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鳥類的祖先爲什麼是始祖鳥?鳥類是如何進化的?

鳥類的祖先爲什麼是始祖鳥?鳥類是如何進化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鳥類的祖先是什麼?鳥類是如何進化的,鳥類進化發展史。始祖鳥資料介紹, 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始祖鳥資料介紹:

始祖鳥的第一塊化石,於1860年在德國巴伐利亞的索冷霍芬一個採石場發現。這塊化石的原始所有人,以700英鎊的價格賣給大英博物館。第二副骸骨在1877年發現,最初由一位精明的收藏家以140馬克買到,他立刻轉手賣出。由於物以稀爲貴,他賣給柏林大學洪堡博物館的價格是2萬馬克。

目前,從對世界各地的化石研究發現,科學家普遍認爲恐龍是鳥類的祖先。把鳥類稱爲“活着的恐龍”或是“會飛的恐龍”。但是恐龍如何脫離地面演化成藍天中的精靈——鳥類?演化的具體環節是什麼?這些問題卻一直是個謎。

鳥類是如何進化的?鳥類進化發展史:

鳥類的祖先爲什麼是始祖鳥?鳥類是如何進化的?

目前,關於鳥類起源的化石資料並不是很多。因爲鳥類的骨骼脆弱,又是在天空飛的,形成化石的機會很少。世界上已發現的原始鳥類的化石只有5例。這5例原始鳥類化石距現在已有1.5億年了,都是在德國巴伐利亞州的石灰岩層中發現的。這些化石被證明爲始祖鳥。這些化石有與現代鳥類相似的特徵。如在化石上有清晰的羽毛印痕,而且分爲初級和次級飛羽,還有尾羽。

它的前肢進化成飛行的翅膀,後足有4個趾,三前一後;鎖骨癒合成叉骨,恥骨向後伸長等等。但奇怪的是,化石上還具有和爬行類極爲相似的特徵,它的嘴裏長着牙齒,翅膀尖上長着3個指爪;掌骨和趾骨都是分離的,還有一條由許多節分離的尾椎骨構成的長尾巴。經研究證明,它是爬行類向鳥類過渡的中間階段的代表,所以被稱爲“始祖鳥”。據測定,始祖鳥最小飛行速度是每秒7.6米,它可以鼓翼飛行,但不能持久。始祖鳥是怎樣從地棲生活轉變爲飛翔生活的呢?

對於這個謎,100多年來,學術界一直存在着兩大推論:樹棲說和地棲說。樹棲說認爲飛翔是由棲息在樹上的生物藉助重力,經過一個滑翔階段形成的;而地棲說則認爲,居住在地面上的生物在用力奔跑的過程中學會了飛翔。

一直以來,地棲說在學術界佔有主導地位,與樹棲說相比得到更廣泛的認可,更容易被人接受。美國蒙大拿大學生物飛行實驗室的肯·戴樂教授發現一些幼鳥在爬坡時拍打翅膀,幫助它們向上爬。基於這一發現,他推測鳥類的祖先在奔跑的同時拍打翅膀,從而學會了飛翔。

#FormatImgID_0#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古人類研究所的徐星博士認爲,從邏輯上來講,戴樂教授所支持的地棲說是可行的。他說:“對恐龍的行爲研究表明,恐龍是典型的生活在地面的奔跑型動物。通過對化石的研究可以推測恐龍在奔跑的過程中演化出飛行需要的一切結構,並且能夠達到起飛所需要的速度。有很好的模型和數據可以描述這一過程。”

但是,他又說:“戴樂教授的推測是很冒險的。我們是在用現代的眼光來推測古代的行爲。古代行爲產生的原因很多,我們並不知道。(地棲說)從生物力學的角度來說是可行的。”

雖然大家都贊成鳥類是從恐龍演化而來的,有人預測一些恐龍長着羽毛,但是在此之前從來沒有人發現過化石證據。相反,許多化石證明恐龍長着鱗片,像爬行動物一樣。科學家們希望發現恐龍身上的鱗片是如何變成羽毛的,恐龍身上是否有羽毛。世界上已經命名的恐龍一共有1200多個屬,但其中很多是無效的,目前得到認可的恐龍大約有300到400屬。

在中國,除了海南、福建和港澳臺地區外,其他地區都發現過恐龍化石,從化石的數量和種類上看,雲南、四川、新疆、內蒙古、遼寧的恐龍化石資源最爲豐富。尤其是近年來遼寧的化石發現正在使我國成爲世界恐龍研究的中心。1996年以來在遼西連續發現了“中華龍鳥”、“原始祖鳥”、尾羽龍、北漂龍、中國鳥龍、小盜龍等恐龍化石,這些化石都表明恐龍長着羽毛,有的是原始羽毛,有的是現代羽毛。

相對於地棲說,樹棲說也有自己的優勢。與滑翔或飛行相關的動物幾乎都生活在樹上,比如蝙蝠。一般來說,飛行動物祖先的身體結構還不會完全適應飛行,因此飛行最初藉助重力更容易。徐博士和同事的論文就爲這一觀點提供了新的證據就是在中國遼西發現的四翼恐龍化石。他們認爲,鳥類的祖先最先利用重力學會了滑翔,然後纔有了鳥類的拍打飛行。從恐龍前後肢上羽毛的形態和排列方式來看,它們與鳥類的翅膀完全相同。

鳥類的祖先爲什麼是始祖鳥?鳥類是如何進化的? 第2張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帕丁教授評論說:“這一發現的潛在重要性和始祖鳥一樣。”英國里茲大學的進化生物學家瑞訥博士稱,四翼恐龍是始祖鳥之後在鳥類演化研究領域最重要的發現,但是,現在只有顧氏小盜龍一種恐龍可以證明四個翅膀的滑翔階段是向鳥類進化的必經階段,要想在演化樹上代表一種必經階段還需要有其他的恐龍化石予以佐證。

也有些科學家提出四翼恐龍化石可以用其他方式進行解釋,也就是說,四個翅膀不一定是恐龍向鳥進化的必經階段,也許只是進化過程中的一個旁支。

孔子鳥是一種像喜鵲大小的鳥,生活在白堊紀早期的中國。它們棲息在樹上,吃植物,成百隻共同生活繁殖。其中一些鳥大概是雄性,有華麗的長尾羽,這或許只是用來炫耀的裝飾。另一些鳥則只有短而粗的尾羽。孔子鳥的飛行能力較始祖鳥強,顯示出一種發展過渡期間的特徵。它的爪、扁平的胸骨、腕、臀部和腿部讓科學家們想到始祖鳥;顯現的進化的特徵則有:較深的胸腔,角質無牙的嘴,融合的骨形成的尾骨。一些科學家把孔子鳥歸爲尾綜鶻目類。

但並不是所有的科學家都對徐星等人所做出的推論表示認同。美國芝加哥大學的保羅·塞裏諾教授認爲只有找到腿上長有羽毛的其他恐龍的化石之後才能肯定小盜龍(中國四翼恐龍)代表了鳥類進化過程中的必經階段。

推測和事實相比,我們更加相信科學。從上述的內容中,我們可以知道,儘管科學家們目前認爲恐龍是鳥類的祖先,但是還沒有足夠的證據來證明這一點。鳥類的祖先是否爲恐龍還有待於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