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揭祕 > 古代戰役 > 長平之戰真的是因爲趙括才失敗的嗎?在戰爭的準備上有什麼問題?

長平之戰真的是因爲趙括才失敗的嗎?在戰爭的準備上有什麼問題?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長平之戰,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長平之戰是歷史之中的著名戰役,而且長平之戰的影響很深遠,不但是直接消耗了趙國的有生力量,還造成了趙國四十萬大軍被坑殺的慘劇。在《史記·秦本紀》當中記載“四十七年,秦攻韓上黨,上黨降趙,秦因攻趙,趙發兵擊秦,相距。秦使武安君白起擊,大破趙於長平,四十餘萬盡殺之。”;上黨郡被秦軍圍困,但是趙孝成王卻輕易接受了上黨郡的投降,就導致了秦軍將大軍指向了趙國。

實際上長平之戰只是歷史中的偶然,原本范雎對秦國所規劃的統一策略是遠交近攻,也就是達到“得寸即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的目的。也就是要真正消化自己的土地,並且保存住勝利的果實。也正是這一策略的形成,從此秦國將自己的目光定位在三晉上。秦昭王時期秦國正式討伐韓國,根據《史記》記載“東伐韓少曲、高平,拔之。”;隨後又“伐韓之野王。野王降秦,上黨道絕。”;直接切斷了上黨郡和韓國的聯繫,沒有辦法韓國爲了求和只能夠向秦國獻上上黨。然而上黨郡守馮亭卻不願意輕易投降,所以暗中將上黨送給趙國,趙孝成王欣然接受。

長平之戰真的是因爲趙括才失敗的嗎?在戰爭的準備上有什麼問題?

而有關於長平之戰的失敗很多人都將原因怪罪在了趙括的身上,並且還流傳下了一個成語,那就是紙上談兵。認爲趙括空有軍事理論但無經驗,所以造成了之後的長平悲劇。但事實的確如此嗎?其實戰爭的結果往往只在一瞬間,但是奠定勝利條件的過程是漫長的,故而說長平之戰並非敗在了趙括上,而是在於戰爭準備上。

能而示之不能

在《孫子兵法》當中說“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反之亦然。利而誘之,亂而取之。”;所以說用兵之道本身就是一個戰略欺騙的過程,而且戰爭並非投機取巧,而是不斷創造不敗條件,再等待對方失誤然後取勝。

所以在長平之戰初期廉頗的做法是保守作戰,《史記》記載“廉頗堅壁以待秦,秦數挑戰,趙兵不出。”;在連續的失敗之後廉頗選擇堅守不出,即使面對任何的挑釁廉頗都不爲所動。秦軍方面爲了能夠創造勝利條件,故而在趙國內部製造矛盾,先是暗中安排奸細在趙國散播謠言,說秦軍並不害怕廉頗而是害怕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隨後又是將白起給調換,暗中等待機會。《史記》記載“秦聞馬服子將,乃陰使武安君白起爲上將軍。而王齕爲尉裨將,令軍中有敢泄武安君將者斬。”

長平之戰真的是因爲趙括才失敗的嗎?在戰爭的準備上有什麼問題? 第2張

所以這便是“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的策略。

而這所導致的後果就是“趙括既代廉頗,悉更約束,易置軍吏。”;而且趙括在上任之前就曾說,對方只要不是白起就沒有問題,要是白起還可能需要考慮考慮。顯而易見秦國的策略成功,不但是給勝利提供了條件,還換掉了一個難以對付的敵人。

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

《孫子兵法》中說到“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在長平之戰的兵力對比上,雙方並無太大的差距,故而說這也符合了《孫子兵法》中的倍則分之。而白起所採取的正是這也的方式,《史記》記載“秦將白起聞之,縱奇兵,詳敗走,而絕其糧道,分斷其軍爲二,士卒離心。”

長平之戰真的是因爲趙括才失敗的嗎?在戰爭的準備上有什麼問題? 第3張

這裏說到的分兵不但是要分自己的兵,更要分敵人的兵,這也才能擴大勝利的優勢。杜牧在註解孫子兵法的時候,就曾經提到這一點,要讓對方分兵然後逐一擊破。隨後這進入了被圍困階段,《史記》記載“而秦出輕兵擊之。趙戰不利,因築壁堅守,以待救至。”;陷入包圍的趙軍失去了補給只能選擇突圍,但因爲被分兵的緣故,所以力量上並沒有秦軍強,最後數次突圍失敗,只能是戰敗告終。

《史記》記載:“九月,趙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內陰相殺食。來攻秦壘,欲出。爲四隊,四五復之,不能出。其將軍趙括出銳卒自搏戰,秦軍射殺趙括。”

根據其記載可以想象當時趙軍內部的慘狀,因爲失去了糧食的補給,缺少食物的趙軍只能夠互相殘殺,四五次的突圍都是失敗,最後趙括自己本人也在戰鬥中被射殺。

知己知彼

同樣在《孫子兵法》之中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話,那就是“知己知彼”。然而這句話雖然著名,但是卻並非所有人都能夠理解,知己知彼的前提是知己,而並非知彼。趙括的指揮失敗也就是不懂得知己,而光是關注秦軍動向了。

實際上替換廉頗的時候,趙國中就已經有了反對的聲音,名相藺相如就曾說“王以名使括,若膠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讀其父書傳,不知變也。”;也就是趙括雖然是趙奢的兒子,但是卻只知道理論不知道實際應用,恐怕不瞭解戰場的變化。

同樣趙括父母的態度也一直反對趙括爲將,例如在趙奢生前就曾說“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將來要是趙國失敗,那一定是敗在趙括的手裏。趙括的母親也一樣,請求趙王不要因趙括怪罪自己,說“王終遣之,即有如不稱,妾得無隨坐乎?”。可想而知趙括不得爲將並不是祕密,其周邊人早有預料。

長平之戰真的是因爲趙括才失敗的嗎?在戰爭的準備上有什麼問題? 第4張

而這也並非只是單純的臆測,趙括母親的一番話當中就已經說明了趙括不可爲將才的原因。

《史記》:“始妾事其父,時爲將,身所奉飯飲而進食者以十數,所友者以百數,大王及宗室所賞賜者盡以予軍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問家事。今括一旦爲將,東向而朝,軍吏無敢仰視之者,王所賜金帛,歸藏於家,而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買之。”

這段話是說趙括的父親爲將時總是親自捧着飯伺候的人有十幾個,而被認爲是朋友的則是幾百個,所得到的賞賜則是分給同僚,接到了軍令之後則不再過問家裏的事情。而趙括卻在成爲將軍之後,軍官們一個敢擡頭看他的。得到了賞賜總是自己藏起來,還每天到處尋找田地房產,便宜就買下來。從這些對比上,也能看出趙括和其父親的差距,這也就是爲什麼他母親始終不願趙括爲將的原因。

長平之戰在歷史之中所產生的影響不可磨滅,趙軍方面在這一戰之中全軍覆沒,而秦軍也並非毫無損傷,雙方總體傷亡多達六十萬人。而這也是在春秋時期最爲慘烈的一場戰鬥,正所謂是“長平之戰,血流漂櫓”。而也就是在這一場戰爭之後,戰國時期開始結束,秦國具備了一統天下的前提,從此形成了歷史中的第一個集權帝國。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