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如何評價淮南三叛?淮南三叛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如何評價淮南三叛?淮南三叛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6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曹魏後期,由於司馬氏奪權專政,使得掌握軍事重鎮壽春的統帥先後發生三次反抗司馬氏的兵變,史稱“淮南三叛”。這三次分別爲王凌之叛(251年四月)、毌丘儉文欽之叛(255年正月)及諸葛誕之叛(257年五月—258年二月)。三次叛亂皆爲司馬氏所平定。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魏太尉王凌與外甥、兗州刺史令狐愚掌重兵於淮南,謀立楚王曹彪爲帝。令狐愚卒,嘉平三年(251)王凌以討孫吳爲名錶求發兵,又遣楊弘說兗州刺史黃華共同舉事。楊弘、黃華告發,司馬懿率中軍征討。王凌見事敗,降於丘頭(今河南沈丘東南),飲藥自殺。正元二年(255)魏揚州刺史文欽、鎮東將軍毌丘儉起兵壽春(今安徽壽縣),矯稱受太后詔書討司馬師,率軍渡淮,進至項縣(今河南沈丘)。司馬師率軍10萬征討,大破淮南軍。毌丘儉被殺,文欽逃入孫吳。甘露二年(257)魏徵東將軍諸葛誕反於壽春,向孫吳稱臣,攻掠淮河南北郡縣。司馬昭督軍26萬征討。甘露三年(258)正月,諸葛誕兵敗被殺。至此,支持曹魏皇室的武裝力量基本被消滅殆盡。

如何評價淮南三叛?淮南三叛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影響

這三次兵變的失敗,使司馬氏成功剷除擁護魏帝的勢力。此後朝廷上很少有實力派支持魏帝,士大夫紛紛擁護司馬氏,司馬昭成功走向篡位大道。甘露五年(260年),發生甘露之變,曹髦不甘被控制,率臣反抗司馬昭,最後被司馬昭、賈充及成濟所殺。鹹熙二年(265年),司馬昭死後不久,其子司馬炎即篡魏稱帝,建立西晉,曹魏滅亡。

評價

西晉史學家陳壽將淮南三叛和之後的鐘會之亂並提,評價說:“王凌風節格尚,毌丘儉才識拔幹,諸葛誕嚴毅威重,鍾會精練策數,鹹以顯名,致茲榮任,而皆心大志迂,不慮禍難,變如發機,宗族塗地,豈不謬惑邪!”

東晉史學家伏滔在《淮南論》評價淮南三叛中說:“及至彥雲、仲恭、公休之徒,或憑宿名,或怙前功,握兵淮楚,力制東夏,屬當多難之世,仍值廢興之會,謀非所議,相系禍敗。”

宋代史學家鄭樵認爲:“晉史黨晉而不有魏,凡忠於魏者,目爲叛臣,王凌、諸葛誕、毌丘儉之徒,抱屈黃壤。”

宋朝學者王應麟認爲王凌、毌丘儉、諸葛誕是“節義之臣,齾鉅奸之鋩”,並評價說:“若王凌以壽春欲誅懿而不克,文欽、毋丘儉以淮南欲誅師而不遂,諸葛誕又以壽春欲誅昭而不成,千載猶有生氣,魏爲有臣矣。”

如何評價淮南三叛?淮南三叛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第2張

元朝學者郝經認爲淮南三叛這個稱呼是“晉之臣子尊晉之志”,評價說:“王凌之慾廢僣孽,立宗子,澄汰王室,大臣之節也。······儉誕繼起聲罪致討。聞雒中禪代之語,投袂致死,有古義士之風。夫豈叛乎哉?誕之得士,至麾下數百人拱手待斬以盡,不爲司馬氏屈,義烈挺然,未之前聞也。”

清朝學者姜宸英認爲只有毌丘儉是曹魏忠臣,王凌和諸葛誕則是各有私心,評價說:“魏之忠臣,惟毋丘仲恭一人而已。王彥雲事蹟猶在影響之間。諸葛誕以見疑謀叛,其死宜矣。若果忠於魏室,則不首發儉、欽之謀,坐成司馬之勢。”

清朝考據學家何焯將三人稱作三賢,稱讚道:“至於三賢,乃心王室,事連不就,而典午之勢益重,諸人之終即國之終也,故次於此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