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多爾袞爲何會頒佈剃髮令,只因被一個小人挑唆

多爾袞爲何會頒佈剃髮令,只因被一個小人挑唆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個明朝叛將餿主意引發的血案:清軍入關大屠殺之江陰八十一日和嘉定三屠 。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頭髮的戰爭

多爾袞之所以頒佈剃髮令,是被一個小人挑唆的結果。這個小人,叫作孫之獬。

多爾袞爲何會頒佈剃髮令,只因被一個小人挑唆

孫之獬,山東淄川縣(今屬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人。此人是天啓年間進士,進入朝廷後,立刻拜了魏忠賢的碼頭,成了閹黨成員。

崇禎登基後,清除閹黨,就把孫之獬轟出了朝廷,永世不再錄用。結果,明朝不錄用孫之獬,孫之獬卻拜了清朝的碼頭,重新當官。

當時,大清入關後,孫之獬立刻投降清朝,清朝封了他一個禮部侍郎的官職。爲了讓清朝重視自己,孫之獬走了一個奇招,他主動剃髮,以表忠心。有一天,孫之獬剃了一個金錢馬尾辮,穿着一身滿服,就這樣上朝了,他希望博得一個滿堂彩,得到多爾袞的注意。然而,可惜的是,孫之獬打錯了如意算盤。滿堂彩,是沒有的;滿堂倒喝彩,倒是不缺。

原來,當時漢官還可以穿着明朝裝束上殿。結果,漢官看見這麼一個背叛祖先的傢伙後,全都憤怒不止,把孫之獬打了出去,轟到滿官陣營。而滿洲人也不接受這麼一個不倫不類的傢伙,他們也對孫之獬拳腳相加,把他轟走了。

孫之獬成爲朝廷的一個笑柄,惱羞成怒的孫之獬索性上奏朝廷,要求在全國內剃髮,讓所有漢人跟自己一個樣子。

當然,這種報私仇的話,孫之獬是不能說的。他上奏的話,可是非常有“道理”的——陛下平定中國,萬事鼎新,而衣冠束髮之制,獨存漢舊,此乃陛下從中國,非中國從陛下也。

就是這幾句話,打動了多爾袞。

對呀,我征服了漢民族,卻保留了漢民族的髮飾,甚至最終融入了漢民族中。那麼,我到底是征服了中國?還是中國征服了我?

於是,多爾袞頒佈了剃髮令。他要以一個勝利者的身份,成爲中國的統治者。那麼,歷史的真相,真是這樣嗎?也對,也不對。誠然,孫之獬的這番話,確實說到了多爾袞的心坎裏。然而,沒有這番話,多爾袞也會讓中原百姓剃頭。

畢竟,多爾袞一直想讓漢人剃髮,跟父親努爾哈赤、兄長皇太極一樣,多爾袞從沒有改過初衷,他就是要漢人剃髮、易服,跟自己“一模一樣”。

順治元年(1644年)五月,多爾袞進入北京城後,就頒佈了剃髮令,要求北京城內所有居民“剃髮迎降”。

多爾袞還三令五申,要北京城內的官吏軍民“皆著剃髮,衣冠悉遵本朝制度”,還下令“三日內官民盡剃”。

結果,多爾袞頒佈了這條政策後,漢族人民嚴重抵制,京城官員、士大夫、百姓們“紛紛南下”。一時間,大清民心盡失,各地叛亂不斷。

多爾袞爲何會頒佈剃髮令,只因被一個小人挑唆 第2張

最終,在漢族人民的強大壓力下,多爾袞被迫讓步。

多爾袞昭告天下,說我之所以讓你們剃頭,是爲了“以別順逆”。如今,你們都反對剃頭,那就取消這個命令吧。從此以後,“天下臣民,照舊束髮,悉從其便”,不再強迫你們剃髮了。

然而,事實證明,多爾袞頒佈的這個命令,只是形勢所迫,並非出自他的本心。這個人骨子裏還是要漢人剃頭髮的,只有這樣,才能名正言順地統治大家。

而這個孫之獬,只不過是一個導火索罷了。沒有他,多爾袞也會頒佈剃髮令,讓大家剃頭。

至此,下定決心後,多爾袞以“中外一家,君猶父也,民猶子也,父子一體”爲名,強行讓百姓剃頭。他認爲:“若不畫一,終屬二心,不幾同異國之人乎?”

