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酒文化的發展,揭祕漢朝的飲酒文化有多獨特?

酒文化的發展,揭祕漢朝的飲酒文化有多獨特?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人云:“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遊。”自古以來,中國人民骨子裏便帶着一種對美酒的喜愛。美酒醇香,最是醉人。從賢士杜康發明出酒開始,中國人飲酒的歷史便已經經歷了幾千載的時光荏苒,因而也形成了帶有每個時期特色的“酒文化”。

各朝名士無不愛酒,諸如唐朝詩仙李白——愛酒如命,無數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都是他在酒醉微醺之時揮筆寫就的。因此,我們可以說作爲立體物質的酒也成爲可以體現時代、人物心境的文化產物。

而“酒文化”從開始形成到發展成熟也經歷了較爲漫長的時間,到了漢代釀酒業得到進一步發展之後,“飲酒之風”形成社會風潮因而造就了漢代獨特的飲酒文化。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一、漢代飲酒羣體的擴大

1.“貴族專享”到“泛泛之風”

在漢代之前,酒主要是作爲貴族間飲宴豪奢之物或皇家祭祀所用,是一種身份地位的隱喻體現。所以,受衆羣體範圍小,飲酒之風也並未盛行。

而到了漢代,由於釀酒業的迅猛發展加之釀酒技術的改進,飲酒已經成爲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的必需之物。打破了以往世家貴族專享的特權限制,變成各個階級都可以普遍享用的佳釀,不管是在宴請、紅白喜事或是傳統節日上都可見酒的身影,而且隨之產生的還有各類飲酒衍生活動千變萬化,成爲上至皇家氏族、文人雅士,下達平民百姓的消遣之物。

所以說,漢代在繼承歷朝歷代的飲酒習俗基礎之上,也形成了賦予了獨屬於當時社會的一系列獨特飲酒習俗。《漢書》就曾記載道,“何謂酒,是上天賜予的美祿,自古君王護國子民的緣由,可祭祀祈福,扶持病弱之體,是天下多福匯聚的寶物。”由此可以看出,漢代人民對酒的喜愛程度之高。

2.從“飲酒”到“飲酒之道”

中國作爲禮儀之邦,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體現出禮節之道。這一點在酒桌上得到了典型的體現。中國飲酒文化的最顯而易見的特點就是酒和禮的融合。我們通過考察歷史文獻不難得出,由於釀酒業的發展,形成了漢代嗜酒之風尤盛。

當時,漢高祖劉邦初定中原,看衆臣奪酒邀功,令高祖十分擔憂,甚至有封陰子弟說出要呈願與各諸侯子弟同高祖共同治理朝政的妄言。令劉邦大驚,深諳飲酒過度的禍患。

待到漢建七年皇城宮建成之後,乘着羣臣上朝之時,漢高祖特地命令侍從準備了美酒,讓諸臣子侍候在側,並按照官職大小身份地位來入座。並用不同規格的酒鼎呈裝,並派御史大夫來監察.如果沒有按照以上兩個規定做得便輒引下去,所以在朝上置酒之人,沒有敢違背此禮規的。

高帝乃曰:“卿今可知成帝王之尊也”。在此之後,在漢代的各種酒宴上,每個人的位置安排,用的酒具根據地位不同也有嚴格標準。

就座次規矩來講,秦漢時期以東向座爲尊。《史記·項羽本紀》中就曾記載項王設鴻門宴之時的座次安排,“項羽、項伯在東向坐,亞父南向坐,沛公(劉邦)北向坐,張良西向侍。”

酒文化的發展,揭祕漢朝的飲酒文化有多獨特?

且漢代在飲酒時,受邀人一般是呈跪坐用手臂壓住足膝,所以兩膝會呈外向狀。如果向他人敬酒時,那麼上身便會挺立,膝蓋着席,稱作膝席。當別人爲其酌酒時,就應該轉變坐姿爲避席伏狀,表達了對他人的尊敬。並且,由於漢代酒的度數不高,所以漢代飲酒時必須一次飲盡,沒有飲完者就會受到相應的懲罰。

除此之外,漢代正月飲酒次序上與現在也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荊楚歲時記》中就有記載要按照長幼之序,正衣冠,依次拜賀致辭。東漢崔定《四民月令》亦云:“正月飲酒年小者先行,寓意着小者長歲,所以先賀酒飲之。老者失歲,故後舉酒”,與我們現在先長後幼的次序正好顛倒。

在四川成都出土的關於描繪漢代酒宴的情景中,也充分展現出漢代飲酒非常講究禮儀之道,由此看出,在這個時期,飲酒從單純的行爲飲食轉變成一種獨特的“飲酒文化”。

二、漢代“飲酒文化”的豐富

1.以酒爲禮、以酒助宴

自古以來,中國人以酒含寓,以酒拜禮,一杯佳釀寄託了無數的情思和期許。飲酒往往扮演着一種教化成禮的功用,在漢代,諸如“鄉飲”這個習俗,就是教導子民要遵循“尊卑有序,長幼有序。親疏有別,內外有別”的禮節。

