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臭名昭著的宦官,爲何在明朝如此吃香?

臭名昭著的宦官,爲何在明朝如此吃香?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什麼纔是古代的優質男?來看看當明朝宦官需要哪些要求?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如果生活在唐宋時期,必定是像李白、杜甫那樣出口成詩的大詩人,但如果生活在明代,多數出身於顯赫世家、受萬人敬仰、甚至長相姣好者還會與皇帝傳“緋聞”的優質男,大多都是宦官。

在明朝,一個男人要如何成爲宦官?許多明朝的宦官並非是漢人,他們大部分來自南方邊陲,或者東邊的朝鮮,當然也有不少來自北京的南城。這些宦官有的打小便淨了身,有的是青春期過後淨身。

很多男人爲了自己的仕途,以及提升家族的身份而選擇成爲宦官。後來,越來越多的人擠破了頭去爭取宦官的名額,到了供大於求的地步,但最終卻因爲支付不起進宮的銀兩而只好放棄。那些數以千計的人淨身後,卻沒有達到成爲宦官的目的,有的成了京城裏的乞丐,有的成了強盜。

一個在其他朝代臭名昭著的宦官,在明朝爲何如此吃香呢?

首先,明朝宦官的綜合素質很高,歸功於朱元璋的後世子孫,宦官的優質形成,亦是一步一步而來。最開始,宦官基本上都不識字。因爲有了先前唐朝宦官專權,欺壓皇帝的例子,所以朱元璋在世時,不允許干預政事的宦官讀書。

爲了讓自己的王朝一直延綿下去,朱元璋還頒佈了很多文書,這些規定從繼承皇帝到皇室子孫及后妃、宮女、宦官,都有不同的約束,所以《皇明祖訓》問世了。該書在朱元璋登基之初便着手編撰,歷經幾十年,反反覆覆不斷修改,一直到1395年全部完成。

不過規定是死的,人是活的,朱家的後世子孫聽不聽就是另一回事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朱棣,原本皇位是由朱元璋親選的繼承人孫子朱允炆,但沒想到朱允炆才當了四年皇帝,朱棣就從親侄子手中奪走了。

臭名昭著的宦官,爲何在明朝如此吃香?

後來朱棣爲了鞏固皇權,削弱文武官在朝勢力,不得不選擇培養一羣宦官爲他效力。於是,1420年朱棣設立“東廠”,並任命宦官爲長官,使宦官在朝的地位有所提升。

東廠的設立目的主要是爲皇帝收集情報,進行一些特殊任務,還擔負着監視朝廷文武官員的舉動,有權監押或懲罰違紀之人。與東廠緊密相連的還有另一個機構,就是錦衣衛,他們不僅僅是皇帝在紫禁城的貼身護衛,而且在東廠還設有監獄。

宦官經常與朝中的內閣學士、外廷官員接觸,可這些學士們都是讀書之人,大部分的宦官卻是大字不識一個,導致溝通起來諸有不便。所以,1429年,明朝第五任皇帝朱瞻基設立內書堂,專門讓宦官在這裏接受正規的教育,讀書識字,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

宦官除了收集情報、與官員溝通之外,宮裏、宮外的大小事務都由宦官負責。比如宮裏的吃穿用、宮女的教導、動物的養殖、藥物的採購、寺廟、娛樂活動的安排、看護皇陵、徵收稅款都是宦官的職責。甚至連宮裏的樂師、出去打仗指揮作戰的大臣、出使他國的使者也是宦官。可以說,在明朝沒有宦官涉及不到的地方。

很多宦官受萬人敬仰,他們不僅受過良好的教育,在詩歌、繪畫以及聲樂方面都頗有造詣。比如我們所熟知的鄭和,他於1371年出生於雲南,是穆斯林的信仰者。鄭和曾服侍過明朝的兩代皇帝,帶領船隊去到南亞和東南亞,以及向西到達非洲海岸,是明朝著名的外交家、航海家。

還有出身於顯赫世家的陳矩,九歲時就被選入宮,後來成爲東廠的太監,爲人十分正直,從不亂用私刑,所以深受人們的敬重,在去世之後,朝中的文武百官爲他弔唁,連皇帝明神宗也下旨,賜諭祭九壇,祠額題爲“清忠”。

不過有些宦官卻臭名遠揚,甚至與皇帝傳“緋聞”。《明史》中提及了許多與萬曆皇帝“同臥起”的宦官。比如宦官劉瑾,他爲了討萬曆皇帝的歡心,經常慫恿皇帝出宮遊樂,不久便成了皇帝的心腹。萬曆皇帝揮霍無度,劉瑾爲了增加大內的收入,逼迫朝中的文武百官臣服自己,導致和許多人結下樑子。最終劉瑾被指控謀朝篡位,而被賜死。

劉瑾去世後,與萬曆皇帝傳出“緋聞”的下一任男子叫錢寧。《明史》中並沒有記載錢寧的出身,只提及他是錦衣衛出身,後來不知怎地就成了萬曆皇帝的養子,並且住進了萬曆皇帝的寢宮裏。

錢寧經常介紹樂師給萬曆皇帝,二人常在寢宮一同飲酒作樂。萬曆皇帝經常不上早朝,大臣們常常從早上等到下午,直到看見錢寧出現,就知道皇帝不久之後就會到來。不過錢寧的下場也不好,他在萬曆末年被指控勾結叛國,而被賜死。

臭名昭著的宦官,爲何在明朝如此吃香? 第2張

最讓人憎恨的宦官,非魏忠賢莫屬。魏忠賢在進宮之前就已經娶妻生女,後來因爲欠債而淨身入宮。魏忠賢進宮時是萬曆時期,他在底層摸爬滾打了許多年,才換到了給天啓皇帝生母當廚師的職位。

魏忠賢善於討天啓皇帝的歡心,他懂得蹴鞠、賽馬、擅長射箭,很快就受到皇帝的重用。但是他爲人奸詐,禍害天下,不僅害死了曾經對自己有過幫助的兩名宦官,只要是當他路者,他都會消滅異己,包括妃子。

1624年,魏忠賢成爲東廠之首。他信仰佛教,自命不凡,在宮外爲自己建立了多座生祠。皇帝的無能,讓宦官魏忠賢更加肆意妄爲,甚至獨攬大權。宗楨皇帝朱由檢繼位後,一直想要除掉魏忠賢,於是聯合錢嘉徵彈劾魏忠賢十大罪名。魏忠賢深知自己在劫難逃,最終自殺而亡。

有些宦官還與宮女有着密切的關係,漢朝時期將宦官與宮女的密切關係稱之爲“對食”,明朝稱之爲“菜戶”。早期的明朝皇帝十分這樣的關係,但這種關係一直都有出現,最終宦官不僅可以娶妻納妾,還能領養子嗣。

據明朝的大臣沈德符記載,萬曆時期,如果宮女沒有和宦官爲伴,還會受到他人的嘲笑。宦官與宮女也會舉行婚禮,並且相互發誓,要對彼此真誠,若其中一方先離世,在世的人不可以再嫁娶。

明朝皇帝因自己的私慾,違反開國君主朱元璋規定的祖制,推翻大臣的建議,讓宦官不斷崛起。明朝的末期基本上都是由宦官治理帝國以及掌控皇室,在多重的因素下,明朝走向滅亡已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