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宋朝的經濟十分富足,當時的百姓過着怎樣的生活呢?

宋朝的經濟十分富足,當時的百姓過着怎樣的生活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3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知道宋朝嗎?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詳細介紹。

有一部以宋朝爲背景的電視劇熱播,《清平樂》在互聯網上掀起了一股宋朝熱,尤其是它反映了一種宋氏美學,王凱飾演的宋仁宗在衣着上十分還原,氣質上也有一股神韻。但是,這部劇整體凸顯的富足、悠然自得的主旨卻不能代表整個宋朝人民的真實生活。

宋朝的文化可以說挺繁榮,因爲宋太祖立下“不殺言事士大夫”的規矩,士大夫階層得到保障,於是誕生了一系列以士大夫爲核心的宋氏美學,比如書法、詩詞、瓷器、山水畫等,所以學者陳寅恪說中國文化在趙宋達到頂峯。宋朝文化與科技的發達有較高的可信度,但是說到宋朝經濟富足的都可以享受到“清平樂”,這就有點可疑了。

宋朝的經濟十分富足,當時的百姓過着怎樣的生活呢?

宋仁宗年間,大臣包拯向當朝皇帝獻上一封奏摺,他先是說這三十多年來朝廷官吏增長了一倍多,比政府真正需要的官員多了幾倍,而且財政收入比前朝增加了兩倍多。於是,他指出了問題所在,納稅的人數沒多大變化,而土地的收成相比前幾年是有減無增,但朝廷的財政收入卻增長得如此多,這是爲什麼?原因只能有一個:當朝徵稅已經越來越傾向於橫徵暴斂。

關於宋代稅收之重,另有宋官員晁說之,曰:“宋賦、役幾十倍於漢”。甚至還有人得出:雖然宋代人口和疆土不及漢唐,但國家財政稅收卻比唐朝多7倍的結論。可見,宋朝稅收是如此之重。

包拯繼續說,由於朝廷最近幾年有越來越多的事需要花錢,於是在徵收之外還發明瞭一個新花樣,叫作“折變”。比如江浙地區,一斗小麥折算成34文的稅,但地方發運司部門卻把規定改成將小麥折算成錢,每鬥小麥折算成94文的錢,結果是百姓的負擔變成以前的3倍重。

宋朝的經濟十分富足,當時的百姓過着怎樣的生活呢? 第2張

宋朝除了“折變”以外,還有“支移”。支移,是指每戶人在上交實物來納稅時,由於北宋政府想讓不足的地方用別處剩餘的來彌補,於是大多數情況下要求民衆不要把實物繳納到本地部門,而是去北部邊疆的宋朝軍隊駐守之地交納。因此,這種納稅地方發生轉移的行爲叫做“支移”。

其實,原本應是民衆在離自己家近的地方繳納實物,再由北宋政府統一安排地方官員將實物集中向邊境運輸。然而,轉運這種應是朝廷本分的工作,卻也要讓作爲納稅人的民衆來承擔,因此運輸途中若是遇到偷竊搶劫、丟失損耗等事故自然都是民衆來承擔。北宋政府可謂精心設計了這樣一種妙策,不僅大大縮減了自己的成本,還解決了邊疆軍隊的糧食問題,卻讓平民百姓來承受更多的負擔。

北宋當初在統一過程中,爲了能成功消滅掉各個地方的割據政權,就大量鼓吹說凡是我朝軍隊所到之處,都把首要任務放在“去民疾苦”上,減少那些苛捐雜稅。結果實際上,北宋政府成功繼承了割據政權們對各種各樣雜稅的徵收,連後來朱熹都說前朝的盤剝之法“本朝皆備”,民衆的負擔不減反增。

之所以說宋朝的徵稅範圍跟之前朝代相比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在於平民百姓的平常勞動生產、所有生活中能用到的東西,都無一例外地要被徵稅。比如,進京趕考走遠路經過稅務關卡、身上帶有的銅或鐵製的錢幣要被徵稅,結婚娶妻或把女兒嫁出去要被徵稅,家裏起房子要收稅,還有犁頭等農具也要徵稅,等等。

宋朝的經濟十分富足,當時的百姓過着怎樣的生活呢? 第3張

而這些所徵之稅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就比如“釀酒麴錢”稅。在南唐時期,政府除了徵正稅之外,另有十餘項雜稅。其中的“釀酒麴錢”稅到了宋朝後,官方已明令規定不許民衆私人造酒,然而卻對原南唐統治範圍內的地方民衆,依然徵收“釀酒麴錢”這個稅。各種各樣名義的稅收鋪天蓋地而來,宋朝的民衆活得如同韭菜一般。

除了徵稅方面,在生活必需品的購買上,朝廷的盤剝絲毫不鬆懈。北宋和金國結盟滅掉遼國後,收復了遼國的部分領土。原來遼國統治時期的這片土地上的民衆,可以用10文錢左右來買到食鹽一斤,宋朝接管這片土地後,改用自己一直使用的食鹽朝廷壟斷專賣的做法,把食鹽價格提高到每斤200至300文錢,這價格竟是原來的20多倍。

故而可以說,恪守着“祖宗家法”的宋朝皇帝們,似乎沒有把民衆生活貧困列入重視的範圍內,因爲他們認爲真正能危及到皇權穩固的是政府的吸取能力。所以,要是能穿越回某個朝代,除非你是士大夫,若是平民百姓,宋朝不是一個合適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