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太平天國運動爲什麼沒能推翻沒落的清朝呢?

太平天國運動爲什麼沒能推翻沒落的清朝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7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場農民起義,1864年,隨着太平天囯首都天京的(南京)陷落,標誌着運動失敗。太平天國運動和歷代農民起義有什麼不同?太平天國運動爲何沒有推翻腐朽沒落的清王朝?

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加緊了對農民的盤剝,國內的矛盾越來越尖銳和突出。1843年,洪秀全同馮雲山、洪仁玕在廣東花縣首創拜上帝教,次年春入廣西傳教,積極宣傳組織農民羣衆。洪秀全、馮雲山經過五年的組織發動,以紫荊、金田爲中心的拜上帝會勢力已擴展到十個州、縣,鬥爭方式由宗教衝突發展到政治的、武裝的鬥爭,起義的核心領導和骨幹力量已經形成。革命思想理論被越來越多的貧苦農民接受。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領導一萬多漢、壯、瑤等族人民在金田莊嚴宣告起義,建國號太平天國。洪秀全嚴申五項軍紀,馮雲山宣讀秉承天父旨意,合力誅妖滅清,實現太平的講詞。從此,一場規模空前的農民戰爭在中國大江南北展開。先後經歷了永安建制、突圍北上、定都天京、出師北伐、領軍西征、天京事變、天京失守之後。

1864年6月,洪秀全病逝,幼天王洪天貴福繼位。1864年7月19日,湘軍轟塌天京太平門附近城牆10餘丈,蜂擁入城,其他方向的湘軍也緣梯而入,城內太平軍或戰死,或自焚,無一降者。天京的陷落,標誌着太平天國農民戰爭的失敗。但分散在長江南北各個戰場上的數十萬太平軍,仍英勇頑強地抗擊清軍的進攻。

太平天國運動爲什麼沒能推翻沒落的清朝呢?

太平天國革命發生在中國進入近代社會的初期,它既是單純的農民戰爭,又帶有舊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性質,可以說是中國近代史上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它頒佈的《天朝田畝制度》,把農民平均主義思想發展到了頂峯。從形式上看,清王朝的統治還延續了近半個世紀,但在這半個世紀中,中國人民受到了太平天國革命的影響和鼓舞,一直沒有停止過對封建王朝的鬥爭,半個世紀後終於爆發了辛亥革命。

太平天國革命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民革命,從1851年起共堅持了14年,勢力擴展到17省,有力地打擊了清王朝的封建統治和外國的侵略,促進了封建社會的崩潰,阻止了中國殖民化的進程,在中國歷史上留下極其重要的一頁。

但是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教訓同樣是非常深刻的。它同所有失敗的農民起義一樣,沒有遠大的戰略眼光(如陳勝吳廣起義、綠林起義、赤眉起義、黃巾農民起義、隋末農民起義、黃巢起義、明末李自成、張獻忠農民起義),這場由千百萬羣衆參加的偉大戰爭,由於領導集團政治上過早的封建化,組織上不能始終保持領導核心的團結,軍事上戰略決策一再失誤,以及外交上缺乏經驗,太平天國所鼓吹的“同教一家”,使其領導人沒有真正認識到列強的實質,最後遭到內外鎮壓,陷於失敗。

關於太平天國運動的性質,史學界存在着明顯的分歧,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兩種:

第一種,認爲是一場舊式農民革命。如劉大年在《中國近代史研究中的幾個問題》一文中說:“太平天國期間封建經濟佔統治地位,社會生活中最普遍、最突出的是農民和地主的矛盾”,而“參加太平天國運動的羣衆是舊式農民戰爭中的羣衆。”因此,“太平天國是舊式農民革命的頂峯。”

第二種,認爲帶有資產階級革命性質。如郭毅生在《略論太平天國革命的性質》一文中提出:太平天國革命無可非議的是農民戰爭,以農民作爲革命的主力,但它爆發於中國開始進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之後,崛起於經濟較爲發達、中西交通頻繁的兩廣,“此時社會各階級已發生了新的變化,農民已不是中世紀的封建農民,他們具有資產階級民主派的特點,農民以外還有新興的市民等級,這一社會力量投入革命鬥爭中,成爲其核心和骨幹。”

如“楊秀清、蕭朝貴、秦日昌等人便是無產階級分子傑出代表”。“因此,就不能不使得太平天國革命具有了迥異於以往單純農民戰爭的許多特點,其中如政治綱領中提出的平等觀念,否定專制神權和專制政權的思想,便帶有較爲明顯的資產階級性質。”

太平天國運動爲什麼沒能推翻沒落的清朝呢? 第2張

太平天國運動爲何沒有推翻腐朽沒落的清王朝?

