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和玄奘齊名的高僧,鑑真和尚東渡中都有哪些趣事呢?

和玄奘齊名的高僧,鑑真和尚東渡中都有哪些趣事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2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朝不光有一位西行取經的玄奘法師,還有一位東渡日本傳道解惑的鑑真和尚,兩位高僧都是中華歷史名人。鑑真比玄奘小了86歲,生活在武則天至唐玄宗執政年間。他是中國佛教律宗南山宗傳人,東渡後成爲日本佛教律宗開山祖師,日本人民稱鑑真爲“天平之甍”,意思是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時代文化的最高峯。

和玄奘齊名的高僧,鑑真和尚東渡中都有哪些趣事呢?

鑑真和尚

鑑真是揚州人,俗姓淳于。他父親是個佛教居士,鑑真從小耳濡目染,與佛親切,14歲時隨父到大雲寺拜佛,看到佛像的端莊慈祥,心有所感,執意出家當了僧人。21歲時鑑真到了長安,深入學習南山律宗佛法。同時擺脫門派之見,遍訪高僧,博覽羣書,除佛經之外,在醫學、建築、繪畫等方面都具有了較高的造詣。

公元715年,鑑真回到揚州大明寺修行,再歷18年苦修,佛法日益高深,成爲當地佛教領袖、大明寺方丈,前後有四萬多人受到了他的傳戒,鑑真名滿天下。

此時,日本是奈良太平時期,社會矛盾尖銳,很多農民爲了“規避課役”而入空門,因爲日本此時沒有受戒制度,動輒有數以千計的人自行剃度爲僧。日本統治者一看再這麼下去,快沒人當兵和納糧納稅了,就決定學習唐朝佛教的受戒制度,由著名法師主持儀式,通過考試確定受戒資格。說白點,就是想當僧人要考試,不是你想當就當了。

實施這個辦法,必須要有佛法高深、聲名卓著的大法師,日本當時沒有,只能到唐朝來請。所以,當時日本掌握實權的舍人親王就派青年和尚榮睿、普照出使大唐,尋訪名僧赴日講佛受戒。兩人在大唐物色了許久,曾經請到僧人道璇前往日本,但限於他的能力和威望,日本方面不能滿意,讓他倆繼續尋訪。

終於他倆瞄上了德高望重的鑑真和尚,來到揚州拜謁,誠懇講述日本佛教的不足以及對名僧的渴盼。鑑真見他們“辭旨懇至”,也有些動心。此時,他想起了中國南嶽慧思禪師轉生爲日本王子的傳說,想起了日本長屋王子崇敬佛法,親贈袈裟給中國僧人的故事。鑑真越想越覺得應該去日本,雖然大海茫茫,路途兇險,但爲了弘揚佛法,自己甘冒風險!

鑑真此時已54歲,身體也不太好。而且大唐到日本只有一條生死難料的海路,所以他的弟子們都比較擔心,俱“默然無應”,唯有鑑真表示“是爲法事也,何惜身命!”他的決心感動了弟子,當即有祥彥、思託等21人表示願意同行。要出海出國,當然需要朝廷批准。日本僧人榮睿、普照趕緊請日本遣唐使向唐朝皇帝奏報,沒想到出了點意外情況。

和玄奘齊名的高僧,鑑真和尚東渡中都有哪些趣事呢? 第2張

唐玄宗李隆基開始並沒有否決日本的請求,但篤信道教的他卻提出了一個條件:讓道士們一同東渡日本,讓華夏道教在日本生根、開花、結果。這讓日本方面十分爲難,心想天皇讓找僧人,沒說找道人,他們不敢擅作主張,就婉言謝絕了李隆基的提議。李隆基一看生氣了,不讓道人去,僧人也別去了,就否決了鑑真東渡的請求。

雖然皇帝不同意,但鑑真東渡決心已定,就是偷渡也要到日本弘揚佛法。從公元741年至753年,鑑真一行開始了艱難曲折、充滿傳奇的六次東渡。前五次,受官府阻撓、海上風浪大、觸礁、沉船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而失敗。特別是第五次遭到狂風惡浪的襲擊,鑑真一行在海上漂泊了14天,最後漂到了海南島。返途時鑑真突發眼疾,導致雙目失明,但他東渡的志向更加堅定。

終於,搭着日本遣唐使回國的船隻,又歷經多次的風雨漂泊,鑑真第六次東渡終於成功了,到達了日本九州地區。鑑真六次東渡歷時12年,期間先後有36人死於船禍和傷病,200多人退出東渡行列,但鑑真矢志不移,百折不撓,終於實現了東渡傳法的宏願。

此後鑑真在日本講授佛學理論,傳播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當了日本統領佛教事務的“大僧都”,促進了日本佛學、醫學、建築和雕塑水平的提高,被日本人民譽爲“文化之父”“律宗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