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秦國需要什麼樣的變法 商鞅變法最後爲何能在秦國成功

秦國需要什麼樣的變法 商鞅變法最後爲何能在秦國成功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商鞅和秦國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秦國爲什麼需要變法?商鞅變法爲什麼能在秦國成功?

一部蕩氣迴腸的戰國兼併史,隨着魏國陰差陽錯地放棄了歷史對他們的選擇和青睞,一統天下的重擔終於要轉交到了西邊的秦國身上來了。

提起秦並天下這個話題,就必然繞不開商鞅這個人,以及他推行的商鞅變法。

他化腐朽爲神奇,改造了秦國的體質,開啓了戰爭機器高速運轉模式,最後卻不得善終,被苦心經營的國家和衷心服侍的君主拋棄了,死於自己發明的最殘酷的刑罰——五馬分屍。

他推行的嚴刑峻法,成功地將西秦這樣一個邊陲小國推上雄霸天下的頂峯,卻因秦朝二世而亡備受爭議。

他的法治思想和模式在管理效果上立竿見影,但自他以後卻無人可以複製和模仿成功,法家工具在歷史上再也無法登堂入室,甚至屢屢被棄而不用。

商鞅變法,註定是一個沉重而又複雜的歷史話題!

在逐步剖析這個話題之前,我們先要明確一個邏輯:歷史通常是大多數人書寫的,但是歷史進程卻是由極少數人推動的。

爲什麼要先突兀地插入這樣一個邏輯觀點呢?因爲是站在歷史狀態的角度還是歷史進程的角度,商鞅變法的內涵和意義是不一樣的。搞不清這一點,會在一定程度上混亂我們的認知。

如:商鞅確實是推動、加快了秦國一統天下的歷史進程,但是站在既定的歷史大局面來看,商鞅變法背後的法家思想也確實不符合作爲一個穩定的統治工具。

類比地解釋一下,有些人他確實成功了,但他並不一定就是一個好人,甚至他幹成了別人都沒幹成的事,並不能說明他比別人強。

秦國需要什麼樣的變法 商鞅變法最後爲何能在秦國成功

回到商鞅變法的這個話題上來,有幾個問題是需要我們提前弄清楚的:1、商鞅是一個什麼樣的人?2、秦國爲什麼需要他來進行變法?3、他的變法爲什麼只能在秦國取得成功?

其實這篇文章的主要任務就是先解釋清楚商鞅變法的人物和背景問題。搞清楚了商鞅的人物特徵,才能理解他背後的行爲邏輯和變法理念;搞清楚商鞅變法的時代背景,才能客觀公正地對商鞅變法進行全面的認識和評價。

商鞅的原名並不是商鞅,他之所以被稱爲商鞅,主要是因爲他在秦國變法有功,受封於商地,古人有以封地爲姓氏的習慣,人們便習慣性地稱之爲商鞅了。

他的原名叫公孫鞅,是衛國人。

衛國是一個小國家,對於公孫鞅這樣從小心懷大夢想的人來說,廟太小了。所以公孫鞅很早就到了當時的頂級大國魏國來尋求職業發展了,這和我們今天很多大學生一畢業就往北上廣深跑的思路和理念是一樣的。

籃球的都想到NBA去扣翻籃筐,踢足球的都想奔跑在世界盃的綠茵場上,這很正常。畢竟當時實力強勁的魏國是心懷政治夢想的政客們心中最理想的殿堂。

公孫鞅在魏國發展得還不錯,成功地進入了魏國宰相公叔痤那樣的頂級團隊。

公叔痤是魏國頂級的政治大拿,位高權重又德高望重,魏惠王在國事政事的很多方面都需要仰仗這位大拿。

爲魏國操勞一輩子的公叔痤年事漸高,身體一天不比一天,終於病倒在了宰相這個工作崗位上了。魏惠王對這位勞苦功高的老臣格外的尊重和感激,經常會去慰問、請教他。

眼見公叔痤逐漸不行了,有一次,魏惠王終於憂心忡忡地問公叔痤:“生死有命,我雖然想挽留您,但是誰都最終難逃一死,您若撒手人寰了,可憐我們魏國這麼一大攤子事,我又該找誰去協商呢?”

