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鮮卑族曾經十分強盛,爲何逐漸走向消亡?歷史上的鮮卑人去哪了?

鮮卑族曾經十分強盛,爲何逐漸走向消亡?歷史上的鮮卑人去哪了?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3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鮮卑的文化,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早期的鮮卑只是歷史上北方遊牧民族匈奴的一個附屬民族,因此鮮卑的文化還有政治制度不說媲美中原王朝,就是拿匈奴來做比較,它也是落後一個階級的。

不過隨着漢朝時期匈奴與中原王朝之間接觸頻繁,鮮卑族人逐漸發現具有相對穩定生產資料的農耕文明實力要遠超過遊牧民族,於是從東漢時期開始鮮卑便不斷的向漢族靠攏,在漢朝將匈奴趕到中亞地區的時候,鮮卑族則乘機佔據了漠北。

鮮卑族曾經十分強盛,爲何逐漸走向消亡?歷史上的鮮卑人去哪了?

此後鮮卑趁着中原王朝混亂之際得以發展,在十六國混戰時期鮮卑人已經先後在中國北方地區建立了諸多割據性政權,其中拓跋部落在公元385年建立的北魏,並且在公元439年統一了北方,於公元493年遷都洛陽,從而與逃到南方的正統王朝形成了一個南北對峙的局勢。

——當時鮮卑族佔領了北方地區,並建立了政權後,部分漢人早在之前被屠殺,還有部分漢人爲了避免戰亂也早已經跟隨晉朝的軍隊向南逃亡了,漢人的主體都集結到了南方區域,因此等到北魏定都洛陽之時,中原地區的漢人已經相當少了。

但少了並不能代表就沒有了,能逃走的大多數都是一些達官貴人,普通老百姓是沒有這個經濟實力能夠承擔的起如此長途跋涉的,畢竟當時並沒有什麼先進的交通工具,無非是牛馬。

鮮卑族曾經十分強盛,爲何逐漸走向消亡?歷史上的鮮卑人去哪了? 第2張

所以殘留在北方的漢人依舊有,而且再怎麼被屠殺,人口基數還是比少數民族大的,他們依舊是北方的主體,對北方各方面的影響也仍舊是最大的。

而與此同時,由於鮮卑在入主中原前一直是跟着匈奴進行遊牧文化的,所以它仍然處在相對落後的奴隸制度階段。在步入中原後,鮮卑人突然發現自己的奴隸制度與社會格格不入,已經不能夠駕馭已經進入封建主義制度的中原了,於是它開始自己找法子尋求改變。

那如何改變呢?自然是學習中原漢人先進文化了。

——當時的鮮卑統治者爲了建立一個穩定的統治體系,從北魏建立之初就開始逐漸效仿漢人的統治制度,不僅按照漢人的統治方式進行設置官員,還按照漢人的稅收體系向百姓收稅,甚至鼓勵鮮卑民族向漢人學習耕種技術,當然還選擇任用大量的漢人官員改善其官僚體制。

總之,建立北魏之後的鮮卑人用了數十年的時間完成了從奴隸制度向封建制度的改變。

當然鮮卑人在完善其統治體系之後也意識到了自身的文化存在着一定的落後性,因爲鮮卑根本沒有一套完善的文字系統,根本無法完成有效的書面溝通。在孝文帝時期,統治者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孝文帝在遷都洛陽之後開始讓北魏的鮮卑人實現全面漢化。

但在中國古代諸多民族的認知之中,只有中原的漢文化纔是天下文化的正統,只有做主中原的皇帝纔是天下的最高統治者,因此北魏皇帝爲了證明自己也是“出身於正統”,在漢人大臣的幫助之下,找到了鮮卑也是漢人血脈的證據。

其大致內容爲:“當年黃帝炎帝打敗蚩尤之後,黃帝將自己最小的兒子昌邑冊封到了北方地區。而昌邑和諸多部將的後代就是鮮卑人的祖先,因此鮮卑也是屬於漢人的一支。只不過當年他們受制於匈奴民族,所以在文化上與中原被迫切斷。現在他們難得有機會可以認祖歸宗,所以應該及時的追隨中原文化,不要有悖於祖先的意願。”