爲了不剃頭,南方掀起了一場又一場大規模的起義。這些起義中,最著名的就是那“江陰八十一日”和“嘉定三屠”。

江陰八十一日

所謂的江陰八十一日,是江陰百姓爲了抵制清朝的剃髮令,在閻應元領導下進行的一場反清鬥爭,因爲前後長達八十一天之久,所以被稱爲“江陰八十一日”。

1645年夏天,清朝發佈的剃髮令傳到已經投降的江陰城。本來,南明滅亡後,江陰百姓已經投降了清朝,大家都準備當順民了。結果,得知要剃頭後,江陰百姓徹底怒了,大家拒絕剃頭,並一致決定“頭可斷,發決不可剃也”。

看見百姓如此不合作,江陰城的官員大怒,他們就頒佈了一張告示,強行要求百姓剃頭——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

看見這兩句話後,負責抄寫的書吏竟然怒了。他把筆一扔,大喊一句:“就死也罷!”隨後,辭職回家了。

書吏的這種舉動,深深鼓舞了百姓。於是,百姓們“鼎沸”了起來,誓死不剃頭。看見百姓如此不合作後,江陰官員大吃一驚,就祕信告之常州府,請他們派兵來鎮壓,要“多殺樹威”,強行讓百姓剃頭。

因爲保密工作不到位,這封密信被江陰百姓搜獲。得知此事後,江陰百姓索性官逼民反,他們以“大明中興”爲旗號,斬殺了江陰官員,推舉典史閻應元爲領袖,正式反清復明。

多爾袞爲何會頒佈剃髮令,只因被一個小人挑唆 第3張

雖然閻應元只是一個典史,卻是一個將才,一個真正會打仗的人。

閻應元當上領袖後,立刻打開軍械庫,發給百姓武器,並訓練他們。隨後,閻應元清點糧草,堅壁清野,調兵遣將,鎮守四門。在他的佈局下,小小的江陰城,竟然成爲一座固若金湯的城池。

得知江陰城造反後,清朝大吃一驚,馬上令常州知府率領三百士兵去鎮壓。結果,這三百士兵全軍覆沒,無一生還。

得知鎮壓部隊全軍覆沒後,清朝又是大吃一驚,他們這才知道事情的嚴重性。

於是,多鐸派降將劉良佐爲先鋒,命他率領數萬大軍攻打江陰城,務必平息這場叛亂。在閻應元的防守下,劉良佐毫無辦法,他損失慘重,也沒有攻陷江陰城。

得知劉良佐損失慘重後,清朝再一次大吃一驚,再也不敢小看這座江陰城。

於是,朝廷先派孔有德“率所部兵協攻”,幫助劉良佐攻城。隨後,朝廷又派貝勒博洛和尼堪帶領滿洲精銳之師以及紅衣大炮去江陰,一起攻城。最後,多鐸親自去了一趟江陰,他戰前督戰,誓死要攻陷這座城池(有些史料說多鐸沒去,只是派了一個親信去督軍)。

這場江陰之戰打得非常慘烈。在八十一天的浴血奮戰中,閻應元與江陰百姓同仇敵愾,多次打退清軍的進攻。

在這場保衛戰中,江陰百姓打死了數萬清軍,也斬殺了清軍數個將領,其中包括許定國。

沒錯,誅殺高傑、給清軍獻策、屠殺百姓的老匹夫許定國,就是死在江陰城下。這個禍國殃民的小人,也算是得到了應有的下場。

然而,雖然誅殺了許定國,也多次打退清軍的進攻,但江陰城畢竟是一個孤立無援的小城,它始終有到極限的那一天。

在堅持了八十一天後,江陰城被清軍攻破。面對蜂擁入城的清軍,閻應元毫不膽怯,他奮勇殺敵,即使身負重傷,也決不投降。

後來,閻應元見大勢已去,他就投湖了,準備自殺殉國。結果,閻應元沒死成,他被清軍俘虜了。

被俘後,閻應元誓死不向清軍下跪,清軍大怒,就刺穿其脛骨。閻應元“血涌沸而僕”,就此英勇就義。閻應元死後,清軍下令屠城,他們要告訴天下人反抗自己的下場。一時間,清軍手持各種大刀,奔着手無縛雞之力的老百姓而去。面對清軍的屠刀,江陰百姓根本不懼,“竟無一人降者”。即使大勢已去、即使城破人亡,江陰百姓也誓死不降。他們一直與清軍拼死巷戰,直到打到最後一個人爲止。

