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函谷關之戰爲什麼秦攻五國而齊不選擇營救?

函谷關之戰爲什麼秦攻五國而齊不選擇營救?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9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周慎靚王三年(公元前318年),在合縱攻秦之戰中,魏、趙、韓、燕、楚五國聯軍在函谷關(今河南靈寶北)進攻秦軍的作戰。  

函谷關之戰爲什麼秦攻五國而齊不選擇營救?

函谷關之戰

秦國的東向擴張和張儀的連橫策略,嚴重威脅到東方各國。二年,在齊、楚、燕、趙、韓等國支持下,魏王驅逐張儀,改用公孫衍爲相,行“合縱”之策。次年,在公孫衍的推動下,魏、趙、韓、燕、楚五國共推楚懷王爲縱長,組織聯軍進攻秦國。公孫衍還聯絡義渠國由側背進攻秦國,配合聯軍。秦送“文繡千匹,好女百人”(《戰國策·秦策二》)給義渠,以緩其威脅,然後發兵於函谷關迎戰。聯軍因各有所圖,步調不一。

楚、燕兩國暫時受秦威脅不大,態度消極。只有魏、趙、韓三國軍隊與秦軍交戰,被擊敗。聯軍向東撤退,至修魚(今河南原陽西南)。同年,義渠君認爲秦送厚禮實是暫時策略,秦國強大終對己不利,便乘五國攻秦之機,出兵襲擊秦國李帛。秦軍一支倉促迎戰,大敗於此。然而,這一戰並未影響全局。四年(前317年),秦遣庶長樗裏疾率軍出函谷關反擊韓、趙、魏三國聯軍,於修魚大敗聯軍,斬殺其主力韓軍8.2萬人。聯軍再敗退觀澤(今河南清豐南)。秦軍追至觀澤再敗韓軍,俘虜韓將鯪(一作鯁)申差。關東諸國大爲震恐。

戰國函谷關之戰,當初秦朝滅六國時,只有齊國的實力是最強大的啊,一直以來,齊國都能與秦國分庭抗禮,爲什麼秦攻五國而齊不救?

戰國晚期,齊仍保持着強盛的地位。  

函谷關之戰爲什麼秦攻五國而齊不選擇營救? 第2張

函谷關之戰

1、範睢提出的遠交近攻之計,秦國一直與齊國交好,所以秦攻五國而齊不救。

2、齊國四十年無戰爭,軍隊數量不少,戰鬥力卻不行(樂毅滅齊也嚴重打擊了齊國)。實戰很重要,臨武君荀卿論兵時就講到齊之技擊不可遇魏之武卒,魏之武卒不可遇秦之銳士。齊國的技擊之士是亡國之兵。

3、史料:《資治通鑑》卷七始皇帝下二十五年:“初,齊君王后賢,事秦謹,與諸侯信;齊亦東邊海上。秦日夜攻三晉、燕、楚,五國各自救,以故齊王建立四十餘年不受兵。君王后死,後勝相齊,多受秦間金。賓客入秦,秦又多與金。客皆爲反間,勸王朝秦,不修攻戰之備,不助五國攻秦,秦以故得滅五國。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