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在這4000年中,中國的疆域是如何形成的?主要分爲三個階段

在這4000年中,中國的疆域是如何形成的?主要分爲三個階段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了中國疆域的相關內容,不知能否幫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識?

夏朝時期,其疆域範圍只侷限於洛陽一帶的“中國”,到了近代前夕的清朝,中國已經統一了東亞大陸,其面積突破了1300萬平方公里。在這4000年中,中國的疆域是如何形成的呢?我將分爲三個階段,分別簡要介紹。

第一個階段:中國疆域形成的準備時期

夏商周三代到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疆域形成的準備時期,也就是這個時期還沒有疆域的概念。夏商周時期,中國大地上“萬邦林立”,存在着大量的氏族部落。每個氏族部落的發展程度都不同,有的還處於母系氏族階段,有的進入了父系氏族階段,有的進入了城邦國家階段;有的是遊牧的,有的是漁獵的,有的是農耕的,而且還會不斷轉化。

夏商周,中國文明的核心處於洛陽一帶,這裏被稱爲“中國”,夏朝定都於此。西周時期,完善了分封制,於是逐漸形成一個以宗周爲核心的“華夏”“諸夏”,也就是後來所謂的“中國”“中原”。西周分封的意義在於將華夏文化傳播到周邊各族,讓南北各大民族集團開始接受華夏文化,爲春秋戰國的民族融合奠定了基礎

何尊:中國一詞的最早記錄者

春秋戰國,周王朝崩潰了,但是多個華夏國家崛起了。這些國家向“四夷”擴張,奠定了中國傳統疆域的基礎。該時期主要的擴張方向爲:秦國統一西戎和巴蜀;楚國統一長江中下游;齊國統一東夷地區;燕國向遼東擴張;趙國向河套擴張。最終的結果,就是讓華夏和東夷、西戎、吳越、北狄、巴蜀、南蠻等融爲一體,爲漢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在這4000年中,中國的疆域是如何形成的?主要分爲三個階段

第二個階段:中國疆域的初步形成時期

前221年,秦朝統一六國,標誌着華夏文明區首次實現了大一統。秦朝統一後又收復河套、南征百越,形成了“地東至海暨朝鮮,西至臨洮、羌中,南至北向戶,北據河爲塞,並陰山至遼東。”的廣闊疆域。這個疆域範圍就是之後中華文明的核心地區,我們稱爲“漢地”或者“內地”。

在這4000年中,中國的疆域是如何形成的?主要分爲三個階段 第2張

漢朝版圖:黃色部分就是漢地

從秦朝到清朝,“內地”的範圍沒有大的變化,只是增加了雲貴、河西走廊等地。長期以來,漢地的中央王朝自稱爲“中國”,是華夏文明的延續,而將周邊的民族稱爲蠻夷。

在漢地從分裂走向統一的時候,塞北的大草原也走向了統一,建立了匈奴汗國。從此,遊牧民族和漢地農耕民族的鬥爭成爲了中國的主要脈絡之一。當漢家王朝強盛時,就會出兵大漠,擴張版圖,使其臣服。當遊牧帝國崛起時,就會秣兵歷馬而南下,席捲中原,甚至建立王朝。

無論是農耕民族還是遊牧民族,只要佔據中原,就會自稱爲“中國”。例如南北朝時期,鮮卑族建立的北朝稱呼自己是“中國”,蔑稱南朝爲“島夷”;而南朝蔑稱北朝爲“索虜”,針鋒相對。這個矛盾直到隋朝統一後,將南北朝並列爲正統,修《南史》《北史》纔算解決。宋遼金對峙時,三國都自稱是“中國”,蔑稱別國是“蠻夷”,直到元朝建立後,承認三朝都是正統,修《宋史》《遼史》《金史》,才解決問題。

也就是說,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爭奪的核心都是中原,都想成爲中國的主宰。這說明,東亞地區的兩大民族是有一定的向心力的。這裏的遊牧民族最初主要是東北和蒙古高原的民族,後來也包括西域和青藏高原的民族。到宋遼金對峙期間,中國民族分佈的基本格局已經形成:漢族佔據內地、女真族佔據東北、蒙古族佔據大漠、吐蕃(藏族)佔據青藏、西遷的定居西域並逐漸接受伊斯蘭教。

