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對於蜀漢政權來說,它對外謀求什麼樣的外交關係?

對於蜀漢政權來說,它對外謀求什麼樣的外交關係?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作爲政權,蜀漢對外是戰爭與外教皆有,力求不影響內政。對曹魏基本是敵對狀態,而對於孫吳基本是建交,兩國的友好關係持續了有四十多年。對於少數民族,蜀漢擴張邊疆,降服後給予官職。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對於蜀漢政權來說,它對外謀求什麼樣的外交關係?

蜀漢王朝疆域所及,北至武都、漢中,東抵巫峽,南包雲、貴,西達緬甸東部。略有今雲南全省,四川、貴州二省的大部,陝西,甘肅南部、廣西西北部及緬甸東北部、越南西北部。

蜀下大力量平定了越巂、益州(今四川境內)、牂牁(今貴州境內)、永昌(今雲南境內)四郡之變亂 。使少數民族地區得到開發,加強了民族團結。三國時期疆域大致穩定:魏與吳、蜀間的界線是長江與淮河之間、今大別山、湖北漢川至興山一線、大巴山、秦嶺,而吳、蜀之間以今湖北的西界、貴州務川至臺江一線、廣西西界和中越邊界爲界。

曹魏

劉備自建安四年(199年)起衣帶詔事發後,直到建國一直都與曹操勢力處於敵對狀態,蜀漢的主要的目標是入主中原。雖然兩國大臣有互通書信的行爲,但都屬於私人交往,不屬於國家外交。

孫吳

劉備勢力與孫權勢力自赤壁之戰起開始聯合,而後建立起同盟的關係,關羽北伐時東吳一度打破聯盟,襲擊關羽。章武二年(222年)劉備伐吳失敗後,孫權派遣使者前來請和。孫劉重新聯盟後,關係一直很穩定,蜀漢先後派往東吳鞏固聯盟關係的使者有鄧芝、宗預等人,東吳派往蜀漢的使者有張溫等。兩國的友好關係持續了有四十多年。

對於蜀漢政權來說,它對外謀求什麼樣的外交關係? 第2張

少數民族

蜀漢在西、南兩個方向的擴張,主要是在對少數民族的平叛上。國家能駐軍、徵稅、徵兵的地方,才稱得上是其疆域。蜀漢建國時,曾派官吏到西南少數民族地方進行治理,但很多都遭到殺害,使蜀漢在這些地方的統治名存實亡,不能從這些地方徵稅、徵兵。平叛以後,才使蜀漢在這些地方的統治權真正行之有效,蜀漢才真正談得上擁有這些地方。這實際上也是一種疆域擴張。對西南蠻夷的降服,就是把蜀漢勢力向西、向南延伸的過程。

建興三年(225年),諸葛亮南征四郡,七縱七擒孟獲,孟獲表示願率衆歸服,四郡皆平,於是改置新置數郡。諸葛亮平定了南中的叛亂後,爲了便於控制,就把原來的四郡改爲建寧、雲南、興古、永昌、越巂、牂牁六郡,安排一些熟悉當地情況的官員爲郡守。對原來少數民族的部落組織,也保留下來,讓原來的酋長進行統治。對一些在當地影響較大的少數民族上層分子,都安排了較高的官職,以穩定少數民族的關係。

如盂獲就官至御史中丞(中央的監察官),孟琰被封爲輔漢將軍。這樣的安排,對拉攏少數民族上層,穩定南中的局勢,起了積極的作用。

這樣蜀漢把統治勢力擴展到了今貴州東部邊境,最西邊入今緬甸境內,最南邊達今雲南省最南端。以後霍弋、張嶷、馬忠等又把這種拓展成果鞏固下來。南方、西方的擴張,爲蜀漢在北邊、東邊的擴張提供了兵源和戰略物資,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兩個方向的擴張是最有成效的。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