除了五十三個躲在山上寺院的百姓外,江陰城六萬百姓,無一人生存,全部奮戰到死。男子,視死如歸地攻打清軍;女子,投河而死,追隨夫君而去;就連七歲孩童,也慷慨赴義,絕不當大清的順民。

八十日戴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六萬人同心死義,存大明三百里江山。

這副對聯,也是閻應元的臨終遺筆,就是對江陰百姓最好的讚譽。《江陰城守後紀》道:“有明之季,士林無羞惡之心。居高官、享重名者,以蒙面乞降爲得意;而封疆大帥,無不反戈內向。獨陳、閻二典史乃於一城見義。向使守京口如是,則江南不至拱手獻人矣!”是的,清軍真的應該慶幸,在奪取天下的過程中,他們匹配的對手是一個昏庸無道的君主,是一羣只會窩裏斗的大臣,是一羣只會望風而逃的將軍......若大明官員都是閻應元這樣錚錚鐵骨、誓死不降的好男兒,南明王朝焉能滅亡!

嘉定三屠

說完了“江陰八十一日”,再說“嘉定三屠”。

多爾袞爲何會頒佈剃髮令,只因被一個小人挑唆 第4張

南明弘光政權覆滅後,跟江陰一樣,嘉定也投降了清朝。結果,因爲剃髮令,嘉定百姓誓死不從,揭竿而起。嘉定百姓在當地鄉紳侯峒曾的率領下,豎起了一面嘉定恢剿義師的大旗,正式起義。

得知嘉定百姓造反後,清軍大怒,立刻派兵去圍剿,清軍派去嘉定的將領是原高傑部大將李成棟。

來到嘉定後,李成棟立刻攻打當地義軍,讓他們“屍骸亂下,一望無際”。李成棟攻破嘉定後,立刻下了一道命令,屠城。在李成棟的屠城令下,嘉定城“乞命之聲,嘈雜如市,所殺不可計數。其懸樑者、投井者、斷肢者、血面者、被砍未死手足猶動者,骨肉狼藉,彌望皆是,亦不下數千人。三日後自西關至葛隆鎮,浮屍滿河,舟行無下篙處......”

李成棟爲了自己的榮華富貴,他讓嘉定數萬百姓成了自己的“政績”。即使後來他反清歸明,也不足贖其罪。

那麼,李成棟爲了自己的政績,他屠殺嘉定一次,就夠了。爲什麼他還要屠殺三次呢?

原來,李成棟屠殺了嘉定百姓後,他就高高興興地撤兵了。結果,沒過多久,一個叫朱瑛的反清義士繼續豎起了反清復明的大旗。

得知此事後,李成棟大怒,就殺了一個回馬槍,第二次攻陷了嘉定城,並又屠殺了一次。

第二次屠城後,李成棟撤兵了,他認爲嘉定不會再造反了。然而,沒過多久,一個叫吳之藩的南明降將因爲待遇問題造反了,佔據了嘉定城。

吳之藩的這次造反,很快就被李成棟平定了。

消滅了吳之藩後,李成棟一琢磨,說嘉定這個地方的百姓,天天反清復明。這樣吧,我讓這裏的百姓都消失吧,這樣才能一勞永逸。於是,李成棟第三次屠殺了嘉定百姓,讓這裏“幾乎殆盡”。

其實,除了犯下“江陰八十一日”和“嘉定三屠”這兩個罪行,清朝犯下的罪行,要比咱們想象的還多得多。

翻看歷史書就會知道,爲了屠殺不肯剃髮的百姓,大清可謂瘋狂不已。蘇州之屠、南昌之屠、贛州之屠、崑山之屠、嘉興之屠、海寧之屠、濟南之屠、金華之屠、廈門之屠、潮州之屠、沅江之屠、舟山之屠、湘潭之屠、南雄之屠、涇縣之屠、大同之屠......這些屠殺,大清到底屠殺了多少“不聽話”的百姓,他們自己也說不清楚。

多爾袞萬萬沒有想到,爲了不剃髮,已經臣服大清的百姓們竟紛紛揭竿而起。

在這種背景下,已經化成灰的大明王朝竟然死灰復燃了,南方又出現了第二個南明政權!

這個南明政權,就是朱聿鍵建立的隆武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