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九曲圳:王羲之爲了聚會才修建的,卻爲後世造福了千年

九曲圳:王羲之爲了聚會才修建的,卻爲後世造福了千年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王羲之,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

王羲之是東晉時期著名的書法家,他寫的《蘭亭序》被世人追捧,不過據說真跡被李世民帶入墓中,至今沒能看到.對於王羲之,很多人的瞭解都只是停留在書法和文學層面,但實際上王羲之出身於東晉大族,“王與馬共天下”、“舊時王謝堂前燕”裏面的王,說的就是王羲之所在的家族。

王羲之是琅琊臨沂人,也就是現在的山東臨沂,王羲之的童年是在山東度過的。13歲的時候,西晉南遷爲東晉,王氏家族也隨之遷到建康,也就是現在的南京,王導和王敦一內一外,形成“王與馬,共天下”的格局,而王羲之就是王導的侄子,他遷居於會稽,也就是現在的紹興,所以臨沂和紹興都有書聖故里。

王羲之給世人的貢獻不僅僅是書法,還給後人留下了造福千年的水渠,這一點很少有人瞭解,這個水渠就是九曲圳[zhèn],位於紹興嵊州金庭鎮華堂古村。

九曲圳:王羲之爲了聚會才修建的,卻爲後世造福了千年

嵊州的華堂古村已經是一個800多年的村落,村裏的王姓居民大多數是王羲之的後代,這裏明清建築參差錯落,而最讓古村引以爲傲的就是那條總長約800米、穿村而過的“九曲圳”。 九曲圳很神奇,再大的洪水也不會讓水漫溢出渠外,天再旱渠水也不會乾涸。

這條“九曲圳”相對較爲複雜,由暗渠、明溝、埠頭、塘、井立體交叉組成,形成獨立完善的供、排水系統。千百年來,它承載着全村飲用、洗滌、排水、泄洪、消防及灌溉等多種功能,支撐着村民的生活、勞作,繁衍生息。

華堂古村自古就定下了規矩,早上7點之前水圳裏禁止洗滌,僅供村民取飲用水;7點之後,可以洗菜,9點之後可以洗衣;任何時段都嚴禁把家禽趕入水圳。每年村民都會定期把水圳裏的污染物擦拭乾淨,就這樣靠着村民的齊心協力,這才讓九曲圳一直延綿至今,成爲華堂古村的盛景。

“九曲圳”就是來自王羲之的遺產,東晉永和十一年(公元355年),王羲之稱病去官,辭官後的王羲之並沒有在紹興待着,而是喜歡華堂村附近的山水之境,於是攜妻帶子來到剡縣金庭(即今天的嵊州市金庭鎮)歸隱直至終老。

按照東晉的佔田法,王羲之的世族莊園可佔田四十公頃(約40萬平方米),包括華堂村在內的金庭,全部是王羲之的莊園,來到這裏,王羲之就按照自己的想法開始修建這裏,首先修建的就是九曲水渠。

永和九年的蘭亭會是中國歷史上重要的一次機會,參加的除了王羲之還有謝安等一干名人,寫就了《蘭亭集序》,而他們聚會的模式就是曲水流觴。

九曲圳:王羲之爲了聚會才修建的,卻爲後世造福了千年 第2張

所謂的曲水流觴最早是漢民族傳統習俗,大家坐在河渠兩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順流而下,停在誰的面前,誰就取杯飲酒,意爲除去災禍不吉,這種習俗可以追溯到西周初年,久而久之成爲文人墨客聚會的一種形式。

王羲之非常喜歡這種聚會的形式,來到華堂村,也修建了這個水渠,邀請宗族的人來舉行曲水流觴的聚會。

當時的曲水流觴是露天的,王氏子孫也就在這裏繁衍生息,到了明朝發生了一件事情,纔出現了九曲圳穿村而過的景象

明初,王羲之的後代王瓊在新婚之夜毅然代父充軍,可是不幸剋死客死異鄉,萬幸的是,他的妻子石氏懷有身孕,石氏矢志守節,獨自撫養遺腹子並孝敬公婆,逐漸獲得村中人的好評和威望。

後來,這裏發生了水災,嚴重威脅村民的生存,於是石氏變賣了嫁妝和首飾,出資請人從平溪江引進活水,在王羲之的九曲水渠的基礎上,修建了九曲圳,並將村民的房子都修建在了九曲圳上,從而使得華堂村千年昌盛。

九曲圳:王羲之爲了聚會才修建的,卻爲後世造福了千年 第3張

九曲圳放到現在依然是先進的用水、治水的經驗,經過800年而依然發揮作用,這種設計理念值得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