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陳勝吳廣起義,嶺南50萬秦軍爲何拒絕回援?秦始皇遺詔真存在嗎?

陳勝吳廣起義,嶺南50萬秦軍爲何拒絕回援?秦始皇遺詔真存在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衆所周知,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後,立即向今天兩廣、福建和越南北部地區進軍。經過兩次激烈的戰鬥,50萬秦軍分路南下。他們在秦朝強大的財政支持下,付出極大代價,擊滅了百越,在嶺南地區設置桂林郡、象郡等行政設施。而50萬秦軍也作爲殖民兵團,留在當地,與越人混居。

陳勝吳廣起義,嶺南50萬秦軍爲何拒絕回援?秦始皇遺詔真存在嗎?

當陳勝吳廣起義爆發,中原大亂,秦朝統治搖搖欲墜,擁兵數十萬的嶺南軍團卻詭異地選擇按兵不動,坐視秦朝滅亡。要知道,嶺南軍團是秦朝四大主力之一,本土有難,理應回援,但他們爲何卻選擇按兵不動呢?筆者結合歷史文獻,總結出嶺南軍團的四大苦衷。正是因爲這些苦衷,他們纔不願迴歸。

第一大苦衷:嶺南軍團戰鬥力不強

在大衆眼中,大秦軍團是虎狼之師,任何敵人在他們面前都將灰飛煙滅。然而,征服嶺南的50萬秦軍卻並非如此。首先,我們必須看到,50萬嶺南軍團的成員大多並非秦人,而是六國之人。

例如後來的南越王趙佗,他便是個趙國人。其他數十萬士卒,大多是來自於六國的“七科謫”,所謂七科謫,也就是商人、上門女婿、殺人犯等秦朝眼中的社會渣滓。他們之所以被派去嶺南,一方面是爲了征服領土,另一方面是爲了禍水南引,將國家的社會不穩定因素流放到嶺南。

因此,由六國社會渣滓組成的嶺南軍團,在戰鬥方面並不強,完全是依靠人數優勢才擊敗了百越。(《淮南子》記載,嶺南軍團還被百越打敗,死傷十數萬人)。如果讓他們對付劉邦、項羽等用兵高手,無異於以卵擊石。所以在秦末亂世,嶺南軍團乾脆毀掉回中原的道路,自己出不去,起義軍也進不來。

陳勝吳廣起義,嶺南50萬秦軍爲何拒絕回援?秦始皇遺詔真存在嗎? 第2張

第二大苦衷:若回中原,越人可能抄嶺南軍團後路

嶺南軍團雖然擊敗了越人,但並未捕獲他們。越人熟悉地形,紛紛躲進了深山老林,和秦軍打游擊戰。《史記》記載,秦軍士卒們只能呆在少數幾個據點,終日不敢卸甲。出了據點,就是越人游擊隊的天下。如果秦軍大量回援中原,越人必然會抄他們的後路,到時候嶺南秦軍就要面臨起義軍和越人的雙面夾擊,必然會失敗。

第三大苦衷:迴歸中原,秦軍糧食不夠吃

由於秦朝嶺南是未開發地區,非常貧窮,所以嶺南軍團的衣食很大程度要靠內地運送,即使在當地屯田,也只能勉強自給。爲了給士兵們供應糧食,秦朝還專門開闢了靈渠。但是秦末大亂,嶺南軍團與秦朝本土切斷了聯繫,來自內地的支援也斷絕了。憑藉嶺南軍團自有的資源,根本沒有能力打回內地。畢竟人是要吃飯的,沒有糧食,很難動員大軍回援中原。

第四大苦衷:嶺南軍團沒有統一指揮

雖然現代人將嶺南地區秦軍命名爲嶺南軍團,但是這50萬秦軍並非鐵板一塊。秦軍進攻嶺南時,就兵分五路,由不同的將領指揮,互不統屬。中原大亂時,嶺南地區秦軍也打起了內戰。南海郡的軍官趙佗,誅殺秦朝的官吏,揮師吞併了桂林和象郡,這纔將嶺南秦軍統一了起來。然而趙佗對秦朝並沒有感情,甚至認爲“秦爲無道,天下苦之”,所以嶺南秦軍就更沒理由回援中原了。

陳勝吳廣起義,嶺南50萬秦軍爲何拒絕回援?秦始皇遺詔真存在嗎? 第3張

綜合這四大苦衷,嶺南軍團回援是不可能了,還不如和越人和解,開闢新的國度。於是趙佗建立了南越國,實現了秦人與越人的和解,成爲後來漢朝的勁敵。

當然很多人認爲是秦始皇不讓嶺南軍團迴歸中原,這自然是無稽之談,史書上並無此記載。類似記載出自歷史小說《大秦帝國》。要知道“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若本土都丟了,嶺南地區就能獨存?恐怕秦始皇不會那麼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