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秦漢時期經濟重心都集中在北方,爲何後來會向南方轉移?

秦漢時期經濟重心都集中在北方,爲何後來會向南方轉移?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古代的經濟重心,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小編爲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蹟。

在歷史的早期,幾乎所有的主流文明都是在北方誕生的,它們的發源地也是產生在北方的黃河流域附近,例如堯、舜、禹時期,夏商與西周,都是集中在黃河的“三河之地”進行起源與發展,而春秋時期的齊桓公、晉文公等等的發展也都是在這一片傳統的中原地區,而“春秋五霸”中南方僅出現了個楚莊王,由此可見當時南北地區差異之大,但是後來隨着歷史的發展,全國的經濟重心卻向南方轉移了,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秦漢時期經濟重心都集中在北方,爲何後來會向南方轉移?

北方中心,初遭破壞

秦漢時期,全國呈現一個統一的狀態,這時候不論是政治中心也好,經濟重心也好,全都集中在北方,南方依然十分落後。等真正南方發展有所改觀的時候,是在東漢末年的三國時期,東吳的孫氏佔據了長江下游的江東地區,對當地的發展作出了初步貢獻,與之相反的是此時的北方正在戰亂頻發。

時間到了西晉末年之時,“五胡十六國”造成的動亂,使得大批的人口隨着晉朝皇室的遷移而南渡,大批人口轉移到南京附近等地區,給當地的發展帶來了較大的契機,而此時北方的“五胡”南下,卻開始對黃河流域造成初步的破壞。

秦漢時期經濟重心都集中在北方,爲何後來會向南方轉移? 第2張

南方迅速增長,北方已露頹勢

雖然在東晉以及南朝時期,南方得以迅速發展,但畢竟是底子薄,發展的程度十分有限,而北方雖然經過五胡十六國以及北朝的動亂,卻因爲原有比較深厚的根基,並沒有說大傷元氣。隋唐時期,隋煬帝修建的大運河也對南方的發展起到了貢獻,入唐以後,受到氣候以及環境的影響,北方關中一帶的經濟狀況雖然不能與秦漢時期相比,但如果沒有自然災害,還是能夠滿足日常所需,只是如果遇到災荒之年,皇帝與文武百官要到東邊的洛陽“就食”,意思就是去洛陽避難。

雖然這時候的北方依然穩定,但總體來看,北方的地力在經過千年的開發之後已經開始走向衰弱,包括農田水利技術也遇到了發展的瓶頸,最重要的是屢屢遭受戰亂的破壞,已然出現頹勢。 與此相反的是,南方原本自然條件就得天獨厚,而且所受到的戰亂侵擾也比北方輕,在發展上已經明顯處於上升之勢。

此消彼長,徹底轉移

南北雙方的此消彼長,在唐朝中期的安史之亂後逐漸拉開了差距,這場持續數年的大動亂,在河北一帶爆發,戰火幾乎蔓延到了半壁江山。在唐政府好不容易平息戰亂以後,北方已經殘破不堪,而且還形成了潘鎮割據的局面,河北河南大部分地區脫離了唐朝廷的管轄,幸運的是,這時候南方的大部分地區對唐朝廷還是比較忠誠的,與此同時北方的大批人口也已經逃難到了南方,揚州就是在此時一躍成爲了全國的經濟中心城市。

秦漢時期經濟重心都集中在北方,爲何後來會向南方轉移? 第3張

唐末的五代動亂,再到遼、金與北宋的對峙,所造成的的不僅是軍事上的禍亂,也使得北方的經濟進一步摧殘,人口遷移南下,水利得不到維修,黃河水患嚴重,南北方差距進一步拉大。“靖康之恥”後,北方淪爲金人的統治區,人口再度出現了南移,南宋的偏安一隅的幾百年,使得國家的中心徹底從原來的北方轉向了南方。

中心從北向南的轉移,在人才產生方面也可以看出來。北宋之後,南方不僅僅是經濟財富超過了北方,就連人才方面也逐漸勝過了北方,北宋之前,孔子、孟子、荀子等這些都是屬於北方,而北宋之後的,朱熹、王陽明等則都屬於南方。

其實經濟從北方轉移到南方是必然的,南方條件原本就得天獨厚,戰亂又是主要發生在北方,自然而然的人們就會向着更適合生存的地方遷移,這也是歷史發展走向中一個必然的趨勢。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