《北史. 魏書》記載:“魏之先(拓跋氏),出自黃帝軒轅氏。黃帝子曰昌意,昌意之少子受封北國,有大鮮卑山,因以爲號。”

這種大規模徹底性的漢化,就使得鮮卑族大體來講變得與漢族無二了。

若是長久持續下去,或許鮮卑族早就消失了。

——但在西魏政權建立之後,其統治者深知如此下去,民族將“萬劫不復”,於是改變了之前的漢化策略,並要求舉國上下恢復自己的“民族意識”。所以在後來北周時代,鮮卑族只保留了漢族人的政治制度,至於文化方面則是嘗試着恢復鮮卑的民族語言以及姓氏。

鮮卑族曾經十分強盛,爲何逐漸走向消亡?歷史上的鮮卑人去哪了? 第3張

但由於北魏時期的漢化政策是施行的全盤漢化,加上漢文化有着先進性和包容性,所以鮮卑的漢化已經發展到了固化階段,北周恢復鮮卑文化的過程並不是很順利。

而等到隋朝建立之後,外戚楊堅上位,他是土生土長的漢人,他自然不恢復鮮卑文化了,將漢化進行到底。

從中,我們其實可以看出,在朝代更換的過程中鮮卑人並沒有付出太慘痛的代價,它是比較平和的被漢化了,是一種自上而下的模式。

在這種模式下的鮮卑民族漢化還是比較徹底的,在唐朝的時候鮮卑人已經是完全融入到了漢人的體制中了,服飾、習俗甚至是長相都已經與漢人無異了。

鮮卑族最終是接納了漢文化,隨着時間的推移與漢人逐漸融合了,所以毫無疑問我們之中肯定有人祖先是鮮卑人的,換句話說也就是有鮮卑人血統的。

但這得一提的是,在這個相互融合的過程中,漢人始終都是佔據主導地位的。

——當年鮮卑人確實統治了中國的北方地區,但畢竟有效的統治時間並不是很長。而且從北魏到北周雖然是鮮卑人統治漢人,但鮮卑人並沒有對人口基數更多的漢人進行大面積屠殺,反而與漢人通婚相當頻繁。

因此,在鮮卑更偏向於一個被融合的角色。

尤其是唐朝建立之後,鮮卑人由於從文化上已經和漢人達成了統一,曾經大量逃亡到南方的漢人再次回到中原地區耕種生活,中原地區的漢人數量得到迅速提升。再加上鮮卑人和漢人之間的通婚已經稀鬆平常,人口體量較小的鮮卑人已經徹底的被漢人所融合了。

鮮卑族曾經十分強盛,爲何逐漸走向消亡?歷史上的鮮卑人去哪了? 第4張

甚至當時的鮮卑人也認爲自己只是漢族的一份子,並不是一個獨立的民族。

——畢竟當年孝文帝也已經提出漢人和鮮卑同宗同族,其他的鮮卑後人自然也就沒必要做一個特殊化的存在,若是執意搞特殊的話,搞不好就會惹來殺身之禍。

最後來做一個精要的總結

——其實漢族和曾經歷史上的很多少數民族都無法徹底劃清界限的,人類歷史發展的過程本來就是人類基因相互融合的一個過程。

就比如說漢族歷史上曾被稱之爲“漢人”,如此一個稱呼無非是其他民族對於漢朝所有民族子民的身份定性,因爲漢朝曾發展的極度強大,如此的一個稱呼也就留了下來。

等到唐朝時期,我國再次進入了一個極度繁盛的朝代,“唐人”成爲了唐朝子民的一個稱呼,而且在唐朝統治時期,有大量的少數民族像鮮卑一樣被融合到漢文化圈這個體系之中。細究起來說,我們其實並不能單純的說是某個民族被的後代,只能說是多民族共同融合的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