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古巴導彈危機時間 古巴導彈危機事件

古巴導彈危機時間 古巴導彈危機事件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8.6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巴導彈危機,美蘇冷戰時期最嚴重正面對抗事件,外文名Cuban Missile Crisis,時間1962年10月15日—28日,最終結果美蘇互相妥協,古巴危機結束。

一段時間以來,朝鮮半島的緊張局勢不斷升級。美韓大規模軍演大兵壓境,威脅要對朝鮮開展“斬首行動”,朝鮮毫不示弱,緊鑼密鼓進行核試驗,並表示可能會“先發制人”。一觸即發的半島局勢不由得讓人聯想到20世紀60年代發生的古巴導彈危機。由美蘇爭霸引起的那場危機曾使世界瀕於一場核戰爭的邊緣。但在千鈞一髮的關頭,由於這兩個大國的領導人採取了比較理智的態度,做出了一定的讓步,最終避免了一場核戰爭災難。

古巴導彈危機時間 古巴導彈危機事件

  肯尼迪總統與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

危機序幕悄然拉起

1959年古巴革命勝利後,由於在土地改革中大量徵收了美國人的農場和莊園,以及將美國企業在古巴的公司和財產收歸國有,觸犯了美國在古巴的利益,美古關係迅速惡化。面對美國日益嚴重的威脅,古巴逐漸靠近蘇聯,依靠蘇聯提供武器裝備,以應對美國的威脅。而蘇聯出於與美國爭霸世界的目的,也以支持古巴革命爲由,向古巴提供大量軍事和經濟援助,目的是把古巴建成獲取美國和北約軍事情報的“前沿陣地”和抗衡美國的“橋頭堡”。

日益密切的古蘇關係使美國感到惱火與擔心。美國開始從政治、經濟、外交、軍事等各方面向古巴施加巨大壓力,試圖推翻古巴政權。美國中央情報局除了企圖暗殺卡斯特羅等古巴領導人外,還直接組織和領導了對古巴的軍事入侵。

1961年4月,美國組織僱傭軍入侵古巴,發動“豬灣戰爭”。這次入侵是美國艾森豪威爾和肯尼迪兩任總統親自批准,在肯尼迪任總統期間實施的,由美國中央情報局具體執行,美國陸海空三軍積極參與。在卡斯特羅的親自率領下,古巴軍民英勇奮戰,經過72小時的激戰,全部殲滅入侵者,取得了“吉隆灘戰役”的重大勝利。

美國在吉隆灘入侵失敗後仍不甘心,千方百計地孤立古巴並企圖扼殺古巴革命。1961年11月,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制定了一項直接入侵古巴的計劃,即“獴行動”。1962年4月,肯尼迪總統正式批准了“獴行動”計劃。

蘇聯在獲悉有關美國入侵古巴的計劃後,立即通報古巴。赫魯曉夫提出,要對付美國直接入侵,惟一有效的措施就是在古巴建立裝有核彈頭的中程導彈基地,其射程幾乎可以到達美國全境。古巴最高領導層接受了蘇聯的建議。

1962年9月,蘇聯的R-12中程導彈陸續運到了古巴的港灣,第一批覈彈頭以及數量可觀的現代化軍事設備也於10月運抵古巴的馬列爾港。

蘇聯在古巴的軍事集結是在極爲祕密的狀態下進行的,卻沒有逃脫美國人的耳目,美國從8月初就開始有所覺察。美國海軍艦隻和飛機對駛往古巴的每一艘蘇聯船隻都拍了照片。10月15日,中情局報告,蘇聯正在着手安裝大約40枚射程爲1000英里的中程導彈和射程爲2200英里的中遠程導彈,並使之處於隨時可用的狀態。這一重大情況立即引起美國的強烈反應。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執委會立即開會,討論應對之策。肯尼迪總統決定對古巴海域實行名爲隔離、實爲封鎖的辦法來解決,從而揭開了導彈危機的序幕。

古巴導彈危機時間 古巴導彈危機事件 第2張

  肯尼迪總統會晤著名的戰略轟炸大師 李梅將軍

危機高潮劍拔弩張

10月22日,肯尼迪下令武裝封鎖古巴海域,要蘇聯在聯合國觀察員的監視下,迅速拆除和撤退在古巴的進攻性武器。24日,美國海軍在加勒比海域執行海上隔離任務,對古巴進行全面封鎖,任何開往古巴的船隻都必須接受美國軍艦的檢查,否則就將被擊沉。美國的大型海軍編隊集結加勒比海,一半以上的戰略轟炸機已準備起飛,配備“北極星”導彈的核潛艇已經進入作戰陣地。美國先後出動了軍艦183艘封鎖古巴海面。與此同時,579架戰鬥機集中在佛羅里達,形成了一條嚴密的海上封鎖線,準備檢查、阻止並在必要時炸燬那些駛往古巴的可能載有任何進攻性武器的蘇聯船隻。

面對美國咄咄逼人的氣勢,蘇聯也不肯示弱。赫魯曉夫立即召開緊急會議商討對策。蘇聯國防部指示武裝部隊處於戰備狀態,所有休假都被取消,停止老兵的復轉工作。蘇聯政府發表聲明,針鋒相對地指責美國實行海上封鎖是“史無前例的海盜行爲”,是“朝着發動世界核戰爭走去”。蘇聯表示,如果侵略者發動戰爭,將給予最強烈的回擊。掌握着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兩個超級大國劍拔弩張,一場核戰爭大有一觸即發之勢。

