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沈括在其《夢溪筆談·補筆談》中,記錄了什麼簪花典故?

沈括在其《夢溪筆談·補筆談》中,記錄了什麼簪花典故?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6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水滸傳》裏的男人除了“一枝花”蔡慶,別的男人也喜歡戴花的。燕青“腰間斜插名人扇,鬢畔常簪四季花”,阮小五“斜戴着一頂破頭巾,鬢邊插朵石榴花”,楊雄“鬢邊愛插翠芙蓉”,周通“鬢邊插一枝羅帛像生花”,就連小嘍囉們也“頭巾邊亂插着野花”。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西門慶生性風流,愛沾花惹草,他賣弄風騷可以理解,其他的那些漢子們,個個性格彪悍,滿臉橫肉,卻頭戴鮮花,妖嬈多姿,想想就覺得不倫不類,滑稽可笑。

宋朝人愛花之甚,早已超乎我們的想象。

沈括在其《夢溪筆談·補筆談》中,記錄了什麼簪花典故?

《鷓鴣天·上元》描述:“日暮迎祥對御回,宮花載路錦成堆。天津橋畔鞭聲過,宣德樓前扇影開。奏舜樂,進堯杯,傳宣車馬上天街。君王喜與民同樂,八面三呼震地來。”

元宵節,舉國歡慶,君民同樂,人人頭戴鮮花,處處奼紫嫣紅,彷彿置身花的海洋,楊萬里對這一絢麗場景作了非常形象的描述:“春色何須羯鼓催,君主元日領春回。牡丹芍藥薔薇朵,都向千官帽上開”。姜夔也有詩曰:“萬數簪花滿御街,聖人先自靈景回。不知後面花多少,但見紅雲冉冉來。”

宋徽宗想必更愛花,每次出遊回宮,都是“御裹小帽,簪花,乘馬”,身邊的宦官宮女,隨從侍衛,皆賜花簪戴。宋徽宗還規定,賜給貼身護衛每人衣襖一領,翠葉金花一枝。有宮花錦襖者,才能自由出入大內。那朵小花兒,就如現在中南海的通行證。

《水滸傳》中“柴進簪花入禁苑”,宋徽宗上元節出遊,宮禁值班人員“襆頭邊各簪翠葉花一朵”,柴進騙了一朵混進了睿思殿。

彼時簪花,儼然成爲上層社會身份的標識和等級的象徵了,接受皇帝或權貴賞賜的花,則更是一種身份與殊榮。社會各個階層,爲了得人心,取政績,獲利益,拉關係,相互贈花是一種必要的公關手段。身份越尊貴,賜予的鮮花也越珍貴。“此乃官家所賜,不可棄之”,就像珠寶碧玉一樣珍藏着。上之所好,下必甚焉,愛花簪花到了極致,逐漸成爲當時的社會風氣,潮流時尚。

沈括在其《夢溪筆談·補筆談》中,記錄了什麼簪花典故? 第2張

君王推崇的簪花到了至高的地位,上升爲非常重要的禮儀制度。

《宋史·禮》記載:“前二刻,御史臺、東上閣門催班,羣官戴花北向立,內侍進班齊牌,皇帝詣集英殿,百官謝花再拜。”皇帝召集朝會,戴花更是百官必須履行的程序。

每逢婚慶,節日,壽辰、祭祀等大型活動時,每人頭上插戴着各種各樣的花,場面及其隆重。據《宋史·輿服志》記載“簪戴”:“襆頭簪花謂之簪戴。中興郊祀明堂禮畢迴鑾,臣僚及扈從並簪花。恭謝日亦如之”。

沈括的《夢溪筆談·補筆談》還記錄了一個有趣的簪花典故。

北宋時期,韓琦任揚州太守,他家的後花園種植了一株芍藥,盛開時花瓣呈紅色,一圈金黃蕊圍在中間,俗稱“金纏腰”,也叫“金帶圍”。

一次,王珪、王安石兩個人來到揚州,韓琦便邀他們一同觀賞此花。當時韓琦還邀請了另外一位官員前來,正巧這位官員身體不適,就臨時邀了路過此地的陳昇之參加。幾個好友品酒賞花,當時正好花開四朵,應了四花之瑞的吉祥,“至中筵,剪四花,四客各簪一枝,甚爲盛集。後三十年間,四人皆爲宰相。”

這就是有名的“四相簪花”的故事。金帶圍也由此成爲吉瑞之花,傳說此花一開,主人就會官運亨通。後來這一段佳話被許多文學名家所提及,藝術家也時常把“四相簪花”作爲創作題材,“揚州八怪”之一的黃慎就曾以主題繪製了一幅《四相簪花圖》條軸和一幅《金帶圍圖》扇面。

在這個故事裏,“金帶圍”只是噱頭,是精神寄託而已,背後的根源是人們追求榮華富貴,奢侈生活的美好願望,其中,還有官本位的封建執念控制着人們的思想。

沈括在其《夢溪筆談·補筆談》中,記錄了什麼簪花典故? 第3張

中國歷史悠久,朝代衆多,每個朝代的文化精神和審美意識不同,因此對事物的認知和領悟會呈現多種姿態。緣於各個時代的政治經濟、社會風氣等不同的氣象,從而生髮出諸多搖曳多姿,耐人尋味的文化風貌。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