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豬肉在古代很低賤,爲何漢代時能抵中等收成年歲的收入?

豬肉在古代很低賤,爲何漢代時能抵中等收成年歲的收入?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5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自古以來,民以食爲天,且《禮記·王制》中有云:“諸侯無故不殺牛,大夫無故不殺羊,士無故不殺犬豕,庶人無故不食珍。”那麼今天我們就來探究一下豬肉在古代很是低賤,爲何能抵得上中等收成年歲的收入?

雖說豬與“馬牛羊犬雞”被稱爲六畜,看上去地位似乎是平等的,但實際上卻被分成了三六九等。首先牛自然就不用說了,在古代,就算是帝王也不能隨意殺牛,而馬也承擔着重要的作用,主要服務於戰爭與貨運。因此,人們日常的肉食主要來自於羊、豬、雞。那麼豬肉在古代明明是很低賤的存在,但爲何到了漢代時卻足以抵得上一家人中等收成年歲的收入?

豬肉在古代很低賤,爲何漢代時能抵中等收成年歲的收入?

西漢的《鹽鐵論》中說:“一豕之肉,得中年之收。”而所謂的“中等收成年歲的收入”據《漢書·食貨志上》可知:“中孰自三,餘三百石。”而當時“十五斗(一石等於十鬥)粟,當丁男半月之食”,也就是說只用糧食去買一頭豬的話,就需要付出一個成年男丁100個月的口糧,但是在貴族以及地主階級的食譜中卻是一道不可或缺的美味。

不僅如此,根據史書《居延漢簡》的記載,漢武帝的太初三年至光武帝劉秀的建武六年這一段時間內,豬肉的價格已漲到了每100斤700文錢,換算下來也就是一斤豬肉,至少要14錢,要知道當時的一斤黃金也纔等於一萬文錢啊,也難怪漢武帝時期的不少名士將養豬當成一種風雅之事。

豬肉在古代很低賤,爲何漢代時能抵中等收成年歲的收入? 第2張

甚至到了東漢時期,民間還曾流傳着這樣一首童謠:“苑中三公,門下二卿,五門嚄嚄,但聞豬聲。”說的是東漢第二位皇帝漢明帝劉莊的皇后,她的孃家有五位兄弟,其地位可謂是尊貴之極了,但都經營着養豬大業。

最後,照例再給大家附上一首關於豬肉的詩詞,宋·陸游《社肉》:社日取社豬,燔炙香滿村。飢鴉集街樹,老巫立廟門。雖無牲牢盛,古禮亦略存。醉歸懷餘肉,沾遺偏諸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