,每一場都腥風血雨。所以說能從衆多皇子中成爲帝皇的人,內心心機必然是深邃的,不會輕易被人看破,受制於人,萬曆皇帝在位幾十年沒上過幾次朝,但仍牢牢控制朝局,很好反映了帝皇之術的深不可測。可以說,皇帝是沒有朋友的,坐在這張龍椅上,不僅要爲國事操心,更要提放身邊的兄弟、臣子的叵測之心,不然很容易被人在後背捅刀子,所以歷史上很多皇帝都是疑心重重,像朱元璋、劉邦這些爲了鞏固江山,寧可錯殺一千,也不可一人漏網的心理,連跟着自己出生入死的功臣都殺得一乾二淨,因此,成爲孤家寡人是必然了。

“寡人”在古代是什麼意思?皇帝爲什麼要自稱寡人? 第3張

其次,皇帝一般美化自己爲謙遜、道德高重的人,《周易》中有上九之說,“上九”就是沒有了上升的餘地,達到了最高境界,高了就要走向衰落,君王之位形式上已達到上九境界,所以爲“孤”,所以爲“寡”。乾隆皇帝還爲自己封個“十全老人”的稱號,以示自己的豐功偉績。爲了避免上九而衰落,得警示自己要謙虛,成爲寡德之人。

再有,“寡人、孤”突出了自己至高無上,普天之下只有帝皇纔是最尊貴的,同時時刻提醒周邊羣臣,我纔是老大。至於“朕”,更是爲了突出皇帝的尊貴,就像衣食住行一樣都是特供的,天下所有人的東西不能比帝皇的高貴,即使你富可敵國,否則就是僭越。這就是權力的魅力,有權,錢自然會有人送來。

這些稱呼,在先秦時期很多王公大夫,甚至是平民百姓也可以用來自稱,秦統一了,這些稱呼成爲了諸侯,皇族的專屬,雖然這些稱呼現在已經不再使用了,但不可否認體現了專制皇權的不可逾越,封建君主爲了顯示自己的正統,高貴,天下只有一個我一個老大,用這些專屬的稱呼來偏導古代百姓認可自己,從而從心理、思想上控制人心,達到鞏固江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