婚親交杯便是寓意着夫妻合巹,舉案齊眉的美好祝願;而敬天地、致高堂便是表達了爲人兒女對天地孕育的尊敬、對父母含辛茹苦撫養的感恩;還有異親結拜之時的結義酒,即是表達了忠貞不渝,感情堅定的承諾寓意。藉此看出酒中蘊含的深切含義。

其次,酒作爲一種宴席上不可缺少的佳餚,爲助興而生,由此產生的行酒令便是筵席上助興取樂的一種最興盛的飲酒遊戲之一。漢朝時期的王侯將相、豪門貴族、文人雅士在雅宴行“雅令”“功籌令”;而對於平民百姓來說,則可以在街頭小巷隨地擼袖伸拳,猜拳玩樂。

中國的行酒令歷史淵源甚之,傳聞是春秋五霸之首的齊恆公所創立漢代飲酒行令,而到了漢代,行酒令在士大夫中比較盛行。截至到目前爲止,人們已經發現一共有六處漢代時期的酒令銅器。

而且,東漢時期曾有文人寫過《行酒令》一文。這是“行酒令”這個詞彙第一次被文史收錄,可見當時酒令在漢代社會上已經十分流行,也就是這個時候奠定了中國酒令的雛形。形成行酒令的兩個屬性:首先,“飲酒之令”,和軍令逃脫不了關聯。

西漢初年,劉邦逝世,太皇太后掌握了中樞權力,引來劉氏子弟不滿。因爲這個事情一天,呂后企圖通過在宮中宴請劉氏子弟來緩和關係,呂后命令劉章監酒。劉章以自己的將士身份,希冀用軍法之道來行酒。飲酒飲到高潮時,呂氏子弟中有一人爲逃避勸酒而離開,劉章追而殺之,然後回報呂后說:“有一人閉酒不飲,臣已按軍法斬首!”這故事說明了軍法被引入行酒規制中的過程。

酒文化的發展,揭祕漢朝的飲酒文化有多獨特? 第2張

後世的酒令也仿效了這一制度,爲飲酒帶上了一定程度的強制意味。其次,行酒令大都比較富有雅緻,從而也可以作爲一種文化傳播的途徑。

喝酒行酒令既是古人好客喜樂的表達形式,同時也是他們將飲酒行爲同才學知識相融合的產物,不僅可以拉近人們之間的親近距離,而且還能夠學習到很多有益的學識。從而形成一種“以酒爲禮”、“以酒助宴”的飲酒文化。

2.酒席衍生文藝,豐富娛樂生活

在現在各大熱播的古裝電視劇中,酒宴上必有歌舞琴瑟助興。考察文獻所得,早在西周時期就已經盛行歌舞助酒的飲酒習俗。漢高祖劉邦在平定叛亂後回程途中,經過故鄉沛郡時,特地設宴和故鄉老少敘舊。酒興上頭之時,不經引吭高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兒和習之,高祖乃起舞,慷慨傷懷,泣數行下。

而在四川成都出土的酒宴畫像磚中,也可以看到漢代宴飲時歌舞助興的場面。在宴飲過程中伴以歌舞,可以把宴會的情緒引燃至高潮。所以,在各大晚會宴席時,我們常常可以看到歌舞表演助興,可以促進人們之間的親近交流。

可以說是承前啓後,既繼承了漢朝時的優雅飲酒風尚和飲酒禮儀,其次,也彰顯出漢朝人民的豁達、爽快。由此說歌舞琴瑟表演也是漢代飲酒文化的衍生之物。

三、酒意難控,君設令制之

相信大家清楚,酒會在一定程度上麻痹神經,造成精神亢奮,這時候就容易出現借酒逾距,加之會對身體產生一定的危害。而且在漢朝社會,人民奉行重武輕文的思想,很多人平日裏都會佩劍出行。如果飲酒過度,甚至會傷及他人。因此,漢朝規定不得過度飲酒,簡直是用心良苦。

所以在漢代時就出現了“酒政文化”,就是統治階級通過明確的法令來禁酒、提倡戒酒,並對飲酒進行了一系列的限制和要求所以,秦漢以後,酒文化中“禮”的色彩越來越濃厚,酒禮也變得更加嚴苛。

小結:

今朝有酒今朝醉,古人愛酒,更愛飲酒時的情思芳菲、友人之間的契合暢談。中國源遠流長的酒文化也是在歷朝歷代的演變積累中奠定而出的。漢代的酒仙陳釀、歌舞行令應該被人們所傳承,但人們也要謹記那些惡俗的醉酒行爲也是需要抵制的,適當飲酒,莫不爲人生一大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