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合縱攻秦過程中,爲什麼六國每次都從函谷關下手?

合縱攻秦過程中,爲什麼六國每次都從函谷關下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說起戰國時期的合縱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秦國崛起後,其他六國決定採用合縱策略共同對抗秦國。後來多次發生五國攻秦的戰爭,例如函谷關之戰、五國攻秦之戰等。當時這些戰役幾乎都選擇從函谷關下手,這個地方究竟有何特別之處呢?公元前241年,魏、趙、韓、楚、燕五國決定一起伐秦,結果聯軍好不容易攻至函谷關,最後卻被秦軍擊敗,此後再也沒有諸侯國能阻擋秦國的崛起。函谷關對於秦國來說是不能丟掉的重要領地,一旦函谷關失守秦國便危矣。

戰國時期在趙國明明有第二條路,由北方的河套地區南下突擊,攻入秦國關中,後來的匈奴和突厥都是從此南下,直逼中原王朝的首都長安,爲何六國每次都是耗力去圍攻堅固的函谷關呢?

合縱攻秦過程中,爲什麼六國每次都從函谷關下手?

六國伐秦之時,秦國虎狼之勢已經形成,東奪河西故地重創魏國,南下收服巴蜀以充實糧倉,驅逐楚國勢力出江漢以安東南,此時的韓魏都成了彈丸小國苟延殘喘!而作爲六國中國力最爲強盛的齊趙兩國卻各有自己的算盤,趙國毗鄰秦國,伐秦所得的土地趙國可以開疆擴土,但對於齊國而言,幾乎沒有任何價值,而當時燕國則被齊趙兩強國壓制下時運艱難!

合縱攻秦過程中,爲什麼六國每次都從函谷關下手? 第2張

因而五國伐秦不過是一羣各懷鬼胎的烏合之衆罷了,魏韓楚希望藉助齊趙的軍事力量消耗秦國,收復被秦國佔領的土地,唯獨趙國可以過的明確的利益,因而也僅僅是趙國提出北線攻擊線路,而實際上北線攻擊線路也僅僅只有趙國可以操作,也是趙國一家獲利!如此以來五國有那一個國家願意傾盡全力?

這座號稱“榆塞秦關咽喉要地”的金鎖關僅僅是從陝北通往西安咸陽等地的上諸多關隘的一個,僅像金鎖關那樣的峽谷路段在銅川市就有十幾公里,唐太宗李世民爲了拱衛長安在後面的險地上修建了要塞仁智宮(後更名玉華宮),再往南,還有後世長安駐軍的大本營耀州,可以說一路上盡是艱難險阻。

在這條路上玩突襲,只能成功,一旦失敗,肯定全軍覆沒。

合縱攻秦過程中,爲什麼六國每次都從函谷關下手? 第3張

所以,這種大開腦洞的突襲,只有趙武靈王這種軍事天才敢於規劃,但後來,就算是趙武靈王,依然沒敢實施,那麼對比之下,其他人還是臉撞函谷關比較划算,最起碼輸了還能跑。

五國合縱攻秦,都走函谷關並不是五國傻乎乎的,而是攻破函谷關後五國大軍可以長驅直入咸陽,沿途再無險關;並且函谷關離各國都近,有利於糧草運輸,有利於步騎車兵前進。如果從趙國境內攻入秦國,那是走的北部的九原郡及雲中郡,路途遙遠不利長途行軍,且要渡過黃河天險,攻破秦長城、再攻破離石要塞,最後穿越秦國北部廣大的領土,才能直逼咸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