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關於明末清初史學家談遷有趣的故事有哪些

關於明末清初史學家談遷有趣的故事有哪些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5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國榷》是我國歷史上的一部編年體史書,全書達四百多萬字,記敘了從明太祖誕生至清兵入關爲止的三百多年的歷史。書中敢寫他書多不敢寫,其中史料又十分考究,故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史書鉅作。《國榷》的作者名叫談遷,那麼談遷是誰呢?  

關於明末清初史學家談遷有趣的故事有哪些

談遷畫像

談遷,原名以訓,字仲木,明亡後改名“遷”,是明末著名史學家,自幼博覽羣書,經史百家無不通曉,對史學尤感興趣。與同時代的讀書人不同的是,談遷雖然有才,但終生不仕,以抄書、做師爺爲生。自天啓元年開始,談遷以明實錄爲藍本著寫明史。因過去的史料諸多錯落造假,故談遷遍查羣書,對所用史料精心考證,終於完成一部編年體史書的初稿,取名《國榷》。

清順治二年,明亡第二年,仕清的故交請談遷在新朝做官,被他拒絕。是年,忍着喪國之痛的談遷在《國榷》中增加了崇禎、弘光兩朝史實。兩年之後,就在《國榷》幾近完成之時,這些傾注了作者畢生精力的書稿全部被竊,而此時的談遷已經五十多歲了,打擊可想而知。但談遷並未心灰意冷,他很快就從痛苦中回覆過來,決定重寫《國榷》。他四處探訪明朝移民,收集明代邸報和公文等官府材料,歷時六年終於完成四百多萬字的新《國榷》。

清順治十三年,談遷南下回歸海寧府,次年去山西平陽做幕僚,病死於幕所。談遷自幼家貧而刻苦好學,一生未曾浸染於官場,只靠抄書、代筆等維持生計。談遷雖“窮”,然志不窮,在當時史書都是由官方編撰的環境下,立志私人寫史,數易其稿而不倦,其精神值得學習。

 談遷的故事

說到談遷,其實我們都並不會感到陌生。因爲,在歷史書籍上我們都曾經瞭解過他,知道一些關於他的事蹟。

關於明末清初史學家談遷有趣的故事有哪些 第2張

談遷像

他生於一五九四年死於一六五七年,是我國古代明末清初時期著名的歷史學家。在他的一生之中,從來沒有做過一官半職,一生的生活條件都極爲艱苦,甚至因爲生活條件差,給他遺留下了許許多多的病痛,在他晚年的時候不斷地折磨着他的身心。

他從小家庭情況就極其的貧寒,但是,生活的艱難困苦並沒有把他給擊敗。反而是這樣的生活條件磨礪了他的意志,成就了他。

他從小被磨礪的意志在後來的生活中讓他不斷的堅持下來,甚至是在後來那部聚集了他多年的心血的鉅作——《國榷》的手稿被偷的時候,他還能夠振作起來,提筆寫出一部更加完整的鉅作之時都是密不可分的。這與他的從小到大所有過的生活經歷都是分不開的。如果是一個平常人,沒有經歷過挫折,也沒有生活的打磨。那麼在如此沉痛的打擊降臨的時候,是無法再次振作起來的。

而談遷經過多年來的艱苦生活中的一次又一次的磨礪,早已經是心強志堅,無法與常人相提並論。所以他纔會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再次提起筆桿,奮筆疾書。甚至還爲了將作品的準確性提高到最大,不惜萬里進行實地的考察,研究。

最後花了四年多的時間,完成了一部比之前丟失的那部手稿還要準確、完整的歷史史書——新的《國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