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推行合縱的蘇秦最後爲何會功敗垂成呢?

推行合縱的蘇秦最後爲何會功敗垂成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9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其中縱橫家的流派就是以外交、聯盟,在大小國家之間出謀獻策。縱橫家僅以一己之力,就可能扭轉整個歷史的動向。戰國知名的縱橫家蘇秦張儀,就都分別是燕國與秦國派出去的臥底,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漢書·藝文志》:“諸子十家,其可觀者九家而已。”

縱橫家之名中的“縱橫”,其實是合縱、連橫兩策略的簡稱。從戰國開始,“長短縱橫”之學相當流行,一直到秦漢之際、漢代初年,也都是顯學。縱橫之法最著名的,要屬戰國末年戰國七雄之間你來我往的兼併。山東六國使用南北串聯的“合縱”之法以抗強秦,而仕於秦國的張儀,則採用“連橫”以攻破合縱。對於困在崤山西側的秦國來說,必須由西向東橫向聯手,纔能有效的通過函谷關東進。

但實際上,合縱並非只可西抗秦國。在戰國中期以後,秦、齊兩大國東西對峙。夾雜在中間的各國,只要南北縱向聯手,同樣也可東敵齊國。而連橫的謀略,並非強調東西橫向的聯手,而是小國與某一強國聯合以攻取其餘小國的策略。連橫既可以聯合秦國,也可以聯合楚國。“縱橫”,只不過是縱橫家慣用策略的一個概括,但如何審時度勢纔是縱橫家們賴以爲生的真本事。

《韓非子》:“縱者,合衆弱以攻一強也;橫者,事一強以攻衆弱也。”

根據《史記》的記載,推行合縱的蘇秦,曾經掌控六國宰相印,組織山東六國聯合攻秦。但最後功敗垂成,敗給了自己曾經暗中幫助的謀士張儀。

《史記·蘇秦列傳》:“蘇秦恐秦兵之至趙也,乃激怒張儀,入之於秦。”

然而,1973年出土於馬王堆三號墓的《戰國縱橫家書》,卻推翻了《史記》的記載。在《戰國縱橫家書》的記載中,蘇秦亡於公元前284年,張儀則死於公元前310年。兩者盛年互爲先後,張儀實際上是蘇秦的父輩,而與張儀同時對抗的縱橫家應是公孫衍。

根據史料推測,生於雒邑的蘇秦,在燕昭王初年就前往燕國。期間爲燕昭王出謀劃策,頂着強齊隨時可能入侵燕國的壓力,以惡化齊、趙兩國之間的關係,來達到燕國得以自保的目的。蘇秦第一次出使齊國,就不負君命,成功說服齊宣王歸還之前趁燕國內亂時佔領的十餘座城池。於此同時,蘇秦更不斷促使齊王攻打宋國。對於燕國來說,面對可以自稱東帝的齊國,要想正面衝突,那自是粉身碎骨。但蘇秦不斷遊說使得齊國不斷對外戰爭,疲於戰爭的齊國根本無暇顧及燕國,也就達到“弱燕敵強齊”的結果。

公元前292年時,齊、趙、秦三國鼎立,蘇秦被作爲燕昭王的臥底前往齊國爲相。表面上,蘇秦是爲了幫助齊閔王攻打宋國。但實際上,蘇秦最終的目的是使得趙、秦兩國攻齊。此時的戰國,以秦、齊兩國的東西對峙最爲重要。能夠與秦國相約共同稱帝的齊國,在當時絕對也有統一六國的機會。蘇秦的反間計,卻一步一步的讓齊國不斷走下坡。

推行合縱的蘇秦最後爲何會功敗垂成呢?

蘇秦在齊閔王末年入齊爲相,先是極力反對齊閔王與秦國聯手稱帝,更不斷遊說齊國攻打宋國。讓齊國與秦國交惡,這是蘇秦反間計劃中的第一步。而齊國傾盡全力攻打宋國,那更是使得秦國相當不樂意。能夠與之匹敵的東帝,在奪得宋地後如虎添翼,秦、趙等國自是如坐鍼氈。

在齊國成功消滅宋國後,蘇秦的計劃更進一步。原先齊國取消東帝的稱號,並與趙等國聯手,組織了五國攻秦的局面。但現在齊國拿了宋國,韓趙魏三國隨時可能反過來進攻齊國。蘇秦此時便極力遊說齊閔王齊、燕兩國交好,化爲一體的好處。自燕國來齊的蘇秦,更進一步取得齊閔王對燕國的信任。他徹底讓齊閔王相信,不論如何,燕國都會與齊國並肩。

作爲臥底的蘇秦,此時已經完成了自己最終的任務。他不擇手段的成爲了齊閔王的心腹,徹底讓齊閔王疏於對燕國的防範。公元前284年,燕昭王前往趙國,五國聯合攻打齊國的局勢已定。燕將樂毅率領傾國之力由北面入侵齊國,這是齊閔王完全意想不到的局面。他將所有的重兵的佈置在西側,想要抵禦來自秦、趙、韓、魏的聯軍攻勢。也因此,疏於防範的齊國,被樂毅徹底攻陷。

燕國軍隊號角響起之時,也是蘇秦喪鐘敲響的那一刻。由燕作爲臥底入齊的蘇秦,瞬間暴露了自己的身份,最終被齊閔王處以五馬分屍之刑。

蘇秦僅靠一己之力,就粉碎了能與秦國匹敵的“東帝”,成爲了當時縱橫家的楷模,是位相當傑出的臥底。但實際上,蘇秦本人可能根本不想前往齊國潛伏。在公元前288左右,蘇秦第一次前往齊國時,就曾經跟燕昭王請辭不再出使齊國。但燕昭王卻派盛慶告知蘇秦,他若是不去齊國,那燕國恐不能久存。

《戰國縱橫家書·蘇秦自齊獻書於燕王章》:“齊殺張,臣請屬事,辭爲臣於齊。王使慶謂臣,‘不之齊危國’,臣以死之圍,治齊燕之交。”

從《戰國縱橫家書》的記載可知,《史記·蘇秦列傳》中有許多記載的錯誤。但兩部史料綜合比較之後可以推測,蘇秦在當時被視爲縱橫家競相模仿的典範。《史記》中的內容或許多有假託編造,但卻不影響時人心中蘇秦的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在《史記·蘇秦列傳》的最後,蘇秦同樣也是死於車裂之刑,但《史記》的解釋卻是:蘇秦遭齊國大夫嫉妒而被刺重傷,彌留之際獻計齊王以“幫助燕國在齊國從事反間活動”的罪名刑誅。齊王將計就計懸賞刺客,並以此抓獲兇手。

推行合縱的蘇秦最後爲何會功敗垂成呢? 第2張

《史記》中的洗白,足見蘇秦在當時受到讚賞的程度。更不可思議的是,《史記》中記載的蘇秦之所以出走齊國,是因爲與燕國國母文侯夫人私通。因害怕燕易王降罪,乾脆逃到齊國爲卿。如果《史記》所言不虛,那工作愛情兩不誤的蘇秦,位高權重盛極一時,來去燕王后宮如同自家庭院一般。

《史記·蘇秦列傳》:“易王母,文侯夫人也,與蘇秦私通。燕王知之,而事之加厚。蘇秦恐誅,乃說燕王曰:‘居燕不能使燕重,而在齊則燕必重。’燕王曰:‘先生之所爲。’於是蘇秦詳爲得罪於燕而亡走齊,齊宣王以爲客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