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古代皇后爲何自稱“哀家” 皇帝爲何自稱“朕”?

古代皇后爲何自稱“哀家” 皇帝爲何自稱“朕”?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古代的皇后爲什麼都自稱“哀家”

哀家一詞應該是太后用的,而且是皇帝已死情況下,其皇后也就是後來的皇太后用的,意思是未亡人,哀痛先皇。皇后自稱哀家應該是個笑話,否則豈不是詛咒皇帝?那可是死罪。“哀”隱含先帝去世之意,稱“哀家”的只能是太后、太妃,電視裏的玩意兒不能夠當真的。

皇帝稱謂的由來

歷史上把君主稱爲“皇帝”,是從秦始皇開始的。在此之前,中國的最高統治者稱“王”或單稱“皇”和“帝”,如周文王、周武王、“三皇”、“五帝”等。春秋戰國時期,周王室衰微,諸侯爭霸,一些國力強大的諸侯國的國君也自稱爲王,如秦王、楚王、齊王、趙王、燕王等。公元前221年,秦王贏政滅掉六國,平定天下。贏政自認爲這是亙古未

有的功業,甚至連三皇五帝也比不上他,如果不改變“王”的稱號,“無以稱成功,傳後世”,於是讓李斯等人研究一下怎麼才能改變自己的稱號,以顯示自己的“豐功偉績”。李斯等人商議後報告秦王說,上古有天皇、地皇、泰皇,泰皇最貴,可改“王”爲“泰皇”。秦王反覆考慮,認爲自己“德高三皇,功過五帝”,決定兼採“帝”號,稱爲“皇帝”,以顯示自己的尊貴.

另一種說法:

秦滅六國後,秦王政覺得自己的功績超過三皇五帝,如果不改名號,顯不出他的偉大,更不能讓後代明白他的豊高德厚,於是他招集了李斯和博士們商議改帝號之事。

丞相王綰稟奏:“三皇五帝的名稱,是天下共主,實際上本身所佔有的領土,不過方圓千里,而自商周稱王后,才真正擁有天下,而且周維持了八百年的朝代,所以臣認爲王的稱號最好。”

秦王政不悅的說:“我不要商朝七百年或周朝八百年的天下,而是要萬世永傳的朝代。”

李斯上奏道:“陛下平定天下,如今海內都已成爲郡縣,法令由中央統一,這是自古以來從未有的事,所以陛下的功業爲三皇五帝所不及。臣認爲古有天皇、地皇、泰皇,而泰皇最尊貴,臣建議稱泰皇。”

秦王政一聽,高興的說:“泰皇仍與以前分別不出來,我看,去「泰」留「皇」,採上古「帝」號,稱「皇帝」。我稱始皇帝,後世以數計,二世、三世、直至萬世,傳之無窮。另追尊莊襄王爲太上。”就這樣,贏政被稱爲“秦始皇帝”,通稱“秦始皇”。

古代皇后爲何自稱“哀家” 皇帝爲何自稱“朕”?

皇帝爲何自稱“朕”

在秦始皇以前,朕只是一個普通的字,誰都可以用的,並非國君專有。此前國君專有的是孤和寡人,意思是寡德之人,謙稱。自秦始皇開始,只有皇帝纔可以用朕。孤歸了王爺以下的貴族,例如侯爵,孫權致書曹操,“足下不死,孤不得安”,當時他只是吳侯。寡人就沒人用了,反正也不需要再謙虛了。

皇帝爲何自稱“寡人”

寡人,寡德之人。這個詞的用法比“孤”複雜些。古代王侯可自謙爲寡人,《左傳》:“請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雖死亦無悔焉。”《廉頗藺相如列傳》:“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鄒忌諷齊王納諫》:“王曰:‘善。’乃下令:‘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古代士大夫也有自稱爲“寡人” 的。《世說新語》:“晉王衍諸婿大會,郭家與衍婿裴遐談,衍謂諸人曰:‘君輩勿爲爾,將受困寡人女婿。’”古代諸侯夫人也有自稱寡人的,《詩?邶風》: “先君之恩,以勖寡人。”這是衛莊公夫人莊姜自稱。唐以後唯皇帝得稱寡人。