公叔痤嘆了一口氣,表示自己和魏國、魏王的緣分已盡,關於後面的事,其實自己也認真考慮過。自己身邊有個隨從官(類似於祕書處的祕書)叫公孫鞅,這個人雖然年紀較輕,但是胸中卻包羅萬象,以後可以代替我爲咱們大魏國分憂。

大家覺得公叔痤這種推薦會成功嗎?是不是很多人也曾這樣被自己的老領導推薦過?其實這種推薦的成功機率並不大。

因爲權力交接和推薦是一個非常敏感,同時也非常成熟的事情,魏惠王當時去詢問公叔痤有沒有什麼合適的人員推薦,本身就有一半成分是套路,你們領導是不是經常心中有了決定還會主動問你們有什麼建議?

另外,權力核心圈裏的人其實不太符合公開去推薦關鍵崗位的人的.你幹了幾十年的總經理,最後直接對你老闆說,我走了之後,可以由誰誰誰來接替我試試?看看你老闆會不會用你推薦的人?你老闆一定會想,這是在推薦人才還是在安排親信?

最後還有一點,並不是每一個人都符合被推薦的。商鞅當時還沒有公開證明過自己,也就是沒有取得足夠的權力砝碼,是不具備被推薦的資格的。你剛參加工作沒幾年,就被直接推薦成下一任CEO,老闆敢信嗎?敢用嗎?其他的班子成員怎麼想?今後的組織流程怎麼來維護?權力交接是有固定流程的,跨度太大是不行的。

魏惠王在得到公叔痤的臨終意見之後,心裏其實是不滿意的,只是礙於老同志的面子,便不置可否。

公叔痤一輩子在權力圈子裏打滾,也瞬間讀懂了魏惠王的心理,便請其他人暫時迴避,直接了當地對魏惠王說:“公孫鞅這個人是真有能力,不管您願不願用他,反正他千萬不能爲敵所用!您要是真不打算用他,最好是馬上幹掉他,以絕後患。”

但是,每個人的見識和思維都會受他所處的階層和位置的侷限性,你讓魏惠王這樣一個國際霸主去和公孫鞅這樣一個無名小卒去較真,魏惠王也覺得公叔痤有點小題大作了,便支支吾吾幾句就起身告辭了。

秦國需要什麼樣的變法 商鞅變法最後爲何能在秦國成功 第2張

一見如此,公叔痤便在魏惠王離開之後叫來了公孫鞅,把剛剛發生的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訴了他。然後,勸他趕緊逃走。並說自己先公後私,儘量做到問心無愧。

公孫鞅聽完之後卻笑道:“他不肯聽您的話用我,怎麼又會聽您的話殺我呢?”

公孫鞅這種迷之自信的性格最後造成了他命運的悲劇。爲什麼呢?在政治權力的鬥爭中,看待風險和收益時的角度和邏輯有時候是恰恰相反的,追求利益的時候要多往積極方面想,預防風險卻要多往消極方面想。

魏惠王此時沒有答應要用他,背後極大可能是真的不會用他;但魏惠王沒有當場答應要殺他,卻並不代表不會殺他。萬一魏惠王爲了給公叔痤一個面子,要無辜地犧牲你呢?萬一公叔痤就是一個一心爲公的人,臨終之前故意慫恿你叛國逃跑,造成你必死的理由呢?

同理,後來公孫鞅到了秦國,依然沒有把利益和風險之間的辯證關係搞明白,而是把兩者看得太絕對。秦孝公要用你就代表他兒子秦惠文王也要用你?你變法過程中讓貴族階級無奈,你變法成功了他們也一定對你無奈?

好在公孫鞅運氣還不錯,魏國當時還真沒人在意他的生死。只是沒人搭理的他在魏國又混了一年多,差點連基本生活保障都成問題了。

萬般無奈之下,心裏極度飢渴的公孫鞅跑到了秦國去另謀出路。爲什麼他會選擇秦國呢?因爲公孫鞅這個時候算是想明白了,其實不管就業平臺的大和小,只有在自己被需要的前提下才有意義。

魏國雖然平臺大,但是沒人搭理他,然並卵;秦國雖然平臺小,但是這裏最有希望需要他,說不定能幹出一番大事業來。

爲什麼當時的秦國會給公孫鞅有可能被需要的感覺呢?因爲當時的秦國也很飢渴、很焦慮、也困惑,他們急切地需要一些外來人才和新鮮思想來幫助他們打破困局。早在兩年前,秦國的國君秦孝公就頒佈了招賢令,在全世界打招聘廣告。這讓公孫鞅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秦國需要什麼樣的變法 商鞅變法最後爲何能在秦國成功 第3張

