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北宋因爲募兵制度才導致兵力不振的 募兵制度和宋朝滅亡有關嗎

北宋因爲募兵制度才導致兵力不振的 募兵制度和宋朝滅亡有關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宋代募兵制度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募兵制度造成北宋兵力不振,與宋代滅亡有關係嗎?

政權

北宋禁軍駐紮地一般分爲京城和外地。作爲國家最重要的正規軍,北宋禁軍負擔着保衛京城、成守邊疆、保護地方州郡之職,同時還有鎮壓民變和農民起義以及對周邊民族政權的防禦、征討等任務。爲了既能夠完成各項“任務”,又不威脅到國家政權,北宋皇帝在禁軍駐紮分佈方面煞費苦心,宋太祖趙匡胤時期,全國禁兵大約二十萬,其中京城駐紮十萬,地方駐紮十萬。

北宋因爲募兵制度才導致兵力不振的 募兵制度和宋朝滅亡有關嗎

京城大軍可以制衡地方諸路,使地方不敢輕舉妄動;同時,地方各路禁軍聯合起來,也足以抵擋京城守隊,京城就不會發生變亂。如此一來,內外相互制約,沒有偏重,天下太平。從趙匡胤對於禁軍屯駐地和人數比例的安排上面,我們也可以看出他無時無刻不在擔心自己及子孫的皇位的安全問題。

由於北宋政府推行募兵制度,北宋大軍數量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宋仁宗至和二年,樞密院上奏全國士兵總數,太祖開寶年間,全國據統計有士兵三十七萬八千人,其中禁軍有十九萬三千人。事實上,皇祐初年,全國的大軍又增加到了一百四十萬人。雖然士兵數量越來越多,素質卻越來越差。由於北宋政府的募兵,更多的是爲了維護社會治安,防止百姓造反,這就使國家在招募士兵時不太考慮被徵者的各種素質,很多遊手好閒者甚至地痞流氓之類都進入了大軍。

遇到天災人禍,朝廷募兵的對象更是那些可能對社會產生危害的不良分子,這些人把社會上的一些壞的習氣帶到軍營中,於是,大軍中充滿了市井氣和流氓氣,嚴肅的軍紀逐漸遭到破壞。“欲得官,殺人放火受招安。”這是宋代流傳甚廣的一句話,由於宋廷實行招撫政策,很多接受招安的盜賊都可以搖身一變成爲朝廷官員。像北宋末年的宋江等人,在接受招安後被任官,趾高氣揚地行走在大街上,引起路人的驚愕。宋江等三十六位首領被授官,他手下的士兵自然被編制爲朝廷大軍。

北宋因爲募兵制度才導致兵力不振的 募兵制度和宋朝滅亡有關嗎 第2張

根據宋代募兵制度規定,士兵一旦被招募,便終身“仰食於官”,即便是年老體弱後也不會被淘汰,成爲終身的職業兵。如此一來,士兵中就既有精銳的少壯士兵,也有那些不堪戰鬥、飽食終日的老弱病殘之人。這樣的大軍要是臨陣對敵,戰鬥力肯定大受影響。而且天長日久,士兵的士氣也會受到影響。北宋建國初,趙匡胤爲了防止士兵素質下降,曾特意制定了一些規定,比如士兵不允許穿着絲綢等製作的華麗衣服,每次發放軍餉和軍糧,士兵必須親自去領取,不允許讓他人代領。

還特意規定住在城西的士兵要到城東倉庫領糧食,住在城東的士兵要到城西倉庫領糧食,目的就是要士兵養成吃苦耐勞的習慣。隨着大規模戰爭的結束,士兵的訓練形同虛設,素質急劇下降。宋仁宗時期的蘇舜欽就不無憂慮地對范仲淹說:“現在諸營士兵不肯用心操練,將校與士兵中整日賭博、飲酒的很多;隨意出入軍營,整日遊蕩於市井,以賣弄技巧繡畫爲職業,穿衣打扮完全不似士兵,衆人都習以爲常。”禁軍“驕惰”到何種程度,北宋中期的歐陽修就曾不無擔心地上奏:“如今士兵當值,讓別人替自己攜帶武器;禁軍發糧餉,僱人替自己扛糧食。

這樣的士兵,怎麼肯辛苦作戰呢?”趙到過陝西,看到當地禁軍雖然很多,平時卻很少進行軍事訓練,而主帥和一些官員私自役使士兵爲自己勞作,或者五七百人,或者千餘人,這些士兵連規定的校閱都不參加。他在上奏中發出這樣的質疑,萬一出現緊急軍情,國家讓這樣的大軍參戰,這和讓毫無軍事訓練的市人蔘戰有什麼差別?其實,在宋夏戰爭時,禁軍就已經暴露出戰鬥力不強的弱點。大臣田況在上奏中提到,與西夏作戰的北宋騎兵最高番號“龍衛”中的一些士兵甚至不能披甲上馬。