古代皇后爲何自稱“哀家” 皇帝爲何自稱“朕”? 第2張

“陛下”的由來

人們在文藝作品中,經常會看到臣民把皇帝稱爲“陛下”的情況。爲什麼把皇帝稱爲“陛下”呢?“陛下”是封建時代臣民對皇帝的稱謂。“陛下”本來是指宮殿的臺階,又特指皇帝座前的臺階。皇帝臨朝時,“陛”的兩側要有近臣執兵刃站列,以防不測和顯示威風。羣臣常常不能直接對皇帝說話,而要由站在“陛下”的侍衛者轉達,以示皇權的崇高。“陛下”這一稱呼最早見於司馬遷的《史記》。《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有這樣的記載:“今陛下興義兵,誅殘賊,平定天下,海內爲郡縣,法令由一統,自上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後來,人們就用“陛下”作爲對皇帝的直接稱呼,表示自己雖然是在對皇帝說話,但在禮儀上不敢忘記自己本來無此資格。

“太上皇”的由來

秦朝末年,楚漢爭霸,漢高祖劉邦最終取得了勝利。漢王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項羽被劉邦十面埋伏,圍於垓下(今安徽靈璧縣東南)。項羽突圍不成,自刎於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的烏江浦)。漢高祖劉邦當上皇帝后,每天都去參拜自己的老父親。誰知有一天當他又去參拜父親劉太公時,卻見父親穿着一件舊襖,手拿掃帚,畢恭畢敬地迎接他。劉邦大吃一驚,急忙上前攙扶父親,而劉太公卻連連後退。劉太公說:“您貴爲天子,誰敢不敬?我雖然是您的父親,也只是一個平頭百姓,平頭百姓不敬皇帝,是要被殺頭的。我也不想爲這事壞了天下的法紀。”漢高祖犯了愁,對於怎樣才能不失禮度地對待自己的父親,他一直想不出個好辦法。後來,有個大臣說秦始皇曾尊去世的父親爲太上皇,建議封劉太公爲“太上皇”。劉邦聽了這話大喜過望,馬上舉行大典,將劉太公扶上太上皇位。皇帝的父親從此就被稱爲“太上皇”,這一叫法歷代沿襲下來。

魯智深爲何自沉“灑家”?

《辭海》修訂本說:“灑”是“宋元時關西方言‘灑家’的略語,猶咱”。“宋元時關西一帶人自稱爲‘灑家’。”《辭源》修訂本則說:“灑”,,音zá,,與“咱”“喒”同,“灑家”即“咱家”。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受了陸澹安的影響,陸著《小說詞語彙釋》說:“關西人自稱爲‘灑家’。‘灑’即‘咱’之轉音。”

古代官服顏色的由來

我國古代官服的顏色從唐朝開始就已經有了區別:三品以上爲紫袍,佩金魚袋;五品以上爲緋袍,佩銀龜袋;六品以下爲綠袍,佩五魚袋。如果官吏職務高而品級低,仍按照品級服色。如任宰相而不到三品的,其官銜中必帶“賜紫金魚袋”的字樣;州的長官刺史,則不拘品級,都穿緋袍。清代官服原則上都是藍色,只在慶典時可用絳色;外褂在平時都是紅青色,素服時改用黑色。

古代皇后爲何自稱“哀家” 皇帝爲何自稱“朕”? 第3張

清朝的官服上繡有各種鳥獸圖案,代表了官階的高低。文官官服上繡鳥類:一品繡鶴,二品繡錦雞,三品繡孔雀,四品繡雁,五品繡白鷳,六品繡鷺鷥,七品繡鴻鵠,八品繡鵪鶉,九品繡練鵲。

武官官服上繡獸類:一品繡麒麟,二品繡獅,三品繡豹,四品繡虎,五品繡熊,六品繡彪,七品和八品繡犀牛,九品繡海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