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除了楊廣,還有哪些人蔘與過京杭大運河的開挖?

除了楊廣,還有哪些人蔘與過京杭大運河的開挖?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4.1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運河裝滿王者的雄心,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京杭大運河跟長城、坎兒井一樣,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工程奇蹟,是很給中國人”長臉”的歷史文化名片。在這張名片中,有運河水2500年舒緩悠揚的吟唱,有運河邊鬱鬱蔥蔥的楊柳風情,更有運河中歡快的船和船里昂揚的人。

邗溝上的夫差。公元前486年,中國正值春秋時期,吳國國君夫差當政第十年,爲了北上伐齊、中原爭霸,夫差在蜀岡之上築邗城(今揚州),在蜀岡腳下挖溝,用“舉鍤如雲”的舉國熱情,開鑿了一條連接長江與淮河的水道—邗溝,這條溝是大運河的肇端,夫差也就成了挖下“大運河第一鍬”土的人。儘管後來夫差伐齊走的是海路和陸路,沒有走河路,但他挖下的這條溝,貫通了長江、黃河與淮河,使中原地區的政治文化影響輻射到了長江流域,加速了中國南北融合的進程。而且揚州、淮安兩座名城因修邗溝誕生興起,從此點上說,夫差功莫大焉!

除了楊廣,還有哪些人蔘與過京杭大運河的開挖?

春秋時期吳國國君夫差

其後歷朝歷代對邗溝多有修繕,隋唐兩代對邗溝進行了大規模的疏浚擴道,宋代則進入了工程修築和運輸管理的鼎盛期,堤上大量修築漏池閘,控制蓄泄,運河船運日益繁盛。北宋詩人秦少游的《邗溝》詩中有生動的描述:“霜落邗溝積水清,寒星無數傍船明。菰蒲深處疑無地,忽有人家笑語聲。”

運河上的隋煬帝。如果說夫差的征伐意識開了大運河的頭,那麼1000多年後的隋煬帝楊廣,出於控制江南、保障中原補給的戰略謀劃,在大一統帝國的宏大疆域內,在夫差、曹操等人挖溝的基礎上,發動了一場史無前例的挖溝運動。605年至611年, 隋煬帝組織浩大人力先後建成通濟渠、邗溝(疏浚)、永濟渠、江南河,加上原先修好的廣通渠,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多條支流的運河體系建成,全長2700多公里,成爲南糧北調最重要的運輸通道。

除了楊廣,還有哪些人蔘與過京杭大運河的開挖? 第2張

隋煬帝楊廣

只可惜隋煬帝楊廣修運河修得太急,幾年時間徵用數百萬民夫,不恤民力,百姓苦不堪言,紛紛揭竿而起,隋朝亂世開啓。一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卻成了隋朝滅亡的導火索,成了楊廣驕奢淫逸、昏庸腐化的佐證,“隋家天子憶揚州,厭坐深宮傍海遊。穿地鑿山開御路,鳴笳疊鼓泛清流。”運河修好後,隋煬帝曾乘着龍舟,率領着皇后妃嬪、文武百官、僧尼道士和大批兵士,先後三次巡遊江南,最後死在了江都(今揚州)

將運河改道的元世祖。隋唐宋三朝,帝國的政治中心在長安、洛陽、開封一帶,大運河相對應地是以洛陽爲中心的一條拐彎的南北運輸線。到了元代,帝國的政治中心已經轉移到了大都(今北京),運河繞行洛陽的路線已不適合。於是,1283~1293年,雄才大略的元世祖忽必烈組織人力,先後挖通了北京到通縣的通惠河、山東臨清到東平的會通河、東平到濟寧的濟州河,將運河截彎改直,棄洛陽而直至北京,全長1797公里,比隋代縮短了900多公里。

元朝的大運河中,最北的一段是新開鑿的通惠河,由元朝著名天文學家、水利學家郭守敬主持開鑿。通惠河建成後,漕運行船可以直接到達積水潭,如今的積水潭、什剎海、後海一帶,成爲了大運河的終點,百船聚首,千帆林立,一派繁盛景象。岸上遍佈旅館、酒樓、茶肆和各種商店,行人如織,成爲大都城內最熱鬧的地方,宛如江南秦淮,正如詩云“十里藕香連不斷,晚風吹過步糧橋”。

關於通惠河的起點,歷來存有爭論,主要有白浮泉、甕山泊、積水潭三種說法,各有各的道理,也都有相關史料依據,筆者無從考證,但無論哪一種說法,修建通惠河蘊含的靈秀匠心,彰顯了郭守敬的博學機巧,使漕糧運輸真正做到了水路直達,不用再搬糧上岸,轉換航道,由此節省了大量人力物力,顯著提高了運輸效率。在元朝中後期,每年最多有二三百萬石糧食從南方經通惠河運到大都,發揮了無可替代的巨大運用。這條河道在明朝和清朝一直得到維護,一直沿用到20世紀初。

運河水潺潺,承載着許多人的故事,夫差、楊廣、忽必烈這三位帝王與大運河的命運更爲息息相關,他們的決斷促成了運河生命體三次大的昇華,他們的韜略決定了運河的走向風貌,他們的豪情盡融於汩汩運河水中,匯聚成一曲大河南流、大河北流、大河東流、大河西流的協奏曲(運河水流方向呈多樣性),至今仍在渾響,相信在現今和將來會更加渾厚高亢綿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