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福州漆器始於南宋時期,它大致可以分爲哪兩大類?

福州漆器始於南宋時期,它大致可以分爲哪兩大類?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福州脫胎漆器,福建省福州市的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福州漆器始於南宋。福州脫胎漆器的優點是:光亮美觀、不怕水浸、不變形、不褪色、堅固、耐溫、耐酸鹼腐蝕。福州脫胎漆器最大特點是:輕。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福州脫胎漆器所具有的這些優點、特點,是由其特殊的製作工藝、髹漆技藝所決定的。作爲脫胎技藝同髹漆藝術相結合的產物,福州脫胎漆器的製作頗爲不易,從選料、塑胎、髹飾至成品,每件成品都要經過幾十道、甚至上百道工序。工藝非常複雜,製作和陰乾等費時,故一器之成往往需要數月,成品還需密閉在陰室裏很久。

福州漆器始於南宋時期,它大致可以分爲哪兩大類?

製作方法

福州脫胎漆器的製作方法有兩種:一是脫胎,就是以泥土、石膏等塑成胎胚,以大漆爲粘劑,然後用夏布(苧麻布)或綢布在胚胎上逐層裱褙,待陰乾後脫去原胎,留下漆布雛形,再經過上灰底、打磨、髹漆研磨,最後施以各種裝飾紋樣,便成了光亮如鏡、絢麗多彩的脫胎漆器成品了;二是木胎及其它材料胎,它們以硬材爲坯,不經過脫胎直接髹漆而成,其工序與脫胎基本相同。

髹飾技法

其傳統髹飾技法有黑推光、色推光、薄料漆、彩漆暈金、錦紋、朱漆描金、嵌銀上彩、臺花、嵌螺甸等;新中國成立後,又發展了寶石閃光、沉花、堆漆浮雕、雕漆、仿彩窯變、變塗、仿青銅等技法,並且把髹漆技藝同玉雕、石雕、牙雕、木雕、角雕藝術結合起來,使漆器的表面裝飾琳琅滿目。

產品分類

福州脫胎漆器產品大致分爲實用和欣賞兩大類,包括大花瓶、大屏風、各種磨漆畫以及茶具、咖啡具、文具、餐具等300多個規格的3000多個品種。

福州漆器始於南宋時期,它大致可以分爲哪兩大類? 第2張

歷史溯源

福州漆器始於南宋。脫胎漆器發展源於清乾隆年間,漆匠沈紹安在一座寺廟裏發現大門的匾額雖然木頭已經朽爛,但是漆灰夏布裱褙的底胚卻完好無損。細心的沈紹安從中得到啓發,回家後不斷琢磨試驗,繼承發揚了傳統漆藝,創造出了最早的脫胎漆器。沈紹安因此成爲福州脫胎漆器的鼻祖。

福州“脫胎漆器”是沈紹安通過對舊匾額的分析,瞭解了失傳已久的漢代“夾紵”技法的基本材料成分,經過不斷嘗試,將“夾紵”技法還原,並在手法、材料上有所創新的一種新型漆工藝,它的原理與傳統的“夾紵”技術息息相關。

“夾紵”製作技術,源於戰國,興於西漢,魏晉時期走向成熟。寺廟大佛,多用“夾貯”法塑造,首先豎立木柱支架,竹篦繃扎、細麻、稻草、泥土及漆灰糊封,塗上漆泥,塑出骨肉、糙漆、磨光、漆彩漆、貼金飾,開光點睛,完成後,把像內木架等重物酌量拆除,減輕重量,以供當年廟會出巡時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