在這4000年中,中國的疆域是如何形成的?主要分爲三個階段 第3張

第三個階段:中國疆域的正式形成時期

元明清直到新中國建立,就是中國疆域的形成時期。以上只能說是初步形成,就是因爲中國存在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的長期對峙。到了元朝時期,滅金國、西夏、吐蕃、西遼、大理、南宋,首次統一了東亞大陸,這是“大中國”疆域的首次統一,也是東亞的農耕和遊牧民族首次統一。

在這4000年中,中國的疆域是如何形成的?主要分爲三個階段 第4張

元朝雖然是蒙古族建立的,但是元朝在外交上都自稱爲“中國”(並未自稱蒙古),如元朝宗廟祭祀裏所奏《威成之曲》中說道“惠孚中國,威靖邊庭”;元朝對日本的國書中說“日本密邇高麗,開國以來,時通中國,至於朕躬,而無一乘之使以通和好。”

不過明朝時期出現了一次“倒退”。朱元璋打着“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的口號推翻了元朝的統治,認爲只有漢族才能是中國的主人。但是朱元璋又不得不承認元朝的地位,以繼承元朝的遺產,於是乎下令修《元史》。不過終明朝一帶,也未能繼承元朝的版圖,只是繼承了元朝的“漢地”版圖。於是乎,過去1000多年遊牧民族和農耕帝國的對抗又重新出現在了中國大地上。

在這4000年中,中國的疆域是如何形成的?主要分爲三個階段 第5張

清朝崛起後,又再一次統一了東亞大陸。清朝同樣自稱是中國。1644年,遷都北京,讓順治重新登基,併發佈告祭天地文:“茲定鼎燕京,以綏中國”。順治對琉球的國書中寫道“朕撫定中原,視天下爲一家,念爾琉球自古以來世世臣事中國”。康熙時期,和俄國簽訂《尼布楚條約》,首次將“中國”一詞運用在國際法中。

在這4000年中,中國的疆域是如何形成的?主要分爲三個階段 第6張

雍正時期,重新對“中國”的概念做了全面的解釋:“自古中國一統之世,幅員不能廣遠,其中有不向化者,則斥之爲夷狄……自我朝入主中土,君臨天下,並蒙古極邊諸部落,俱歸版圖,是中國之疆土開拓廣遠,乃中國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華夷中外之分論哉!”簡單來說,就是無論是華夏和蠻夷都是自稱和蔑稱,實際上都應該屬於中國。

清朝爲中國打下了1300多萬平方公里的疆域。因爲近代西方列強的到來,使得中國的疆域不斷損失,但是到了清末依然有1100多萬平方公里。清朝和各國簽訂的條約,也讓中國對五族之地具有法理權。1912年,清帝退位,頒佈了《退位詔書》,寫到“仍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爲一大中華民國”,使得後來的中華民國能夠在風雨飄搖之中繼承五族之地的法理權。但是可惜的是蒙古依然被俄國搶走。於是就剩下了960萬平方公里土地。

在這4000年中,中國的疆域是如何形成的?主要分爲三個階段 第7張

新中國成立後,基本實現了對這960萬平方公里土地的實際控制,做到了法理上和實際上的統一。這就是我們今天的疆域。在這裏,我們必須感謝清朝,如果沒有清朝在“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之前統一了東亞地區,那麼近代中國的疆域到底有多大就很難說的清,可能只有長城之內的400萬平方公里,也可能像阿拉伯國家一樣零碎不堪。

在這4000年中,中國的疆域是如何形成的?主要分爲三個階段 第8張

綜上所述,中國的疆域的形成並非只是漢族的功勞,而是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共同創造的。作爲新時代的中國人,應該要跳出古代狹隘的“中國”概念,不要認爲中國僅僅是漢族建立的王朝,從而否定北朝、五代、遼金、元清等,這樣就相當於中國差不多一半的歷史就被否定了。自從元明清以來,中國的首都基本在北京,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北京處於遊牧文明和農耕文明的過渡地帶,可以同時管理兩大民族。這也反映了中國從以前的小中國變成了囊括東亞大陸的“大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