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項羽生於宿遷,起義於蘇州,自刎於安徽,爲何最後葬在泰安?

項羽生於宿遷,起義於蘇州,自刎於安徽,爲何最後葬在泰安?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7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項羽,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小編爲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蹟。

關於項羽的出身來歷,司馬遷記載得清清楚楚,即今天江蘇宿遷人,楚國貴族項氏。

《史記·項羽本紀》:項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時,年二十四。其季父項梁,樑父即楚將項燕,爲秦將王翦所戮者也。項氏世世爲楚將,封於項,故姓項氏。

秦朝時,秦始皇在宿豫境內設下相縣,“下相”是因置於古相水下游而得名,其城址位於今江蘇宿遷宿城西南郊(廢黃河西岸)古城村。南北朝北齊時,廢除了下相縣,其境由宿豫縣統轄,此後下相之名再未出現。

項羽生於宿遷,起義於蘇州,自刎於安徽,爲何最後葬在泰安?

01

項羽生於宿遷,但起義在蘇州,即秦始皇設置的會稽郡。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遊到會稽,排場之大反而激起了項羽鬥志,對項梁說“彼可取而代也。”一年之後陳勝吳廣起義,會稽太守殷通是項梁好友,勸說項梁起兵造反,但項梁想要真正掌權,於是殺了殷通、接收殷通部下,“得精兵八千人”,然後再舉旗起義。

以八千蘇州兵爲骨幹,項梁打造了一支無敵之師,屢戰屢勝復辟了楚國,立楚懷王之孫羋心爲王。這時,天下大亂,六國紛紛復國,秦二世派章邯平亂,而章邯不負衆望,接連打敗叛軍,唯獨在項梁項羽這裏栽了兩跟頭。

《資治通鑑》:項梁已破章邯於東阿,引兵西,北至定陶,再破秦軍。項羽、沛公(劉邦)又與秦軍戰於雍丘,大破之,斬李由。

項梁兩勝章邯(一次是項羽領導),被楚懷王封爲長安候,號爲“魯公”,封地即今魯西南一帶,其親近部卒家眷多駐紮項梁封地。項羽曾敗章邯於古阿,此後東阿一帶便成了項羽的根據地。項梁因爲驕傲自滿,在定陶一戰中最後被章邯擊殺,他死後餘部都歸項羽所領。簡而言之,東阿到魯西南一帶是項氏或項羽的根據地,也是後來項羽定都彭城(徐州)的重要原因之一。

項羽生於宿遷,起義於蘇州,自刎於安徽,爲何最後葬在泰安? 第2張

02

在《漢書》中,東漢班固將兵家分爲四派,即兵權謀、兵陰陽、兵技巧、兵形勢。項羽是兵形勢的代表,基本特徵是“形勢者,雷動風舉,後發而先至,離合背鄉,變化無常,以輕疾制敵者也。”簡而言之,項羽即天才戰術大師,他親自參加的戰爭幾乎都贏了,但缺少戰略眼光,所以越打越慘。

項梁戰死的定陶之戰,項羽有無參加,史書沒有記載。如果不算這一戰,項羽一生只敗垓下之戰一場。唯一的一場戰敗,卻決定了項羽失敗的命運,可見一千個戰術勝利,也比不上一次戰略失敗。垓下之戰慘敗後,項羽一路南逃,大約在如今安徽和縣烏江鎮,項羽因跟隨他的“八千江東子弟兵”幾乎全都戰死異鄉,無顏再見江東父老,於是性格驕傲的項羽羞愧不已,不願過江忍受江東父老期望的眼神,乃於烏江邊上自刎。

以烏江命名的地方,中國至少有六個,貴州烏江、廣西烏江、湖南烏江、江西烏江、安徽阜陽烏江與安徽和縣烏江,其中項羽自刎的地方,最可能的是安徽和縣烏江。垓下之戰地點是安徽宿州靈璧縣東南四十里的沱河北岸,之後項羽一路南逃,《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項王至陰陵,迷失道”,阜陽在陰陵之北,因此項羽應該是在和縣烏江自刎。

03

項羽生於宿遷,起義於蘇州,自刎於安徽,古人落葉爲安,這三個地方與項羽關係密切,劉邦本該在這三個地方選擇一處埋葬項羽,爲何最後將項羽葬于山東泰安?

項王自刎之後,楚地皆降漢,但唯有魯地一直堅持抗漢不降。

《項羽本紀》:項王已死,楚地皆降漢,獨魯不下。漢乃引天下兵欲屠之,爲其守禮義,爲主死節,乃持項王頭視魯,魯父兄乃降。

項羽生於宿遷,起義於蘇州,自刎於安徽,爲何最後葬在泰安? 第3張

直到劉邦拿出項羽人頭,魯父兄才降漢。魯地爲何不降?原因很簡單,東阿到魯西南一帶是項羽根據地,而且之後楚懷王在鉅鹿之戰前,還封“項羽爲魯公”。也就是說,魯西南一帶是項羽的封國,最根本的根據地,是項羽的死忠。

魯父兄投降後,劉邦按照魯公這一封號的禮儀,把項王安葬在谷城附近,即現在位置,並建祠堂以祭祀,《史記》記載“始,楚懷王初封項籍爲魯公,及其死,魯最後下,故以魯公禮葬項王谷城。”所謂谷城,是古地名,位於如今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舊縣鄉附近。

相傳項羽死後,留在魯地李將軍尚且不知,仍在谷城與漢軍作戰。劉邦爲招降李將軍,派人把項羽之首送往谷城,明示項羽已死,令其投降。談判中,劉邦答應在華山之陽,厚葬項羽。李將軍率衆降,埋葬項羽後,李將軍自刎於墓前,碑文載“有李將軍從王死,實附葬焉”。

總得來說,劉邦將項羽葬于山東魯地,既有遵循禮制一面,又有安撫魯地項羽部衆的目的。

埋葬項羽之後,劉邦一番痛哭流涕,在魯父兄面前作了一把秀,在悲痛中離去。

關於項羽墳墓,泰安的霸王墓是有史料依據,可以確認無疑,但還有兩處野史雜談:一是安徽和縣烏江鎮鳳凰山,附近還有虞姬墳,相傳項王自刎後葬於此,又因是葬了項羽的“分裂之餘”即殘骸和血衣,故稱“衣冠冢”;二是曲阜五泉莊墓,俗稱“霸王墳”,相傳埋葬了項羽頭顱。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