第一,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雖然鬧的動靜不小,席捲了半個中國,但仍然屬於一場舊式的封建農民起義,和古代的其他農民起義沒有本質的區別。這種落後的封建農民起義具有非常大的時代侷限性。洪秀全一夥打着“拜上帝教”的幌子煽動底層百姓革命,由於當時清朝橫徵暴斂、統治腐敗,而拜上帝教可以給人希望、凝聚民心,所以開始鬧出了很大的動靜,把清政府搞得焦頭爛額。

但是太平天國卻以宗教立國、獨尊上帝,用簡單粗暴的方式排斥其他教派,特別是對儒教形成了嚴重的衝擊,不僅得罪了地主階級,而且讓一直遵守儒學教化的老百姓也不能接受,所以遭到了各個階層的反對。地主們紛紛組織起團練協助清政府對付太平天國,普通百姓識破太平天國的嘴臉後也開始拋棄他們,太平天國的失敗在所難免。其實,太平天國後來發展壯大的時候就應該及時招賢納士,拉攏地主和士紳,吸收左宗棠這樣的人才加入。信拜上帝教可以,但要與傳統文化融合。太平天國憑藉蠻力和拳頭胡搞,所以太平天國的敗亡是必然的。即使有石達開、李秀成這樣的豪傑人物也無濟於事。

第二,太平天國爆發時正值滿清的衰退期,清政府內憂外患,社會矛盾非常尖銳,所以洪秀全反清大旗一舉,早已對清政府不滿的民衆紛紛響應,使得太平天國運動席捲江南。江南承平已久,軍隊懈怠,不管是八旗兵還是綠營兵都沒有什麼戰鬥力,而太平軍一路流竄,久經戰陣,特別是廣西兵戰鬥力不是一般的強,所以清軍根本擋不住,被太平軍打的潰不成軍。爲對付太平軍,清政府大力扶植地方武裝,藉助地主士紳組織團練對付太平軍,如狼似虎的團練部隊戰鬥力非常強,他們瘋狂向太平軍發動反撲,成爲清政府鎮壓太平軍的急先鋒和主力軍。此外,清政府還得到了洋人的幫助,洋人出錢出武器幫助清政府訓練軍隊對付太平軍。就這樣,太平天國運動在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剿殺下失敗了。

第三,太平天國是由多個利益團體組成的政權,內部爭權奪利、矛盾重重。剛開始起義時大家還能團結在一起,但當安定下來建立政權後就不行了。一方面太平天國上層貪圖享樂,不思進取,腐化不堪,所以難成氣候。另一方面,太平天國內部派系林立,鬥爭激烈,楊秀清、石達開這樣有能力的不是被幹掉就是被趕走,幾次內鬥把骨幹基本清洗光了,使得太平天國元氣大傷,從此一蹶不振。雖然太平天國後期啓用了陳玉成、李秀成等一些年輕將領,但當時形勢糜爛,太平天國已經無力迴天,所以天京事變後沒撐幾年就滅亡了。

第四,太平天國是個理想主義政權,起義軍既沒有革命綱領,也沒有革命思想。他們只是利用人民羣衆對清朝的不滿,打着拜上帝教的幌子發起的一場傳統農民起義。他們雖然提出了《天朝田畝制度》,但這個制度根本就是空想,既沒有客觀實施的條件,也沒有可操作性,只是在起義初期忽悠一下老百姓而已。起義初期,他們用土地和財富來吸引貧困的底層百姓,讓百姓跟着他們對抗清政府,所以起義初期鬧出了不小的動靜。但當百姓看清太平天國真面目後,他們對太平天國越來越失望,所以紛紛拋棄了太平天國,導致了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不過太平天國運動作爲一場反帝反封建的農民起義,沉重打擊了腐朽的清政府和外國侵略者,阻滯了中國半民地化的進程,揭開了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

從陳勝、吳廣到洪秀全,一脈相承,農民揭竿而起的目的無非是求生存,求做穩奴隸罷了,至多不過是個別領袖改朝換代的工具。在中國歷史的上空始終迴盪着“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彼可取而代之也”的聲音。漫漫幾千年的長夜,幾乎從來沒人對此提出疑問,沒人想過在改朝換代之外尋求新的出路。古老的農業文明到19世紀中葉之後,雖然已逐漸走到了它的盡頭,但是要真正步出周而復始的惡性循環又談何容易?鴉片戰爭後的中國也只能出現洪秀全,洪秀全就是陳勝、吳廣,是黃巢、李自成,他打着宗教旗號,創立了拜上帝教,東漢末年的張角早就以太平道教開始他“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的造反生涯,明教、白蓮教等也史不絕書。

與洪秀全的同時代的馬克思最初曾對“太平天國”寄予熱切期望。等到他了解到大量事實真相,1862年,這位思想巨人做出了這樣明晰的論斷——“除了改朝換代以外,他們沒有給自己提出任何任務……他們給予民衆的驚惶比給予統治者的驚惶還要厲害。他們的全部使命,好像僅僅是用醜惡萬狀的破壞來對立與停滯腐朽,這種破壞沒有一點建設工作的苗頭。”馬克思一語中的,洪秀全追求的只是“改朝換代”。雖然他打着“太平天國”的旗幟,要在地上建立“天國”,但是一個“魔鬼”的化身能建立的又是誰的“天國”?洪秀全他們的所作所爲早已做出了明白不過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