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函谷關能保秦國平安 其他六國爲何不繞道攻打秦國

函谷關能保秦國平安 其他六國爲何不繞道攻打秦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秦國和函谷關,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早在戰國,函谷關便以其獨特的軍事地位傲視羣雄,而我們的“天下第一雄關”在當時還未發跡。想賈誼是何等雄才大略,言秦戰功也不得不說一句:“擁雍州之地,據崤函之固”,足以看出函谷關之險。那麼,函谷關到底爲關中地區帶來了怎樣的安全保障呢?

函谷關能保秦國平安 其他六國爲何不繞道攻打秦國

事實上,我們現在看旅遊照片,根本看不出函谷關在歷史上的險峻,但去看過古崤山狹長通道的人都知道,當地黃土峁有七八米高,中間只允許一輛汽車通過,感覺並不是很險要,但如果考慮到戰國基本都是木輪戰車作戰,那麼函谷關就是古代的一個堵點了。而且,函谷關的成功是天註定的,西邊高原,東邊瀑布,南邊秦嶺,北邊黃河。佔盡地形的優勢,在講究天時地利人和的古代,秦依靠函谷關虎踞六國,又不斷改革,終得天下。

函谷關能保秦國平安 其他六國爲何不繞道攻打秦國 第2張

有人會問了,既然函谷關這麼難走,爲什麼不繞開他,或者選擇其他路呢?不是其他六國傻,而是在當時那種情況下,晉西南到渭河下游、陝北路線都不好走,進攻函谷關成了列國與秦作戰的最佳方向。

函谷關能保秦國平安 其他六國爲何不繞道攻打秦國 第3張

據悉,秦國東北方向是晉,也曾是春秋五霸,即使經歷三家分晉,依然實力雄厚,可他們遲遲未攻打秦國,並非是他們不願攻。原來,秦晉相距雖不太遠,但二者之間多鹽鹼灘地,荒地較多,在那個生產力不發達的年代,行軍速度稱不上快,荒地缺水少食,條件惡劣,一旦遇敵,若無遮擋則是全軍覆沒。故此,利弊可見。

函谷關能保秦國平安 其他六國爲何不繞道攻打秦國 第4張

那南方呢?南方楚地廣闊,但從中原進攻難免借道奔襲,會出現各種意外,從秦嶺武關進入更是希望渺茫,武關地形狹窄,兩側山巒綿延,極易受到包圍,完全就是守軍的天堂;北方則更不必說。試想在戰國那麼個生產力不發達的年代,鐵犁牛耕還沒普及,吃飯都是問題,軍糧補給難免疏漏,長途奔襲極易受困,且北地多外族,難免會產生很多糾紛。

函谷關能保秦國平安 其他六國爲何不繞道攻打秦國 第5張

但孟子有云: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安天下不以兵戈之利。古時關隘的沒落,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性,而函谷關的沒落,本質上是關中地區在中國歷史上地位的下降,關中之固來自於函谷關之狹,可到了東漢劉秀因政治因素遷都洛陽,中原腹地經濟模式開始興起,黃河流域開始發展後,關中地位也開始不斷下降。

到後來,南方經濟也開始發展,長江流域因爲水系發達,糧產量和商業貿易很快超越北方,政治中心也開始搖擺,而關中地區徹底變成了一個過渡地區,關中衰落,南北形成,函谷關就沒有太多的戰略防禦意義了。

函谷關能保秦國平安 其他六國爲何不繞道攻打秦國 第6張

而且天意弄人,地理條件和氣候的變遷,也讓函谷關開始慢慢沒落,隨着氣候變化,關中地區趨向乾旱,水土流失成了關中地區平衡錯位的主要動力,渭河開始斷流淤積,一系列的連鎖反應,使得之前的地理優勢逐漸喪失,無法據守要地培養雄兵,而潼關則順利接過“金手指”,成爲“人生贏家”。當然話又說回來,每個朝代幾乎都會易址,潼關最後也難免落其窠臼。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