美蘇兩國理智剋制

從表面上來看,肯尼迪和赫魯曉夫的態度都很強硬,劍拔弩張,然而在行動上卻表現出相當的剋制和謹慎。肯尼迪親自指揮“隔離”措施的執行,掌握着危機的一切重要細節情況。他下令海軍除非絕對必要,否則不得攔截任何蘇聯船隻,更不得去追蹤並登上那些被懷疑載有違禁品的船隻,以避免節外生枝,使一觸即發的形勢上升到難以控制的地步。在整個“隔離”期間,美國海軍只是在10月26日檢查了一艘蘇聯租用的貨船。赫魯曉夫也極力避免同美國正面相撞,命令蘇聯船隻暫時避開美國海軍的攔截區,並打電話給肯尼迪,建議舉行一次最高級會談。

作爲東西兩方陣營的首領,美蘇兩國首腦都想在危機的處理上,爲自己力爭更多的利益,於是在開始時雙方都擺出了一副決戰的架勢,然而,他們在內心深處對核戰爭對自己一方的危害又顧慮重重。在聯合國祕書長吳丹的干預下,兩個超級大國開始就危機的解決進行磋商。期間,肯尼迪和赫魯曉夫之間共通了25封信,就危機的解決進行談判,討價還價。

隨之蘇聯立場有所鬆動。10月26日,18艘蘇聯貨船中的16艘開始返航。赫魯曉夫在給肯尼迪的信中敦促肯尼迪審慎行事,保持克制,並且表示,如果美國總統做出不進攻古巴和解除對古巴的封鎖的決定,蘇聯也可以考慮從古巴撤出導彈和拆除在古巴的導彈基地。

10月27日,肯尼迪又接到赫魯曉夫的一封信。信中再次表示願意通過談判解決危機,但是要求美國撤出其安放在土耳其的“大力神”導彈,以換取蘇聯撤除在古巴的導彈。很明顯,赫魯曉夫是想讓美國做出對等的讓步,從而使他能體面地撤回蘇聯的導彈。

同一天,美國兩架低空偵察機遭到古巴地面炮火的襲擊,1架U-2飛機被1枚蘇聯導彈擊落,1名美國少校飛行員中彈身亡。赫魯曉夫在10月27日的信中提出的條件和U-2飛機被擊落事件,無疑使肯尼迪陷入一種進退維谷的境地,美國國內要求肯尼迪採取軍事行動的壓力驟然增大。在國家安全委員會執委會會議上,絕大多數人都同意第二天清早就進行空襲,並將“薩姆”導彈發射場摧毀。肯尼迪認識到這一行動所產生的後果會是多麼嚴重。他堅持認爲應當保持克制,並提醒說:“我所關心的不是這第一步,而是雙方會相繼升級到第四步、第五步,我怕我們那會兒已不能升級到第六步,因爲已經沒有人去幹了。我們應當提醒自己,我們正在走上一條極其危險的道路。”

爲避免事態進一步惡化,肯尼迪委派其胞弟羅伯特·肯尼迪向蘇聯駐美大使多勃雷寧轉達口信,明確提出如蘇聯從古巴撤出導彈,美國保證不入侵古巴,否則美國將不可避免地採取進一步的行動。同時又告訴蘇聯人,關於從土耳其撤出導彈的問題還得由北約作出決定,但美國方面已決心撤出這些導彈。10月28日,赫魯曉夫覆信肯尼迪,同意對方提出的條件。信中不再提及美國從土耳其撤出導彈的條件,並同意讓聯合國代表覈實導彈的拆除情況,要求與美國就解除對古巴的海上封鎖迅速達成協議。肯尼迪隨即覆信並發表聲明,表示歡迎赫魯曉夫“這一具有政治家風度的決定”。蘇聯的談判代表、副外長庫茲裏涅佐夫於當晚到達紐約。11月20日晚上6點,肯尼迪舉行記者招待會,宣佈由於蘇聯已經同意撤走伊爾-28轟炸機,美國決定解除對古巴的海上封鎖。1963年1月7日,美國大使史蒂文森和庫茲裏涅佐夫聯名致信聯合國祕書長吳丹,美利堅合衆國政府和蘇聯政府希望,在危機的形勢下爲了防止戰爭威脅而採取的行動將會解決他們之間的其他分歧,並使戰爭威脅延續的緊張局勢普遍緩和下來,因此美蘇請求安理會不再討論導彈危機問題,認定古巴事件終結。1963年1月7日,美蘇宣佈危機了結。

古巴導彈危機時間 古巴導彈危機事件 第3張

  托馬斯·鮑爾空軍上將宣佈進入三級戰鬥戒備

古巴導彈危機留下的啓示

古巴導彈危機留下的啓示是,世界各國,尤其是大國領導要善於從危機管理的角度來處理國與國之間彼此對立的、緊張的國家關係,在緊要關頭要拿出勇氣和智慧處理好這樣那樣的危機事件,而不至於讓危機去影響兩國關係、地區局勢以及世界和平。

一是任何政治力量或是經濟力量的鬥爭都是以絕對實力爲基礎的,美蘇爭霸一定是以兩國的綜合實力爲保障。正是因爲兩國經濟和軍事實力接近,誰都不想打一場毀滅性的核戰爭,所以纔有妥協的可能。

二是建立危機管理應對小組的重要性。美蘇都適時地建立起以自己國家的智囊爲核心的危機管理應對小組,並且理性應對和做出了決策,沒有讓危機進一步惡化。

三是危機管理小組的領導(即最高決策者)的素質的重要性。如果最高決策者的能力不足以勝任做出影響事態發展的決策,那麼一定會影響危機的解決。在古巴導彈危機中,美蘇兩國領導人都能冷靜而果斷地做出重大戰略決策,恢復了美蘇戰略相對平衡的狀態,從而使得危機得以解決,化險爲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