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趙括到底是議案才還是庸才?長平之戰的失利是否該歸罪於他?

趙括到底是議案才還是庸才?長平之戰的失利是否該歸罪於他?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趙括,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

中華成語“紙上談兵”是指只會誇誇其談,不會將理論用於實踐;意在表明空談不能解決實際問題。此典故的主角是趙國將軍趙括,他是名門之後自幼熟讀兵策,其父是聲名遠播的“馬服君”趙奢。

公元前259年,在決定中華統一局勢的長平之戰中,趙括敗於秦將白起命喪疆場,並使趙國四十萬精兵被坑殺,此後趙國一蹶不振。

後世有人說是趙括的空談論導致了趙國在長平戰場的大敗;而也有人說趙括是軍事天才,長平之戰的失利不能歸罪於他;那麼趙括到底是天才還是名庸才呢?

趙括到底是議案才還是庸才?長平之戰的失利是否該歸罪於他?

趙國在施行“胡服騎射”後國力大增,天下局勢只待趙秦兩國間的較量。公元前262年,秦兩趙國在長平展開角逐,秦軍作戰勇猛所向披靡,趙名將廉頗無奈修築戰事堡壘堅守不出,秦趙雙方陷入長久的僵持階段。對於廉頗的防守之態,趙國君臣都起了厭倦感,趙王聽說“馬服君”趙奢之子趙括得其父真傳,尤擅攻城略地的進攻戰術,廉頗的長期堅守讓趙國對於軍糧供應壓力頗大,趙王在聽取了趙括對於長平戰場的分析後,隨即撤掉了廉頗的主帥之職,啓用了年輕將領趙括。

趙奢認爲其子趙括從軍經驗尚淺,不足以勝任主帥一職,而趙奢妻也認爲趙括好高騖遠,沒有三軍統帥的能力。可趙王認爲這是父母對優秀兒子的謙遜之詞,依舊讓趙括擔任了長平之戰主帥,中華歷史的格局就此形成。

毫無戰場經驗的趙括擔任趙軍主帥後,把廉頗爲帥時趙軍的所有部署制度全部打亂,白起趁機派兵截斷趙軍運送糧草輜重的道路,隨後趙括主動出擊與白起對陣,白起用詐降之謀將趙軍包圍,趙括率軍突圍命喪疆場,趙國四十萬大軍投降,後被白起全部坑殺。後世將長平之戰趙軍失利歸結於趙括的自以爲是,而“紙上談兵”最早出於司馬遷《史記》中:括少學兵法言兵事,與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難不謂善;此後“紙上談兵”也伴隨着趙括在中華傳播千年。可是,也有很多學者認爲長平之戰趙國的失利,錯並不在趙括。

趙括到底是議案才還是庸才?長平之戰的失利是否該歸罪於他? 第2張

冷兵器戰事到了僵持階段時,物資供應是最爲關鍵的。對比長平之戰秦趙兩國的情況可發現,秦國除富庶的漢中地區外,還有被稱作“天府之國的”川渝之地,秦國的軍糧大多產於川地,此處可種植一年兩熟的農作物,糧食物資產量非常豐富;反觀趙國土則處北方極寒之地,土地貧瘠且物資缺乏,邊境還時常受到遊牧民族的騷擾;這樣一對比秦趙兩國的資源情況,趙國若想取得長平之戰的勝利,只有速戰速決,可是秦軍勇猛善戰,正面交鋒趙國毫無優勢可言,廉頗的防守策略屬無奈之舉,趙括中途接手缺糧少輜重的趙軍,只有和秦軍正面交鋒一條路。

長平之戰秦將白起用五十萬兵力包圍趙軍二十萬,最後死傷過半才順利收緊包圍圈,這在白起輝煌的軍旅生涯中是從未出現過的。長平戰後的秦軍傷亡六十萬,趙軍傷亡七十萬,算是“秦國小勝了”;而秦名將白起活着,趙年輕將領趙括戰亡,這算是“秦國大勝了”,能和戰國名將白起戰個旗鼓相當,這樣的趙括能算是庸才嗎。趙括在自告奮勇出任趙軍主帥時,父母是極力反對的,其原因不是質疑兒子趙括的真正實力,而是長平之戰無論趙軍是否能取勝,趙軍的最高統帥都不會有好下場。

趙括到底是議案才還是庸才?長平之戰的失利是否該歸罪於他? 第3張

長平之戰可以說是決定天下最終歸屬之戰,秦趙雙方投入總兵力達到當時中國總人口的十分之一,其戰況激烈程度可想而知。趙括指揮的趙軍有百萬之巨,若趙軍勝利,如此龐大的軍隊勢力,趙王不可能對統帥無動於衷,功高蓋主在任何時期都不會落下好結果。如果趙括統帥三軍,所面臨的秦軍統帥,除了“武安君”白起別無他人,白起成名已久聲名遠播,趙括但凡一點小錯都會滿盤皆輸。所以趙括一旦接手趙國三軍指揮權,戰果無論勝敗都不會有太好的下場。

趙括是天才還是庸才?長平之戰趙國的失利是否歸責於趙括?由於此時年代久遠,現如今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這件事,肯定會有不同的理解,重要的是我們能從“紙上談兵”這個典故中去吸取教訓,從而改善自身的不足,這纔是歷史帶給我們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