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秦朝爲何只傳承了三代就亡國了?共有七大因素

秦朝爲何只傳承了三代就亡國了?共有七大因素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秦朝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作爲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具有里程碑式的地位。

在秦朝統一後,秦始皇更是向北討伐匈奴,向南壓制百越,在國內修建長城,立下了赫赫功業。但是,這樣一個高度統一的王朝,有這樣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爲什麼只傳承了三代就亡國了呢?當反秦勢力風起雲涌的時候,曾經掃滅六國的虎狼之師,他們又在哪裏呢?

其實,關於秦朝爲何只傳三代的原因,學術界早有定論。

總而言之,共有這七大因素

一、秦朝的法律存在致命缺陷。

秦朝的法律在設立之初就很僵化,後來的人亦步亦趨,只願沿襲而不願改變,致使法律中根本沒有變通一說。舉個例子:陳勝吳廣之所以下決心造反,很大程度上是因爲即使不造反也要死。當時,他們因爲暴雨誤了朝廷所規定的期限,按照秦始皇頒佈的法律只能被斬首。

因此,熟知秦朝法律的陳勝和吳廣不願坐以待斃,才萌生了起義的想法。假設,秦朝的法律具有一定的彈性,可以因爲暴雨等突發事件給人一條活路,那麼,就不會釀成民衆羣起而攻之的惡果。要知道,老百姓的要求其實是很低的,只要不把人逼到絕路上,很少人會選擇造反。

但可惜的是,缺乏變通,過於死板,是秦朝法律的致命缺陷。

秦朝爲何只傳承了三代就亡國了?共有七大因素

二、對邊境的防衛工作考慮不周。

在統一六國之前,秦國的國土面積很有限,守衛邊境不算是什麼困難的事情。可是,滅了六國之後,其它國家的邊境就成了自己的邊境。在疆域擴大之後,邊境護衛人員的選擇,就不能隨意指派了。但是,秦始皇卻顯然沒有重視這一點。

這期間,他經常隨意選擇軍士去戍守邊關,在古代的交通條件下,保衛邊關的人很可能一輩子都回不了家。這樣一來,邊境的軍士生活無望,只有把前程寄託到改朝換代上。

三、秦朝的官員過於殘暴。

四海臣服之後,秦始皇以爲自己可以傳承千代萬代。於是,頒佈了很多嚴苛的法令,想要把權力牢牢地抓在自己的手中。所以,官員們看到秦始皇喜歡嚴格地管束百姓,自己也對百姓愈發殘暴了起來。一旦老百姓犯了錯,他們就非打即罵,並冠冕堂皇地說這是遵循皇命。

這樣一來,秦始皇就把政府官員擺在了百姓的對立面上。後來,起義軍聲勢漸大的時候,有不少秦朝官員都想臨陣倒戈。但是,起義軍對這些官員卻很不信任,脾氣不好的人,甚至,想要將他們梟首示衆以泄憤。可見,官員的殘暴,使得社會矛盾變得更加尖銳。

四、朝廷受到了地方勢力的矇騙。

在起義軍不斷擴張的時候,地方勢力對起義軍進行了多次打擊。雖然,開始的時候成效很大,可是,隨着六國貴族們的加入,地方勢力漸漸處於下風。

但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地方勢力仍然在朝廷面前吹噓自己,說起義軍不堪一擊,成不了什麼氣候。因此,秦朝政府一直都對起義軍不屑一顧,也沒有及時派出正規軍前去鎮壓。等到大局糜爛的時候,秦廷才如夢初醒。就這樣,當年所向披靡的秦國軍隊,錯失了良機。

五、勞役太重,民衆無法承擔。

秦國爲了鞏固邊防,找來了大批民衆修築長城,並美其名曰服勞役。當時,很多人離家千里來修長城,可是,修着修着卻死在了邊關,連屍骨都無法回到家鄉。即使僥倖生還,身體上也落下了無法治癒的疾病。因此,百姓們對秦朝離心離德,對秦朝貴族更是充滿了憤恨。

在這樣的情況下,只要有一人起事造反,就會有成千上萬的人響應。

秦朝爲何只傳承了三代就亡國了?共有七大因素 第2張

六、對不同地區的人有着不同的對待加劇了民族矛盾的產生。

秦朝政府在選擇勞役人員的時候,將重活累活都分配給了關中一帶的百姓。因此,關中百姓都認爲秦朝政府對自己不公,紛紛起來反抗。秦朝末年的起義,最開始就是從關中東部開始的。

可見,秦始皇雖然統一了六國,卻沒有對治下的民衆一視同仁。就這樣,民族矛盾愈演愈烈了。

七、胡亥的暴政,比起秦始皇來有過之而無不及。

秦始皇雖然不知道體恤民衆,但是,他善於發展軍事力量,懂得如何去管理部下。可秦朝的第二任皇帝胡亥就不同了,在秦始皇駕崩後,他自認爲沒有人可以管他了,便肆意地殘害兄弟姐妹,大搞獨裁統治。據史學家統計,胡亥即位後,總共殺死了三十三個兄弟姐妹。

在這樣一個君主的統治下,民衆焉有不反之理?

最終,在公元前207年,秦朝覆滅了。

秦朝爲何只傳承了三代就亡國了?共有七大因素 第3張

讀完秦朝的這段短暫的歷史,我們的腦海中,不禁出現了許多的假設:假設,秦朝的法律能切近民生;假設,秦朝能輕徭薄賦官員們能愛護百姓;假設,秦始皇能早立太子,丞相李斯能有所擔當;假,設胡亥非常有智慧,能擔當大任......那麼,秦朝將不會有農民起義,不會這麼早亡國。

然而,一切都已經成爲了定局,發生的事情怎麼可能改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