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如何看待古代王朝“藩鎮割據”?如何能夠實現王朝長治久安?

如何看待古代王朝“藩鎮割據”?如何能夠實現王朝長治久安?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如何看待古代王朝“藩鎮割據”?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表面上看,始於大唐王朝“安史之亂”終結後的藩鎮割據削弱了中央集權,在“黃巢起義”後愈演愈烈,最終導致了王朝的覆滅,然而,假如能夠秉持客觀公正的立場來看待“藩鎮割據”這一現象,便會發現,“藩鎮割據”之中,蘊含着中原王朝實現長治久安的最佳模式!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同時也是一部王朝更迭的歷史,由於絕大多數王朝更迭的過程中伴隨着饑荒與戰亂,造成社會財富的破壞和嚴重的人口損失、乃至整個文明的倒退,雖然其中也有些許的進步,但總體而言,實際上不過是在一個死循環當中。

誠然,每個王朝的創立之初,那些雄才大略高瞻遠矚的開國之君們,無不想方設法絞盡腦汁,想讓自己的王朝能跳出循環之外,傳之無窮,但事與願違,無一例外的失敗。

不過,結果雖然相同,但過程還是有些不同的,比如,王朝的存續時間方面就有相當大的差距的,最長的周朝存續了八百多年,而時間最短的冉魏和沙陀建立的後漢僅僅幾年而已。

從現代人觀點來看,主要原因有如下三點:1,邊患,即北方草原上游牧民族的持續侵擾;2,內憂,中央集權的體制難以有效應對廣袤疆域下的複雜現狀;3,生產力水平低下,無法解決土地與人口之間的矛盾。(由於生產力的提高依賴於技術進步,是個極其緩慢而長期的過程積累,故暫不討論。)

如何看待古代王朝“藩鎮割據”?如何能夠實現王朝長治久安?

周朝旗幟

從結果來看,中原王朝解決邊患最成功的王朝有兩個,周朝和唐朝,前者是中國歷史真正的封建王朝,諸侯國各自爲政各自爲戰,與遊牧民族接壤的秦、趙、燕都能征善戰,不但牢牢的遏制住對方的侵襲,而且能夠開疆拓土。藩鎮割據的唐朝,則依靠藩鎮完全軍事化的模式,將周邊民族控制住。

從王朝的內部治理來看,周朝的分封制將相對廣袤的疆土劃分成獨立的諸侯國,單獨的諸侯國疆域和人口都少得多,能夠因地制宜採取適合自己的統治模式。唐朝的藩鎮割據模式之下,王朝直接控制的地區集中在從西部隴右河西等鎮、過關中、再經過河南延伸到長江下游的揚州等地的帶狀區域,藩鎮則掌握着河北、西南等地的軍政大權,不需要朝廷的直接管理。

邊患和內部治理問題,本質上是同一個問題,即在完全不具備高速交通體系和通訊網絡的古代,任何地域廣袤的帝國都無法長時間應付複雜的行政軍事及社會問題,因爲中央集權的中央政府在響應速度和因地制宜兩個方面具有完全無法避免、調和的矛盾。

如何看待古代王朝“藩鎮割據”?如何能夠實現王朝長治久安? 第2張

藩鎮割據

以邊患爲例,遊牧民族騎兵越境侵襲,其規模有可能是數十上百的小規模,也有可能是成千上萬,邊境守軍的指揮官必須隨機應變,派出不同規模的軍隊應對,再加上隨之產生的後勤保障等等問題,不可能依靠遠在千里外的朝廷給出及時、合理的指令,故而只有小規模的地方政權才能最優化的處理。

顯而易見,周朝的分封制和唐朝中晚期的藩鎮割據模式都是中央集權弱化,地方高度自治的模式,完美地解決了上述弱點。而在兩者當中,唐朝的藩鎮割據模式還擁有三個分封制不可比擬的優勢:1,割據狀態的藩鎮,其節度使之位實際上是繼承製,但名義上仍然需要朝廷詔書的確認,即朝廷對割據藩鎮具有有效的制衡手段;2,藩鎮內部的百姓仍然認同唐王朝的統治的正統性,割據藩鎮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施行唐朝的政策法令,“須借朝廷官爵威命以安軍情”;3,大唐朝廷具有處於相對優勢的人力物力和軍力。河南和揚州提供了充足的錢糧,神策軍和西北藩鎮駐軍數量龐大,遠非某個單獨的藩鎮可比。

周朝在沒有前文三個優勢的前提下,單純依靠分封制帶來的諸侯事實獨立和相互制衡就存續了將近800年,大唐王朝完全有機會在藩鎮割據的基礎上實現長治久安的,而其根本措施就是優化藩鎮割據的模式,而非想方設法來削弱之。例如,將那些割據藩鎮的節度使職位繼承以詔令的方式制度化,對將割據藩鎮之間與朝廷控制地區之間的邊境明確劃分出來,相互尊重;朝廷將精力放在直接控制地區的治理上;鼓勵對長江以南地區的開拓開發等等。

可惜的是,對至高無上皇權的迷戀,導致了對中央集權不遺餘力的加強,即便是力有不逮都不願放棄,於是乎便喪失了跳出死循環的機會,從而間接的影響和抑制了生產力提高的速度。