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秦末危機時期,嶺南的秦軍爲什麼沒有回防?

秦末危機時期,嶺南的秦軍爲什麼沒有回防?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2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秦軍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公元前207年,強盛一時的秦國滅亡,劉邦趁關中空虛,率部迂迴,由武關進入關中,兵臨咸陽城下,秦王嬰出城獻降。

秦國在由陳勝吳廣起義引起的六國復國動亂中,敗亡在於鉅鹿之戰,主力兵團戰敗,也就是王離所率的長城精銳部隊,同時章邯率部投降。

而駐守嶺南的秦軍不回防,也成爲後世大家討論的一個焦點,認爲如果駐守嶺南的秦軍回防,那麼秦國可能就不會滅亡了,畢竟那裏有號稱50萬大軍啊,這是多麼強大的一支軍隊。

也有人說是秦始皇曾經下令,嶺南的軍隊,無論中原發生什麼事情,都不得回援,個人認爲這都是扯淡的。

秦末危機時期,嶺南的秦軍爲什麼沒有回防?

嶺南的秦軍不回防,一來是時間來不及,回防不現實,二來是人家也不想回防,就算秦始皇復活,人家都未必會同意回防。

首先說說回防時間來不及的事情,秦二世又不是傻子,陳勝的起義軍都攻破函谷關了,他會不知道調集主力秦軍回防的事情嗎?

所以說秦朝調動了精銳的長城邊軍撤防,由王離率領,與章邯聯軍,掃蕩中原,圍困鉅鹿,吸引其他諸國聯軍來援。

可以說原本秦朝也沒打算利用嶺南的駐軍去平定內部的叛亂啊,而且只要鉅鹿之戰,秦軍打贏了,那麼秦軍順勢平定各地只不過是時間問題,無需嶺南秦軍參與。

《史記.項羽本紀》於是至則圍王離,與秦軍遇,九戰,絕其甬道,大破之,殺蘇角,虜王離。涉間不降楚,自燒殺。

所以說秦朝需要嶺南迴防的時間段是,鉅鹿之戰至秦朝滅亡前那段時間,等項羽擊敗了秦國主力軍團,遠在嶺南,也就是今天廣東、廣西、福建一帶的秦軍,是無論如何都無法回防的。

再者,嶺南秦軍回防也不現實,不要忘了,秦始皇是三次征討嶺南百越之地的,百越之人的確悍戰,加上山高林密水網密佈,不適合秦軍原有的軍陣作戰模式。

《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屠睢將樓船之士南攻百越,使監祿鑿渠運糧,深入越,越人遁逃。曠日持久,糧食絕乏,越人擊之,秦兵大敗。

當時是任囂第一次率軍征討失敗,之後屠睢率部南征,還是沒打下來,屠睢還被殺了,第三次是任囂趙佗壓制了百越之地的反抗,纔算是將嶺南之地囊入秦國的版圖。

秦末危機時期,嶺南的秦軍爲什麼沒有回防? 第2張

所以說在秦末動亂的時候,嶺南之地平定的時間不長,沒有到人心穩定的地步,秦軍敢動嗎?只要秦軍北上,嶺南之地必然動亂再起,那個時候,北上的嶺南秦軍,進退失據,不敗亡就怪了。

更何況,大軍北上,後勤軍需補給怎麼辦?這些都是問題,所以說讓嶺南駐軍回防不太現實。

同時嶺南秦軍不回師救援,主要原因不是什麼秦始皇遺命,而是說人家就沒心思去挽救秦朝於大廈將傾之時。

《史記.南越列傳》至二世時,南海尉任囂病且死,召龍川令趙佗語曰……且番禺負山險,阻南海,東西數千裏,頗有中國人相輔,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國。郡中長吏無足與言者,故召公告之。」即被佗書,行南海尉事……因稍以法誅秦所置長吏,以其黨爲假守。

大家熟知的是,秦末動亂的時候,任囂告誡趙佗,讓他不要去救秦國,而是要割據自立,稱霸一方,趙佗也是照着做了,誅殺了秦國留守的官吏,達到了實際自立的局面,後來更是成爲南越王。

但是如果駐守嶺南的真是所謂的50萬精銳秦軍,趙佗的影響還不足以控制這支龐大的軍隊,趙佗估計容易被其他人拉下馬,還有建國稱帝的機會?

其實嶺南駐軍的成分根本就不是什麼精銳部隊,而是各種人混雜的部隊,戰力沒那麼強,同時部隊中大部分不是老秦人,而是原來六國的人,這就是這支部隊不願意回師救援秦國的根本原因。

《資治通鑑.秦紀一》發諸嘗逋亡人、贅婿、賈人爲兵,略取南越陸梁地,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謫徙民五十萬人戍五嶺,與越雜處。

《史記.秦始皇本紀》三十三年,發諸嘗逋亡人﹑贅貋﹑賈人略取陸梁地,爲桂林﹑象郡﹑南海,以適遣戍。

歷史記載中,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在嶺南之地平定之後,秦朝徵調了逃亡的人,入贅別人家的女婿,商人等組成一支龐大的移民隊伍,被派遣到南方,成爲駐守嶺南之地的力量。

也就是說,所謂的嶺南50萬秦軍,不僅在數量上可能有所誇大,成分上,更不是什麼精銳秦軍,真正能打仗的將士遠遠沒有50萬這個量級。

《史記.秦始皇本紀》西北斥逐匈奴。自榆中並河以東,屬之陰山,以爲十四縣,城河上爲塞。又使蒙恬渡河取高闕、山、北假中,築亭障以逐戎人。徙謫,實之初縣。

而且大家不要忽略一件事,在嶺南被平定的同年,蒙恬可是在北線擊退匈奴,北線也需要增兵駐守,也需要大量遷入移民,這事關北部防線的安定。

秦末危機時期,嶺南的秦軍爲什麼沒有回防? 第3張

那麼有一個很簡單的問題,是北線對秦帝國重要,還是南線對秦帝國重要,這對秦始皇來說,根本就不是一個選擇題,因此秦國的資源必然傾向於北線。

所以說所謂的嶺南50萬精銳秦軍就是一個極其浮誇的說法,秦始皇沒蠢到把最有戰力的部隊扔到嶺南,這不就是希望六國貴族造反才能幹出的事情嗎?

因此,趙佗才能夠在割據自立後穩住局勢,畢竟大家都是被徵調過來的,大部分還是原六國之人,這要是趙佗帶着這支部隊北上救援秦國,結果就一個,半路上,軍隊中大部人都各回各家,甚至是加入各地的義軍了,誰會去拼命救秦國,別逗了。

如果趙佗那樣做了,就是把自己推向死路了。

既然大部分人都不關心秦國戰事,那麼正好留在嶺南發展了,什麼秦國不秦國的,在乎的人能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