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中國巖畫分爲南北兩大系統,其中最知名的代表作有哪些?

中國巖畫分爲南北兩大系統,其中最知名的代表作有哪些?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巖畫是人類社會的早期文化現象,是人類先民們給後人的珍貴的文化遺產。中國的巖畫可分爲南方、北方兩大系統。遍佈龍江、內蒙古、甘肅、青海、新疆、西藏、廣西、雲南、貴州、四川及江蘇等地。

中國北方的巖畫,主要分佈在中國北部內蒙古自治區、中國西部的新疆、寧夏、甘肅和青海地區,作品風格寫實,技法主要是磨刻。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中國巖畫分爲南北兩大系統,其中最知名的代表作有哪些?

中國西南地區的巖畫,主要分佈在雲南省,表現內容主要是宗教活動,作品技法以紅色塗畫爲主;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的巖畫,主要反映人類與出海活動有關的事件,內容以抽象的圖案爲主,都採用鑿刻的技術。目前大多數發現在中國少數民族地區的巖畫,很多是古代少數民族藝術家的創造。

寧夏衛寧北山地區大麥地巖畫帶遺存的史前巖畫。經巖畫專家考證,寧夏衛寧北山地區大麥地巖畫帶遺存數量驚人的史前巖畫,是中國迄今惟一的“巖畫主要地區”,其早期巖畫可追溯到舊石器時代晚期,距今2至3萬年左右。大麥地坐落於黃河北岸的衛寧北山,在方圓6平方公里的原始環境中遺存巖畫個體圖像達8532個,平均每平方公里有個體圖像1422個,超出了國際公認的世界巖畫“主要地區”規定標準的140多倍,堪稱世界之最。

賀蘭山岩畫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遊牧民族的藝術畫廊。賀蘭山在古代是匈奴、鮮卑、突厥、回鶻、吐蕃、党項等北方少數民族駐牧遊獵、生息繁衍的地方。他們把生產生活的場景,鑿刻在賀蘭山的岩石上,來表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再現了他們當時的審美觀、社會習俗和生活情趣。

在南北長200多公里的賀蘭山腹地,就有20多處遺存巖畫。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賀蘭口巖畫。巖畫分佈在賀蘭山全長250餘公里、從北到南的十多個山口中。在賀蘭山樹林口、黑石峁、歸德溝、賀蘭口、蘇峪口、回回溝、插旗口、西蕃口、口子門溝、雙龍山、黃羊山、苦井溝,發現巖畫羣20多處,畫面總數約在萬幅以上。

中國巖畫分爲南北兩大系統,其中最知名的代表作有哪些? 第2張

將軍崖巖畫位於連雲港市海州區錦屏鎮桃花村錦屏山南麓的後小山西端,在南北長22.1米、東西寬15米的一塊混合花崗岩構成的覆鉢狀山坡上,分佈着三組線條寬而淺,粗率勁直,作風原始,斷面呈“V”形,面壁光滑,以石器敲鑿磨製而成的巖畫。這是中國迄今發現的最古老時代巖畫,是東南沿海地區首次發現的巖畫,是惟一反映農業部落原始崇拜內容的巖畫,距今約4000年。著名考古學家蘇秉琦先生稱之爲中國最早的一部天書。

寶鏡灣巖畫位於高欄島寶鏡灣,於1989年10月被發現,共4處6幅,散佈於海灣所在的山腰、山麓200米範圍內,其中最大的一幅長5米、高3米。巖畫陰刻於大平整的石面上,圖案密集而複雜,形狀如船、波浪、龍蛇、舞蹈人等,經專家考證,是距今二、三千年前青銅時代的產物,是南越先民生活的寫照。

在巖畫附近的沙丘和山岡上採集到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陶片和石器,證明很早便有人類在此活動。此巖畫爲廣東僅見,與中國北方、西南巖畫風格迥異,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科研、旅遊價值。1989年被列爲珠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具茨山岩畫具茨山位於河南省中部中嶽嵩山東南麓,地跨新鄭、新密、禹州等市,主峯風后嶺海拔1160米左右,距新鄭市西南15公里。具茨山岩畫就分佈在400~600平方公里的具茨山上,記載着史前人類的歷史。

雲南巖畫有,怒江流域巖畫、瀾滄江流域巖畫、南盤江(珠江)流域巖畫、紅河流域巖畫、金沙江流域巖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