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兩宋滅亡都和文官政治有密切關係 皇帝爲何還實施文官政治

兩宋滅亡都和文官政治有密切關係 皇帝爲何還實施文官政治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4.2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宋代文治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兩宋爲什麼一定要實行文官政治?

兩宋,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文化、科技發展的一個高峯。但是,在軍事方面,卻鮮有建樹。面對北方遊牧民族的進攻,宋代基本都處於守勢,北宋和南宋更是直接滅亡於遊牧民族的大舉進攻。不少人說,兩宋的滅亡其實和文官政治關係密切。那麼,兩宋爲什麼一定要實行文官政治?還不是因爲皇帝本身得位不正!

兩宋滅亡都和文官政治有密切關係 皇帝爲何還實施文官政治

一、什麼是文官政治

所謂的文官政治,和貴族政治、武人政治相對。

文官政治以文官治理天下,文官佔據官僚的主體地位。

中國古代文官政治的確立,和科舉取士有着緊密的聯繫。

不過,真正建立文官政治的主導地位,還是要到兩宋。

宋代時期,科舉制進一步完善,糊名、謄錄、鎖鑰等制度讓考試更加公平,取士人數和士人地位也是大大提升。

北宋時期,汪珠曾經寫過一首詩: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足以見得當時的讀書人地位之高。

而讀書,應考,做官,更是成爲一條穩定的晉升渠道。

管他什麼出身,考試考得好,自然就能鯉魚躍龍門。

因此,不論是朝廷之上還是民間之下,對於讀書人做官,都有着一種偏執。

彷彿做官不是因爲高中,那麼,便足以扼腕嘆息一般。

而讀書人在朝爲官也是身居高位,不僅擁有實權,而且可以制衡武將。

文官任知州、文官任通判,滿朝官員,文官之數更是泰半。

甚至,趙匡胤還立起了一塊“不殺士人”的石碑。

這些,都爲文官政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兩宋滅亡都和文官政治有密切關係 皇帝爲何還實施文官政治 第2張

二、兩宋爲什麼一定要實行文官政治

宋太祖是怎麼奪得的皇位?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從孤兒寡母中竊取的天下權柄罷了。

這其實是另一種形式的“吃絕戶”。

由於天下得之不正,所以,趙匡胤就非常害怕有人也效仿自己。

加之當時五代之風仍然盛行,“天子,兵強馬壯者爲之”的思想依然深入武將之心。

因此,爲了穩固統治,瓦解反叛因素,就必須要採取相應的措施。

思來想去,最終還是決定要重用文官,抑制武官。

爲何?

武官向來不知仁義道德爲何物,戰場殺敵,功績卓著者爲首。

天子?彼可取而代之!

正如章碣《焚書坑》中的名句一樣:“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

文官不同,忠君愛國,這可是刻在骨子裏的東西。

所以,文官反叛的可能性遠比武官小得多,相反,文官最大的毛病是貪財。

趙匡胤曾感慨:“五代方鎮殘虐,民受其禍。朕另選儒臣幹事者百餘,分治大藩,縱皆貪濁,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因此,對於宋代來說,貪財事小,反叛事大。

所以,文官政治就成爲了必選項。

兩宋滅亡都和文官政治有密切關係 皇帝爲何還實施文官政治 第3張

三、文官政治的利弊

兩宋的文官政治,自然是一體兩面,有利有弊。

至於好處,大致如下:

1、消滅了地方割據反叛的基礎;

2、保證了政令的一統;

3、繁榮了文化;

4、發展了中央集權。

至於弊端,倒也不少:

1、造成了冗官現象,行政效率低下;

2、自古文人相輕,造成了拉幫結派,朋黨相爭;

3、文官不知兵,但是卻專權,造成地方軍事對外弱小,經常一觸即潰。

總得來看,文官政治對於兩宋來說,利弊大概參半,對內而言,文官政治利大於弊;對外而言,文官政治弊大於利。

好在大批重臣文官還是有氣節的,崖山海戰,足見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