秦孝公在剛剛繼位時頒佈的《求賢令》是這樣說的:咱秦國以前也霸氣過,春秋時期,咱老祖宗秦穆公登頂春秋霸主,東抗強晉,西揍戎狄,國境線直接推到了黃河邊上。那時候,一說起咱們關中老秦,天下諸侯誰敢不服氣?可是後來,由於咱老秦家後繼無人,這些年越活越不像樣了,大家都瞧不上咱們了,東邊的魏國還搶走了我們河西五百里地,真是讓我們老秦家顏面掃地。我爸繼位之後,又是遷都,又是整軍,想要振興咱關中老秦家,惋惜任重道遠,他老人家幹了沒一半,就過早地離開了秦國人民。我現在要繼承我爸的偉大遺志,恢復咱老秦家的無上榮光,心理壓力特別大,吃不香睡不着,誰要是有本事幫我把大秦變強,寡人重重有賞,要錢有錢,要地有地,要美女有美女,要地位有地位,咱老秦家是講誠信、願意給待遇的好公司。

最是真誠打動人,公孫鞅就是被這篇求賢令吸引到秦國去的,因爲秦孝公說的基本上都是實情。這些年,秦國的戰略發展通道被三晉大地卡得死死的,確實沒有什麼作爲。文化上,別人鄙視他們;軍事上,別人吊打他們;經濟上,別人抵制他們;外交上,別人忽視他們,秦國確實越來越沒有國際存在感。

秦孝公是一位感覺自己病得很重的病人,公孫鞅覺得自己醫術高明但懷才不遇,於是,這對千古留名的歷史組合就此走到了一起。

秦國這種招賢納士的行爲被千古稱頌,但其實背後的風險也是蠻大的。因爲你招過來的都是以前沒有證明過自己的人才,換句話說,是不是人才還得兩說,你自己必須要有很強的識別能力,不然就容易被別人渾水摸魚。

秦孝公其實對試用期的公孫鞅很不滿意,因爲他在問公孫鞅要治國方案的時候,公孫鞅總是好他大講傳統的那套廣施仁政、厚積薄發。秦孝公表示,這一套深入人心的方案我不懂嗎?我要是有時間去這樣慢慢調理,我還要請你來幹什麼?寡人要的是能立竿見影的速效方案!

公孫鞅一見老闆不滿意,只能來回換方案,但是換了兩次,均不管用。最後,迫於無奈之下,終於提出了自己的冒險治療方案,以前我跟你講的那都是“王道”,今天我來跟你講講什麼是“霸道”,“霸道”就是毀滅一切,唯我獨尊,你不是要恢復祖上榮光嗎?要稱霸天下嗎?有膽子試試我這套祕笈嗎?

正常情況下,過剛易折的道理秦孝公不可能不瞭解,公孫鞅的“霸道”思想後遺症肯定是很厲害的。但是,奈何秦孝公也是個極端分子,只要能讓秦國變強大,其他副作用都可以忽略,誰特麼管得了那麼多!

兩人一拍即合,終於開始聯手在秦國推行起轟轟烈烈的“商鞅變法”來了。從前期的描述來看,之前的治國理念其實類似於中醫方案,講究“綜合調理、系統治療”,這種方案比較溫和,療效長久,副作用比較小;而商鞅變法則類似於西醫方案,哪裏不好切哪裏,哪裏不好換哪裏,風險大但是療效快,且副作用很嚴重。

秦國需要什麼樣的變法 商鞅變法最後爲何能在秦國成功 第4張

秦國爲什麼會選擇這套急於求成的方案呢?其實主要還是因爲人在一種急切的心理之下,很多時候是很難有心思去考慮什麼面面俱到的。今天,有很多窮怕了的人爲了賺錢不擇手段也是這個道理。

這種偏極端的選擇,其實是一把雙刃劍,對於很多病情嚴重但又無計可施的人來說,不失爲一種正面的嘗試,但是,很多沒有被逼入死角的人一般不會選擇這種大破大立的改革,誰特麼會動不動就去搞高空走鋼絲這樣的極限實驗?

秦國的變法需求,其實主要對應的是今天的窮人心態。但是,很慶幸,秦國最後賭贏了,很多商鞅變法的擁泵者正是因爲秦國最後的既得勝利而對商鞅變法的思想推崇不已。

一個賭徒,老是在賭桌上贏錢,如果有人跟他說十賭九輸的道理,他能聽得進去嗎?一個惡棍,他現在擁有的一切都是靠着不講道理地使用拳頭得來的,如果有人跟他說與人爲善的道理,他能聽得進去嗎?一個妓女,她的吃穿用度都是依靠陪人睡覺的方式來換取,如果有人和她講自強不息的道理,她能醍醐灌頂嗎?