北宋因爲募兵制度才導致兵力不振的 募兵制度和宋朝滅亡有關嗎 第3張

招募

至於其他低級別番號的北宋騎兵,邊騎馬邊挽弓,只能挽五六斗的弓,每次教習射箭,都往空中射箭,由於沒有力氣,射出去的箭離開馬前一二十步就已經墜落在地上。以西夏大軍的堅硬鎧甲,縱使能夠射中,也不能射穿,況且未必能射中。作爲北宋騎兵中高級別番號的龍衛士兵,戰鬥力都已經大打折扣,可以想象低級別番號的禁軍,戰鬥力會差到何種地步。正因爲如此,北宋在與周邊民族作戰時,往往敗多於勝。當時西夏大軍深知北宋禁兵不堪一擊,對北宋軍事主力禁軍毫無畏懼,每次交戰碰到宋代禁軍都感到很高興,因爲他們瞭解禁軍戰鬥力極差。

相反,由一些常年生活在邊境上的普通百姓組成的非正規大軍土兵,戰鬥力反而遠遠強於禁軍。有時候宋軍將領爲了讓西夏大軍上當,就故意把禁軍和土兵的旗幟、番號進行交換,讓西夏大軍在進攻土兵時誤以爲是禁軍而掉以輕心。雖然宋軍通過這種戰術取得了勝利,但作爲北宋軍事主力的禁軍,在一統全國的戰鬥中還曾英勇善戰,經過短短几十年,竟然衰落到這種地步,實在令人難以置信。

北宋因爲募兵制度才導致兵力不振的 募兵制度和宋朝滅亡有關嗎 第4張

到了北宋末年,禁軍由於常年疏於軍事訓練,有些士兵甚至都不會騎馬,好不容易騎上戰馬,卻因爲害怕從馬上掉下來,兩隻手死死地抓住繮繩;有的士兵乾脆連弓箭都拉不開,或者射出去的箭沒有一點力道。這樣一支部隊,在滅遼、抗金戰爭中屢遭敗績,也就不讓人感到奇怪了。宋徽宗禪位欽宗,斡離不擔心形勢會發生變化,想要暫時停止進攻,以觀時變。郭藥師卻對他說,宋代不一定有所準備,可以繼續進軍,見機行事。斡離不覺得郭藥師的建議更好,就繼續指揮大軍向開封進攻。

義勝軍是北宋政府招募的另一支部隊。當北宋在招撫燕雲地區的百姓內遷時,貪圖當地男子悍勇可用,從中招募了一批山後漢兒,稱作義勝軍,其中駐紮在河東的有十萬餘人。朝廷以爲依靠義勝軍就可以防守河東,所以對義勝軍的待遇遠遠高於其他的禁軍。時間一長,義勝軍由於宋廷給錢糧不及時而怨聲載道,而當地的禁軍看到自己的待遇竟然不如一支投降國家的百姓組成的大軍,心中極爲不平。

他們以爲自己的口糧都被義勝軍所奪走,所以兩支部隊之間衝突不斷,禁軍揚言要殺死所有義勝軍,義勝軍聽說後都很害怕,暗中動了叛亂的念頭。金軍進攻開封,義勝軍趁機紛紛投降。例如代州守將李嗣本準備率領大軍抵抗,結果被義勝軍擒獻給粘罕。粘罕逼近太原,太原帥張孝純派義勝軍首領耿守忠帶領八千士兵駐守險隘的石嶺關阻擋粘罕,沒想到耿守忠不做任何抵抗,將石嶺關拱手讓給粘罕。

作爲重金招募的大軍,常勝軍和義勝軍不但不能保護邊境,反而投降敵方,成爲助紂爲虐的幫手,這宣告了北宋養兵政策的徹底失敗,也預示着北宋亡國只是早晚之事。常勝軍的投降,使大宋王朝苦心經營了一百六十多年的河北防線土崩瓦解,靖康之恥隨即到來。

北宋因爲募兵制度才導致兵力不振的 募兵制度和宋朝滅亡有關嗎 第5張

結語

宋代沿用晚唐五代的制度,通過募兵制度組建大軍,這就是兩宋的“養兵”之策。宋代統治者對於大軍嚴加防範,文官和武將、武將和士兵、士兵和民衆以及各大軍之間都得到充分的制衡。宋代政府還將募兵視爲穩定社會的重要手段。招募的對象多爲災荒年份的流民、饑民,還有很多叛軍、流寇在被招降之後加入宋代大軍。士兵數量雖然越來越多,但素質卻越來越低。

士兵貪圖安逸,疏於訓練,導致大軍戰鬥力低下,很難擔起繁重的保家衛國的重任。爲了養兵,宋代政府投入了巨大的財力和物力,造成了嚴重的財政負擔,這無疑大大加重了老百姓的賦稅負擔。北宋末年,宋徽宗爲了收復燕雲十六州而用重金招募的常勝軍、義勝軍等部隊,本質上是一羣驕橫跋扈的亡命之徒。他們非但沒有爲北宋建立功績,反而最終紛紛向金朝投降,加速了北宋王朝的衰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