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明末清初之際,徽派民居門樓造型常見類型有哪些?

明末清初之際,徽派民居門樓造型常見類型有哪些?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徽派建築中常見的門樓形式有城門、宮門、殿宇門、府第門、山門、如意門、五脊門樓、牌樓門、垂花門、花門、隨牆門、什錦門、字匾門、拱形門等。現存徽州古民居多爲明清遺構,門多爲隨牆門,其所處位置境況、造型、色調、材質既具有鮮明的地域性。

明末清初之際,徽派民居門樓造型常見類型有哪些?

明至清初,徽派民居門樓造型常見有八字形、牌樓形、垂花式、字匾式等。一般官吏和商賈居住在衚衕的南半部,門樓在主房的西北,多用如意門。門樓雖小卻十分華麗。門小院大房屋多,屬於那種顯貴不漏富之意。

字匾門是徽州地區最爲常見的一種門樓制式,又被稱之爲門楣式門樓,在徽州民居中被廣泛的使用。既然稱爲字匾門,門前最爲顯著的地方自然留有字匾門的空間,在淡淡的文字區域薰陶後,圍繞字匾的四周,磚雕工藝幵始淋滴盡致的發揮。

字匾門的構件由上至下主要構件爲:魚吻、束腰脊、瓦當,滴水、五路檐線、門簪、浮雕橫枋、匾額、下枋、掛落、輔首、門濫、抱鼓石或石獅。

在字門的屋頂樣式中,除卻歇山頂多用於宮殿式或公共祠堂類建築,所以不能用於以民居建築外,懸山式與硬山式屋頂結構在徽州民居建築都較爲常見。其中,懸山式屋頂又分爲雙角起翅的小挑檐,下伸檐口,上覆以瓦片,脊部最上部多附加各式俄脊獸的;雙角不起翅的小批檐,多覆以青灰色板瓦,形制較爲簡單。

垂花門又被稱之爲垂蓮門,因其檐柱不似字匾門一樣平行於下枋,而是垂吊在屋檐下,垂柱底部有一垂珠,通常雕刻成蓮花或花籃的形式,端莊華麗較爲醒目,故此得名。

明末清初之際,徽派民居門樓造型常見類型有哪些? 第2張

垂花門在宋元符三年(1100年)成書的宋營造法式上就被數處模糊的提及,其作爲徽州古民居門樓裝飾的另一種歷史悠久的形制,營造法式中提及的“虛柱蓮華蓬五層”就與徽州明清時期的垂花門極爲相似。

嚴格意義上說,徽州的垂花門源自於北方四合院垂花門的變體,北方建築多木構,但是徽州地區空氣溼潤多梅雨,木構建築不僅不易保存而且有安全隱患,徽商返鄉後把垂花門的形制與徽州字匾門相結合,並運用了徽州地區的磚雕工藝,形成了現如今我們看到的具有徽州地方特色的垂花門。

垂花門與字匾門的裝飾結構大體相似,但與字區門相比,垂花門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左右兩端伸出下枋的垂花柱了。正是由於兩端各伸出的垂花柱,所以不能像字匾門一樣可以直接落於門框石柱的上面,必須要向兩側外擴,所以垂花門整體的形象比之字匾門要寬、長,不似字匾門給人感覺那麼的緊湊。

另外,由於垂花門向兩側擴展的原因,源自於字匾門的字區空間也相應的拉長變窄,到了民國時期的垂花門甚至已經把字區的空間用浮雕橫枋和樑蛇等純粹裝飾構件進行了替代。

在垂花門字匾的下方,原本字匾門上的浮雕下枋和掛落也被建築上的月樑和雀替所替代,這也是垂花門與字匾門最爲明顯的區別之一,而雀替的造型也不似字匾門上的掛落一樣簡單,其造型紋樣十分豐富,主要分爲幾何紋、捲雲紋和動物紋三類

拱形門作爲字匾門的另一種變體,通常設置在徽州民居建築次要位置的偏門或側面等處,其整體的裝飾結構自字匾以上,與字匾門極爲相似。

但是由於石制的門框上方採取了弧形設計,字匾的形態爲了迎合門框的形狀,也擺脫了字匾門和垂花門上面方正的形態,而採取了弧形字匾。而多數徽州民居建築中的拱形門甚至取消了字匾上方的房檐、橫枋、樑駐等裝飾性構件,只留下了光秀秀的弧形字匾和門框以供行人出入。

拱形門的形態中國自古便有之,從建築的角度上面說,弧形的設計能起到穩固、節省建築材料和便於施工的優點;從人文的角度上面說,徽州民居建築中的拱形門採取的上圓下方的造型結構,也暗合了徽州地區崇尚的天圓地方的文化理念,而與正門處的矩形門框意味着保護、守財的意義不同,拱形門位於偏門意味着流通和招財的含義,以經商聞名的徽商們是絕不會放過這麼一個具有好兆頭的側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