總之,要真正搞清楚商鞅變法的來龍去脈,把秦國當時的狀態和心理弄明白很重要,至少不會唯結果論、機會主義去看待商鞅變法的功能性。

打個比方,商鞅變法就是一場手術,恰巧治好了秦國當時的一身重病。但這並不代表商鞅變法這種醫術高明無比,也不代表這種醫術符合其他的病情或患者。

那麼,商鞅變法在秦國的成功爲什麼會成爲歷史獨一份呢?這麼好的案例,這麼好的經驗,爲什麼在此後的幾千年,沒有人願意嘗試它的模式,或者嘗試之後也沒法成功呢?

其實,很多人對於歷史的認知是偏表面化的,即只看重現象和結果,而不注意邏輯的遞進。變法這種事就是大破大立,基本上相當於推倒重建的大工程,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沒人願意搞這種大工程。因爲搞大工程寓意着難度、成本、風險都很大。

古往今來,凡是要強行推行變法的,均少不了幾個必備的條件,一是領導人的決心,二是形勢的逼人,三是牛人的機會。就商鞅變法來說,領導人秦孝公的決心是顯而易見的,秦國那種搖搖欲墜的形勢也是亟需改善的,公孫鞅適逢其會的機會也是恰到好處的,所以才催生了商鞅變法的誕生。

秦國需要什麼樣的變法 商鞅變法最後爲何能在秦國成功 第5張

但這還不是秦國變法成功的關鍵,它成功的關鍵其實只有一個,那就是秦國當時太落後了。

很多人覺得把落後當成成功的理由,簡直有點太荒謬,但事實有時候就是這麼不可思議。因爲落後在很多時候本身就是一種優勢。

衆所周知,變法意味着重建,勢必會冒犯很多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推行過程中遇到重重阻力是可想而知的。你動了別人的財路,別人就會想方設法去斷你的生路,不流血,是很難變法成功的。

比如今天的拆遷,沒點衝突,拆遷能成功嗎?

那麼,大家想一想,究竟是在一個成熟的老城區拆遷難度大一些,還是在一個封閉的小山村拆遷難度大一些?對於推倒重建的工作來說,落後就是一種最大的優勢,舊的東西推倒的阻力小得多,新的東西建立的成本也順暢得多。

秦國的貴族雖然被變法冒犯了利益,但是同樣是損失,損失的基礎和額度不一樣,興致也完全不一樣。那些貴族若是根深蒂固,家大業大了,他們捍衛自身利益的決心和能力也會隨之越強。相反,他們的日子只是比普通人過得優越一點,自身實力和地位並沒有那麼尊崇和強大,更容易妥協。

窮人的錢永遠比富人的錢更好搶!

同時,因爲秦國的整體落後,變法運動可以爭取和團結的力量是不是越多?整個國家意願是不是更容易貫徹?若大家都日子過得安安穩穩、舒舒服服,誰特麼願意跟着你去變法?

人,往往只有在沒有更多更好的選擇時,纔會豁出去一條道走到黑,纔會忽視風險去勇往直前。

商鞅變法其實就是一劑新藥,因爲秦國的醫療資源本就相對十分空虛和貧乏,所以它才能迅速地佔領整個市場,順利地推行下去。

待到天下一統之後,國家概念被升級了,幾乎沒有任何一個一統王朝能夠變法成功,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體量大了,阻力也大了,改造整個國家的思想體系、利益鏈條的難度太大了。很多變法(王安石變法、張居正變法等),局部試點,效果很好,全面推廣的效果卻一塌糊塗,就是這個原因。

秦國需要什麼樣的變法 商鞅變法最後爲何能在秦國成功 第6張

以上基本上就是商鞅變法的前期背景問題了,商鞅和秦孝公在強烈的個人意願的推動下,基於重症用猛藥的理念,設計了一套偏極端的治療方案,以便達到立竿見影的治療效果。而秦國因爲本身就很落後,抵抗勢力的能力和意願均沒有想象中那麼強大,商鞅變法才得以順利地推廣。

背書了這樣一個背景,在後續介紹商鞅變法的內容、過程和功效的時候,大家纔不會覺得生硬和突兀。

歷史從來都是需要靜下心去看的,特別是像商鞅變法這種爭議已久的話題,邏輯上的粗獷和鬆散都將導致我們看得不夠通透。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