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清軍入關後,南北方百姓的態度有何不同?

清軍入關後,南北方百姓的態度有何不同?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3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清軍入關後南方人拼死抵抗,北方人爲何夾道歡迎,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順治元年(大順永昌元年,1644年)四月二十二日,清軍疾馳至山海關,吳三桂開關迎入。在吳三桂與清兵兩軍合力下,李自成起義軍寡不敵衆,只好撤退,於是山海關大門洞開,清軍大批進關馳入中原。同年十月清朝定都北京,隨後逐漸建立了對全中國的統治。

1644年三月,李自成帶領大順軍攻克北京城,崇禎皇上自縊身亡以身殉國,明朝滅亡。殊不知,新皇朝的接力棒並沒有傳入李自成的手上。在獲知中原動亂的軍情後,清朝攝政王多爾袞決定舉傾國之兵南進,與李自成爭搶天下。

清軍入關後,南北方百姓的態度有何不同?

當年四月,清軍和原大明朝遼東總兵吳三桂組合成侵略軍,在山海關周邊一個叫“一片石”的地區與李自成統率的大順軍進行決戰,結果以李自成慘敗結束。接着,清軍大舉進關,橫掃中原,反而是用了一年前後時間,就陸續攻滅了李自成的大順政權和大明朝殘部建立的南明弘光政權。

清軍在那麼短的時間內就成功佔領了大半個中國,相當大一部分因素是其在轉戰的過程中沒有碰到激烈對抗,絕大多數地區基本都是望風而降,甚至於發生了普通百姓列隊歡迎清軍來臨的場景。

以那時候的局勢來講,滿清統一中國好像變成指日可待的事兒。殊不知當清軍進到江南以後,情形卻徹底不一樣了。從大城市到農村,清軍都遭遇了史無前例的激烈對抗。各界反清勢力轟然而起,一度成功地抵制住了清軍南進的腳步。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小小江陰縣城在閻應元、陳明遇、馮厚敦等的帶領下,成功地抵禦了清軍長達八十一天的攻擊,城破以後江陰軍民全部以身殉國,壯烈的程度令清廷也爲此驚歎不已。那麼疑問來了,爲啥清軍南進時,北方地區沒有發生多大反清勢力,南方地區卻拼命對抗呢?難道說是江北漢人缺乏家國情懷嗎?其實不是。

清軍入關後,南北方百姓的態度有何不同? 第2張

滿清入關後,爲了能使自己快速立於不敗之地,就採用了一系列撫慰人心的措施。滿清執政者對外部聲稱之所以會起兵進關是爲了協助大明朝王朝平定“闖賊”。儘管這句話聽上來有點兒自取其辱的感覺,但對已不知所措的北方地區士紳和老百姓而言,也只能信任清朝的“誠心”了,因而發生列隊歡迎場景也是指望清朝能信守諾言。

加上清廷的懷柔新政讓備受戰爭之苦的北方地區老百姓再次擁有穩定生活的期待,人心思定,因此 也就沒有那麼高的對抗激情。除此之外,在連續經歷了政權更迭後,華北地區的人心早已是一片散沙,人們沒辦法產生一個統一的目標,當然也就談不上抗起抗清旗幟了。

當清軍兵不血刃地攻破南京後,滿清執政者感覺一統天下早已徹底並不是難題了。因此便撕掉掩藏,施行了一些不得人心的新政,在其中最知名的當屬剃髮令。

滿清執政者規定全國各地官民所有改剃回族頭型,並明確提出了“留頭沒留髮,留髮不留頭”的實行宣傳口號。從古至今,“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豈敢損壞,孝之始也。”這類意識在漢人心中是不可動搖的。

現如今清廷竟逼迫人們剃頭髮,這對那時候的絕大部分漢人而言,基本都是萬難接受的一件事情。原本就早已備受滅亡之恥的漢人在剃髮令的刺激下,總算完全爆發了。江南地域的抗清義軍如雨後春筍四處不斷涌現,反清的統一工作把很多原本水火不兼容的多方勢力團結一致到一起。

清軍入關後,南北方百姓的態度有何不同? 第3張

在南方地區反清主題活動的危害下,原本已投降清廷的大同市總兵姜瓖也擡起抗清旗幟,並指揮手底下義軍快速攻佔了晉西北、晉南的衆多地域,與南方地區義軍息息相通。

但是,姜瓖的抗清工作最後還是因爲手底下的背叛而宣告失敗。大同市城被清軍攻克後,同城官員兵民被殘殺,歷史時間上把這一血案稱之爲“大同市之屠”。從姜瓖的善舉能夠看得出,那時候北方地區也並不缺血性男兒。

另一方面,南方地區的抗清抗爭最後也是以失敗結束,其因素有很多方面。最讓人感覺寒心的是,在南進的清軍中,最殘暴、最粗暴的並不是滿人,反而是投降清廷的漢人。這種望風而降的部隊在與自已同胞們的拼殺中卻表現得異常冷酷,確實是讓人唏噓不已。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